一、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任何赔偿。二、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三、除上述原因外,用人单位非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即使《劳动合同法》第四十、第四十一条规定,劳动者也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即:(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在离职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患者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四)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金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工资条的作用
1、能根据工资表自动生成电子工资条并且群发到员工的邮箱中。
2、能适应于各种工资表格式,适合各种软件,只需更改参数设置,而无需对原单位工资表大幅改动。
3、发送过程无需任何费用,同时节约纸张,大大节约财务人员时间。
4、发送及时准确,保密性好,纸质工资条如果需要保密则要专门的打印设备和纸张,而电子工资条直接发送到员工个人邮箱或手机中,天生保密性良好。
5、操作简单,上手容易,维护更容易。
6、内容丰富、可以插入图表图片,美观大方
-
怎么对裁员赔偿计算,如何计算裁员的经济赔偿?
254人看过
-
半年计算一次工龄工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343人看过
-
公司裁员,工资应该怎样赔偿
326人看过
-
裁员赔偿是按照平均工资还是基本工资计算
213人看过
-
公司裁员怎样赔偿员工
96人看过
-
公司裁员赔偿金计算是怎么规定的
289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员工离职后工资加班工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青海在线咨询 2023-05-24劳动者离职后,加班费按劳动法的规定计算,如果在正常工作日加班的,按正常工资的150%计算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
-
公务员病假工资一般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30国目前对公务员病假没有具体规定,可以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来进行协调。机关事业单位伤病残人员,不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经医院证明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所在单位批准修养的,其病假期间的工资发放比例为:工作人员病假在2个月以内的,发给原工资;病假超过2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90%,工作年限满10年的,工资照发;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工作年
-
劳动仲裁计算赔偿标准,赔偿金计算方式是怎样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22劳动仲裁计算赔偿的标准是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的,劳动者的平均工资越高,计算赔偿金的金额就越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
-
公司裁员,工资怎么赔偿,公司裁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多少如何计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4这种经济性裁员,补偿标准: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
-
计算工伤赔偿工式是怎么样的?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10工伤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是由《工伤保险条例》以及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的。工伤赔偿计算公式是根据工伤等级鉴定标准、工伤鉴定赔偿标准等相关标准设计的,是精确对各级工伤赔偿数额进行计算的一套计算模式,其中涉及到许多项目都是工伤事故中所必须予以考虑的。其中各伤残等级的工伤赔偿计算公式为统筹地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