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单位自首制度的构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4:11:45 276 人看过

1997年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该条规定明文规定了单位犯罪,刑法分则中关于单位犯罪的相关罪名也多达130余个。然而,在刑罚量刑制度方面,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多从自然人角度考虑制定,因此,在单位犯罪的惩罚量刑制度上就缺乏全面和系统的规定,如单位犯罪自首。本文将从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中找出单位自首存在的依据,提出单位自首的立法设想,并对如何正确认定单位自首进行阐述。

一、我国刑法中单位自首存在的依据

(一)法律依据

《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根据刑法规定,犯罪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等单位。犯罪单位既然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当然也应当能够成为自首的主体。笔者认为,我国刑法并未将单位排除在自首主体之外,隐含了单位自首的规定。在刑法和司法解释中关于单位自首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

1.《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1997年刑法确立了自然人和单位的二元犯罪主体体系。刑法将单位规定为犯罪的主体后,刑法意义上的人就包括自然人和拟制的人,单位实施犯罪行为后就可以成为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刑法》第六十七条对自首的规定也就不能只适用于自然人犯罪,同样也应适用于单位犯罪。

2.《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关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特别自首的规定亦承认单位自首的效力。该条第二款规定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第三款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理论通说均认为第三款的规定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特别自首,很显然,行贿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中,单位可以成立特别自首。

3.2002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向题的意见》二十一条关于单位走私犯罪案件自首的认定问题规定:在办理单位走私犯罪案件中,对单位集体决定自首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首的,应当认定单位自首。认定单位自首后,如实交待主要犯罪事实的单位负责的其他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视为自首,但对拒不交待主要犯罪事实或逃避法律追究的人员,不以自首论。这一规定虽然第一次在司法解释中对单位自首作出明确的解释,但并未超越刑法的立法精神。

(二)审判实践

虽然从网络和杂志上能了解到的审判案例并不多,但还是有的法院进行了相关的偿试,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早在2001年3月30日宣判的陈德福走私普通货物案中就大胆对单位自首进行了认定。该院认为,作为被告单位厦门鹭京海公司总经理的被告人陈德福在接受调查时主动交待侦查机关尚未掌握的被告单位走私犯罪的事实,陈德福是被告单位的主要决策者,其主动交待被告单位犯罪的行为代表了被告单位的意志,系被告单位行为。该行为符合《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属于单位自首,对依法予以减轻处罚。该案系在《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向题的意见》颁布实施之前判决的,当时对单位能否成为自首主体、单位自首如何认定、如何处罚均存在很大的争议,厦门中院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自首和立功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主动交待其单位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被告单位的行为属于单位自首。

综上,单位自首制度不仅在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中能找到法律依据,在审判实践中也有相关案例对单位自首行为进行司法认定。单位自首应为我国刑法和司法实践认可的量刑制度。

二、确立单位自首制度的意义

(一)确立单位自首制度是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原则的需要。如前所述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宪法中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上的具体体现,也就是适用刑法人人平等。根据这条刑法基本原则的要求,作为犯罪的自然人和单位在适用刑法上也必须一律平等。

(二)确立单位自首制度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刑事基本原则。《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罪刑相适应,归根到底是指刑罚的轻重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大小相适应,而决定刑罚轻重的罪行,包括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刑罚的轻重就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和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大小相适应。在对犯罪的单位量刑时,就应该考虑单位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和单位本身的人身危险性,而犯罪单位自首,则说明其人身危险性比拒不自首的犯罪单位人身危险性小,理应从轻、减轻处罚。

(三)确立单位自首制度能敦促犯罪单位投案自首,分化瓦解犯罪。刑法设立自首制度,目的不仅在于减少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更在于及时侦破案件,减少国家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益和效率。与自然人相比,单位犯罪是一种群体性犯罪,且更具隐蔽性,其侦破难度、投入的司法成本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因此,成立单位自首可以给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员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对投案自首的单位和有关人员从宽处理,可以从单位内部分化瓦解犯罪势力,争取绝大多数,鼓励并促使有关人员主动投案,如实交待犯罪事实。这样,既能节约侦查成本,也能提高诉讼效益。

(四)确立单位自首制度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单位犯罪,有利于社会稳定。我国刑罚的目的是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地结合。虽然单位是社会组织,不具有生命和智力结构,不可能从刑罚中领受到痛苦,但单位犯罪是通过其决策机构或直接责任人员产生的主观恶性实施的,对犯罪的单位处以刑罚,可以起到教育单位决策机构和直接责任人员的作用,使之不敢再产生犯罪意图。确立单位自首制度,将单位自首情节纳入对单位处罚的量刑体系之中,有利于促使单位争取主动,认罪服法。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通过自首使其认识到单位本身所犯下的罪行,无疑会减少单位犯罪,起到震慑犯罪、预防犯罪的作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9日 16: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自首相关文章
  • 论我国行政程序法典证据制度的构建
    证据规则是指“确认证据的范围,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证据法的集中体现”。证据规则约束的对象包括法院(法官)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当事人和律师,但主要是国家机关。因为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处于主导地位。我国目前存在的证据规则在总体上属于诉讼规则,即法院在审判时所遵循的证据规则。然而,虽然都是国家机关的行为,但行政行为在本质上有别于司法审判行为,所以在诉讼证据规则体系之外再建立一个体现行政本质特征的证据规则体系很有必要。国外对行政证据制度规定较多的是美国。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区分行政程序为两大类:一是制定法规;另一是进行裁决。裁决又分为正式程序裁决和非正式程序裁决。正式程序裁决最主要的环节是举行正式听证。正式听证的作用为查明事实真相,作为作出决定的基础;而事实真相的查明依赖于证据,双方当事人相互质问以澄清正面和反面的证据,然后才能根据听证记录作出决定。在美国,行政证据制度和听证程
    2023-06-11
    174人看过
  • 探析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审判阶段的构建
    提要刑事和解也称恢复性司法、被害人与加害人会议、当事人调停或者恢复正义会商。作为目前国内外刑事司法替代性模式,其产生有其深厚理论基础、人文基础、法律基础和实践基础。恢复正义理论是刑事和解的核心理论,恢复正义理论认为,犯罪破坏了加害人、被害人和社会之间的正常利益关系,恢复正义的任务是平衡这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重建。契约精神是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一,契约精神体现刑事和解制度的本质精神。传统中国无讼价值理念、和合传统文化对民众法律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使刑事和解制度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助于在中国的构建可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要求建立和完善依法从宽处理的审判制度与工作机制,包括建立刑事自诉案件和轻微刑事犯罪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我国刑事实体法、程序法中就已蕴含着刑事和解制度价值理念和雏形。刑事和解制度有公正、效率的法律价值,其中公正价值体现对被害
    2023-06-11
    482人看过
  • 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
    抽象行政行为是基于以行为的适用范围为标准对行政行为进行分类所形成的与具体行政行为相对应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主体实施的,能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为。1.从宪政的角度提高司法机关的地位实现司法的真正独立司法权和行政权虽然同属执行权,但具有本质区别。司法权是判断权,行政权是管理权。在西方宪政国家,为了控制行政权的膨胀和滥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强调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控制和约束。而在中国现阶段,司法权在一定程度上仍从属于行政权,因为行政权决定着司法权的财政和物质资源供给,在宪政上表现为强行政、弱司法的架构,司法机关很难不受干扰对行政案件进行依法审理。因此,完善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关键在于在我国宪政制度下重构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应分工负责,加强司法机关的司法权力,使之真正成为能够制约行政权的独立力量,实现议
    2023-06-06
    462人看过
  • 试论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之构建
    公司解散(dissoltionofacorporation),指已成立的公司基于一定的事由而丧失其经营能力。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解散方式,我国现行公司法只规定了自愿解散与强制解散两种情形,并没有建立内资公司的司法解散制度,以致大股东滥权(absddroit)或公司事务陷于僵局(deadlock)时其他股东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救济。在外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确立与运作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成为股东权保护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立法的检讨和对国外立法经验的借鉴,以赋予股东之公司解散请求权为核心,从诉讼程序和清算程序两个方面提出构建我国公司的司法解散制度之具体设想。一、引言公司解散(dissoltionofacorporation),指已成立的公司基于一定的事由而丧失其经营能力。1公司解散根据解散事由可分为自愿解散和强制解散两种。自愿解散是基于公司股东的意志而发生的解散。根
    2023-06-09
    400人看过
  • 我国现行反垄断审查制度的构建
    2006年以来,一些重大的跨国并购事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凯雷收购徐工案,可以说该事件进行的过程也是我国对跨国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不断建设与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外资并购的市场准入主要适用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2005年1月1日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它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利用外商投资的重要导向政策,是指导审批外商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企业适用有关政策的依据。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具有四方面特点: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大力鼓励外商来华投资;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相衔接;鼓励外商投资西部地区,放宽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股权比例和行业限制;将一般工业产品划入允许类,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促进产业、产品结构升级。2006年2月23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控股权向外资转让时应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表明了国家管理层对
    2023-06-07
    76人看过
  • 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的和谐构建(下)
    四、以生存权与发展权平等为中心的我国农业补贴传统制度设计(一)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强化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农业协议》附件2规定了绿箱措施的详细内容,这些支持措施是免于削减承诺的。而且,根据《农业协议》第13条适当克制的规定,绿箱措施免于起诉或采取其他行动。所以,绿箱措施是我国农业国内支持的方向。在绿箱种类中,中国还仅仅使用了6种,还有近一半的绿箱措施在中国的农业政策体系是空白的,而且中国现有支农力度不足,如中国农业科研投资在农业GDP中占的比例还不到0.35%,仅相当于发达国家政府投资的1/6,世界平均水平的1/2。因此,中国用于绿箱政策的支持还有相当的空间。要充分利用好绿箱政策,逐步全面实施绿箱补贴,加大对中国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促进农业的发展。首先,要有选择地引入绿箱中的收入补贴政策。一方面减免受冲击严重的粮棉油糖等农产品主产区、贫困地区以及受灾地区有关农产品的税收。这些地区的地方政府由此发
    2023-06-07
    276人看过
  • 论我国单位犯罪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我国现行1997年刑法是在1979年刑法的基础上修订的,修改后的刑法虽然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的诸多方面仍存在分歧。本文立足于我国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对单位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处罚原则进行论述,并阐述了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惩治单位犯罪应重视和完善的相关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单位犯罪,刑事责任,处罚原则,立法完善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我国1979年刑法未对单位犯罪作出规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非自然人犯罪开始向经济、社会领域日益渗透和发展,单位是否能成为犯罪主体,能否对单位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成为1979年刑法颁布后理论界研究热点和立法界的争论焦点。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单位走私活动的不断增加,为遏止这些单位走私行为,1987年2月22日通过并于同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揭开了单位犯罪立法的序幕,该法第47条明确规定:
    2023-04-22
    348人看过
  • 论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构建
    与运输业相比,物流业提供的服务显然就复杂多了,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大得多。传统运输业的业务范围比较窄,通常只是运输与仓储;而物流业不仅涉及到运输与仓储,更包括对存货管理、加贴商标、订单实现、属地交货和包装等提供服务,并且按照客户的经营战略去谋划物流。物流业的服务性质是多功能的,物流的成本较低,增值服务较多,供应链因素多,再加上物流业要求提供最适宜的运输工具、最便捷的联运方式、最短的运距、最适宜的包装、最少的仓储、最省的时间、最快的信息和最佳的服务等,因此,物流企业是一个集多种业务于一身的综合性的大型服务业。由于物流业本身的综合性的特点,使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远远高于一般行业。如果不提高法律风险意识,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最终都可能造成物流企业的经营失败。因此,从法律角度看,化解风险、保障经营是物流业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物流业一般面临着以下几大法律风险:一、运输合同风险虽然运输不是物流的全部,
    2023-06-07
    413人看过
  • 构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若干思考
    社区矫正代表着罪犯处遇的未来走向,但我国当前社区矫正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加紧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已成当务之急。应当构建完备的立法、科学的裁量机制和健全的执行体系,以保障和促进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发展。关键词:社区矫正,罪犯处遇,行刑一、社区矫正:罪犯处遇新趋势社区矫正(Commnity-basedCorrections),也被称为社区处遇,是相对于传统的机构式(InstittionalTreatment)而言的一种新兴的罪犯处遇方式。社区矫正体系中的某些具体制度,如缓刑、假释等,实际上有很久的发展历史,但社区矫正成为系统的思想却是二战以后的事。一般认为,社区矫正思想崛起的理论根基主要有以下方面:1、刑法谦抑思想和刑罚经济原则。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刑法理论的进化,人们日渐认识到刑罚尤其是监禁刑固有之弊病,对刑罚的启动持更为审慎的立场,将其作为保护法益的最后手段和补充性措施。另一方面,以社区
    2023-06-11
    398人看过
  • 我国审判制度的构成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即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即为终审判决,且只有一个生效的判决。一般一审程序先有基层人民法院审理,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案件。特殊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可能被判处无期或有期徒刑的,根据我国法院级别管辖,由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审判制度改革是怎样的审判制度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也是诉讼活动的重要法定原则。审判活动依法公开进行,是我国现行法律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基本要求。在各项审判活动中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严格规范审判活动,是增强审判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更直接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提高审判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法院执法水平的重要举措。(一)公开审判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除法律另有规定,一律公开进行。公开审理的案件,要先期公布案由、当事人的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导,定期公开宣判的应当先期公告。
    2023-07-07
    366人看过
  • 投案自首的法律制度
    根据我国刑法,有关投案自首的法律规定,规定了以下内容:1、自首的定义——行为人犯罪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且如实跟公安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2、自首的处罚——从轻又或者是减轻处罚,如果犯罪较轻,还可以免除处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犯罪嫌疑人虽然不具有前边所述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投案自首可以减刑几年投案自首减刑多少要看法院判决,法律没有固定标准说自首可以减刑多少年的说法。自首属于法定减刑的情形,自然可以减,具体由法官裁量。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能够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能够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2023-07-01
    241人看过
  • 我国个人破产配套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个人破产制度的有效推行需要一系列制度的配套和完善。就信用体系建设而言,当前我国个人征信制度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后续建设以完善为主。财产申报与统计制度、交易信息记录制度的建设是当务之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公职人员申报与公开财产的现实需要、构建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政策目标等,都为包括商个人在内的市场主体的资信公开和经济活动公开提供了契机。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形成个人破产制度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间的良性互动。具体而言:1.建立健全与个人破产相关的社会福利体系。应尽快建立健全一系列帮助破产个人维持生存、重新进入社会和市场的福利措施。具体包括:(1)专门的培训课程,包括对因生产经营不善而破产者的经营管理知识培训课程、各种劳动技能培训课程、创业培训课程等。相关培训机构及工作人员的支出应主要由国家财政补贴,参加者可免学费或只缴纳极低费用。培训以自愿参与为
    2023-04-24
    376人看过
  • - 自首制度的法律作用
    犯罪以后的人主动向有关单位投案的,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因病伤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先以信电投案;被有关单位盘问、教育后,主动交待自己罪行的,罪犯在逃跑的,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或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或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的。无法认定自首的情节有哪几种无法认定自首的情节有以下几种:1、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逃跑;2、投案后供述自己罪行后再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如实供述的,视为自首;3、犯罪嫌疑人不同意或者不知道他人报案,但其亲友暗中报案协助公安机关逮捕的,不视为自首。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
    2023-07-04
    281人看过
  • 我国死刑制度的立法方向
    截止2003年1月1日,全世界完全废除死刑的国家及地区已经多达76个;普通犯罪废除死刑的国家及地区有15个;连续10年以上或者自独立以来或者已经正式生命在废止死刑之前停止执行死刑的国家达21个;保留并执行死刑的国家及地区仅为83个。那么作为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我国应该如何对待死刑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和法制发展水平都比较低的国家,一些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依然很猖獗。基于这样的国情和死刑的公正性和效益性之所在,现阶段要做的只能是在立法和司法制度上先严格限制死刑适用,削减死刑罪名,减少死刑数量为死刑的废除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冷静地理智地认识现实,并逐步地在实践中改善死刑制度立法和司法中的不科学之处,才是当务之急。一味地以死刑侵犯人的基本权利,违背刑罚的人道性就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不仅无益于我国死刑制度的逐步完善更不利于以后死刑在我国的真正废除。我们应该不断地
    2023-06-11
    48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自首
    词条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针对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如果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若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核查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 更多>

    #自首
    相关咨询
    • 我国刑法自首制度的相关规定有什么?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31
      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者被采取法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一)自首是一种犯罪后的表现 自首发生在犯罪以后,在通常情况下是行为人的一种悔罪表现。犯罪人在犯罪以后对于犯罪的态度,对于犯罪人的处罚具有重要意义。有些犯罪人在犯罪以后不思悔改逃避制裁,甚至重新犯罪;有些犯罪人在犯罪以后能够主动坦白交代自己的罪行;还
    • 单位自首构成自首我自己可以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7-16
      个人自动投案可以构成单位自首。法律依据:《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单位自首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未自动投案,但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可以视为自首;拒不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
    • 刑法自首制度有哪些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9-01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犯有数罪的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 请问刑法自首制度是怎样的?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29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犯有数罪的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 单位犯罪自首制度设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7
      通过自首旨在鼓励犯罪人自动投案,一方面促进犯罪人悔过自新,不再继续作案。通过自首,犯罪的单位获得了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更有利于单位积极改造,认罪悔罪。另一方面,单位犯罪自首制度的设立有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与审判,单位犯罪由于具有组织性,隐秘性的特征,其社会破坏性较大,而司法机关掌握其犯罪事实则比较困难。通过犯罪单位主动积极投案,无疑节约了大量的司法资源,维护了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