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与劳动者在合同中可以约定试用期,但需遵守相关规定。若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延长试用期,则需改正。否则,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并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试用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3个月至1年不能超过1个月,1年至3年不能超过2个月。
一般单位订立试用期最多不能超过6个月,一般3个月到1年的合同试用期不能超过1个月;签订1年到3年的合同,试用期不能超过2个月。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上面规定延长试用期的,没有履行的部分,劳动监察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如果已经履行的,劳动监察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工资支付,而不是试用期的工资。
违反试用期约定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本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三年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却约定了一年的试用期,且已经履行,显然违反了上述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违反委托义务的惩戒措施
81人看过
-
卖私油的惩戒措施
488人看过
-
公务员违纪行为的惩戒措施
460人看过
-
空头支票的惩戒措施与规定
272人看过
-
暴力抢劫的惩戒措施
135人看过
-
轻微违反新广告法的惩戒措施
203人看过
-
不再实施严重交通违规行为惩戒措施天津在线咨询 2024-11-19交通安全无小事,遵守交通规则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驾驶员并未认真对待交通规则,有时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蓄意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严重的交通违章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全国各地交通管理部门需要依据现有的交通法规,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处罚方法和策略,以实现“无重大交通违章”的目标。 对于性质较轻的交通违章,例如违规停放车辆、未按照规定使用警示灯/尾灯等,其相应的处罚力度可能集中于罚金以
-
严重违法失信人员的惩戒措施是什么海南在线咨询 2022-09-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文件中要求社会组织活动加强管理,其中明确提出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根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采取相应的激励和惩戒措施,重点推进对失信社会组织的联合惩戒。《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被列
-
违法失信上市公司,有哪些惩戒措施广东在线咨询 2021-11-15(一)限制发行企业债券,特别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一定期限内发行债券。(二)限制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限制在一定期限内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特别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三)禁止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禁止作为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特别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各机构相关责任人员的政府采购活动。(四)设立商业银行或者分行、代表处、参股、收购商业银行审批参考对违法失信当事人,特别
-
超限超载联合惩戒措施的主体是谁?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25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对联合惩戒对象采取下列一种或多种惩戒措施:(一)限制或禁止失信当事人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包括严格道路运输市场准入、限制企业经营的审慎性参考、限制取得生产许可、限制参与政府采购活动、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限制参与工程等招投标、限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供新增项目核准时审慎性参考等八项措施。 (二)对失信当事人加强日常监管,限制融资和消费。包括加强货车生
-
对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慈善组织包含哪些惩戒措施澳门在线咨询 2022-09-0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文件中要求社会组织活动加强管理,其中明确提出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根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采取相应的激励和惩戒措施,重点推进对失信社会组织的联合惩戒。《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