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的分类意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10 09:32:53 408 人看过

犯罪预备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主观上为了犯罪;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一是预备行为没有完成,因而不可能着手实行犯罪;二是预备行为虽已完成,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一、故意杀人罪未遂的认定标准如何?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犯罪行为。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关键特征。认定着手实行犯罪与否的有效办法,是将犯罪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加以区别。前者的本质与作用是为分则犯罪构成行为的实行与完成创造条件,为其创造现实可能性;后者的本质与作用是直接完成犯罪,变预备阶段实现、完成犯罪的现实可能性为现实性。根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具体犯罪及案件情况,就可以正确认定着手实行犯罪与否。需要指出的是,在具有双重实行行为的犯罪中,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共同构成该罪的实行行为,对这类犯罪而言,应以行为人开始实行手段行为为着手。如抢劫罪中,行为人开始实施暴力、胁迫等手段行为即应视为实行行为的着手,而不是犯罪预备行为。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

这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主要标志。在存在既遂与未遂之分的三类直接故意犯罪中,“犯罪未完成”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形式:一是结果犯,以法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如故意杀人罪以未造成被害人死亡之结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二是行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为未能完成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如脱逃罪以在押人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未达到逃脱监禁羁押的程度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三是危险犯,以法定的危险状态尚未具备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如破坏交通工具罪以破坏行为未能造成可导致交通工具倾覆的危险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认定犯罪完成与否应注意:第一,所谓犯罪未完成是指具体犯罪构成所包含的作为犯罪完成标志的客观要件尚不完备,而不是说没能发生任何具体的危害结果。比如,甲意图杀害乙,在刺了乙一刀后,被周围群众制服扭送公安机关,乙虽然没有死亡,但是受重伤。但由于第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完备,在时间上没有任何长短要求,只要一完备构成要件就意味着犯罪既遂的构成。如,在押罪犯已经逃离出监狱大门但立即被抓回就认定为未遂。第三,犯罪既遂是犯罪完成的标志,犯罪既遂后决不可能再出现犯罪未完成的停止形态,即犯罪停止形态具有不可逆转性。如行为人破坏交通设施已经造成足以使交通工具倾覆的危险状态,但行为人在交通工具尚未实际倾覆之前采取措施消除这一危险状态的,也应认定为犯罪既遂,但对其后消除危险状态的行为在量刑时应予以从宽。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这是区别犯罪未遂与犯罪实行阶段中止的关键所在。所谓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具体含义:(1)应当是阻碍犯罪分子完成犯罪的原因。这是意志以外的原因质的规定性。在实践中,这种原因大致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犯罪分子本人以外的原因,包括被害人、第三人、自然力、物质障碍、环境时机等方面对完成犯罪具有阻碍作用的因素;第二,行为人自身对完成犯罪具有阻碍作用的因素,如其能力、力量、身体状况、常识技巧等的缺乏或不佳状况;第三,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错误,如对犯罪工具的性能、犯罪对象情况等存在错误的认识。(2)应当是足以阻碍犯罪分子完成犯罪的原因。这是意志以外原因量的规定性。如果不足以阻碍犯罪分子完成犯罪,而行为人自动放弃的,不能认定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视为犯罪未遂,应认定为犯罪中止。当然,行为人对这些因素是否足以阻碍其完成犯罪存在错误认识的另当别论。总之,犯罪意志以外的原因应当是以上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

二、对象不能犯可以构成犯罪未遂吗

对象不能犯也可以构成犯罪未遂,根据对象不能犯的概念进行分析的话,对象不能犯本来就是一种犯罪未遂的状态。犯罪未遂的认定标准应该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因为其他因素导致犯罪目的所得成的,比如拿了把空枪杀人,这属于对象不能犯,也是犯罪未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着手是实行行为的起点,标志着犯罪行为进入了实行阶段,表明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实行行为。这种观点大体是成立的。不可否认,着手标志着预备阶段已经结束,但着手不是预备行为的终点,因为许多犯罪在预备行为实施终了后、由于某种原因还没有着手实行犯罪。

故意杀人罪对象不能犯的未遂认定是什么

1、故意杀人罪对象不能犯的未遂认定是,以行为的实行能否构成犯罪既遂为标准,而划分的犯罪未遂形态的一对类型之一,其对称为“能犯未遂”;

2、因犯罪人对有关犯罪事实认识错误,其犯罪行为根本不可能完成犯罪达到既遂,而使犯罪停止在未遂形态。

三、预备中止是犯罪中止吗?

属于犯罪中止,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犯罪预备行为表现为准备工具或者制造条件。“制造条件”在司法实践中具体表现为调查犯罪场所与被害人行踪、出发前往犯罪地点或者守侯被害人的到来、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场所、事先清楚实行犯罪的障碍、勾引他人参加犯罪等等。

犯罪预备阶段存在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两种停止形态。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犯罪行为未着手,是犯罪预备。主观放弃而未着手,是犯罪中止。中止可以成立于犯罪的各个阶段,有些犯罪还可以发生在既遂之后。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1日 00: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预备相关文章
  • 单位犯罪类型划分的理论意义
    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定单位,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有关负责人员代表单位决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而故意实施的,或不履行单位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而由法律规定为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对单位犯罪作类型划分,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理论意义:其一,有利于检讨单位犯罪刑事立法的合理性。在不纯正单位犯罪中,相对应的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是同一关系,其行为类型及罪名的相同说明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是等价关系,对此种单位犯罪社会危害性的立法考量当然可以包含在自然人犯罪的立法考量之中;但在纯正单位犯罪中,对单位犯罪社会危害性的立法考量显然不能依赖于自然人犯罪,而是要独立对单位犯罪进行立法理由方面的考察,特别是对于与纯正单位犯罪相对应的自然人行为,无论是无罪或者是符合其他罪名都需要给予更明确的说明。单位犯罪的类型划分理论突出了不纯正单位犯罪与纯正单位犯罪的区别,进而有利于对单位犯罪特别是对纯
    2023-04-22
    206人看过
  • 分析犯罪预备的构成成分
    犯罪预备的构成特征有:1、主观上为了犯罪;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包括预备行为没有完成,因而不可能着手实行犯罪,预备行为虽已完成,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行为人自动放弃预备行为或者自动不着手实行犯罪,则不成立犯罪预备,而成立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种类有哪些犯罪预备的种类具体如下: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如行为人为实施盗窃活动而事先查看银行所处的位置、保险柜放置的地方、毗邻的建筑物、逃跑的路线等。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楼顶下滑入窗技术。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是指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排除实行犯罪时可能遇到或已经遇到的障碍,以便进一步实行犯罪创造有利条件。既可能是单纯地排除障碍,等待时机成熟再实施犯罪,也可能是在排除障碍之后,立即着手实行。4、追踪
    2023-07-05
    430人看过
  • 犯罪预备的具体含义和特征
    犯罪预备的含义:犯罪预备一般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的认定标准如下: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犯罪预备的处罚: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一、犯罪预备状态的中止应怎么判犯罪预备状态的中止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未造成损害的,可以依法免除处罚。犯罪预备阶段也存在犯罪中止的停止形态。行为人在为犯罪进行准备活动,未着手实行犯罪时是犯罪预备。主观放弃并阻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中止可以成立于犯罪的各个阶段。二、偷东西前被抓算犯罪未遂吗偷东西前如果已经着手了盗窃行为而被发现的,属于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没有着手实施的,是犯罪预备,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盗窃未遂它是犯罪未遂的一种情况。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未遂的
    2023-03-21
    202人看过
  • 预备犯罪分主从犯吗
    预备犯罪,属于共同犯罪的,分主从犯。在犯罪预备中,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犯罪预备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一、主犯没抓住从犯怎么判刑一般情况下需要等主犯归案之后才能判刑。只有主犯逃跑一年以上没有办法抓获归案的,才能把现有的罪犯进行审判和宣判。从犯的量刑是比照主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般来说从犯判处的刑罚不可能比主犯重,但如果从犯有其他从重处罚的情节,那么从犯判处的刑法就会重于主犯。从犯的分类具体如下: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所谓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是相对于起主要作用的正犯而言的,虽然直接参加了实施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衡量其所起的作用仍属于次要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直接参加了实施犯罪行为,但在整个犯罪活动中起次要作用。比如,在犯罪集团中,听命于首要分子,参与了某些犯罪活动;或者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参与实施了
    2023-03-01
    312人看过
  • 犯罪预备的预备犯具备哪些共性?
    犯罪预备的预备犯具有以下特征:1、行为人已经开始准备犯罪;2、行为人尚未开始犯罪;3、行为人的意图和目的是顺利实施和完成犯罪;4、犯罪在实施行为之前就停止了,这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犯罪预备又称预备犯。为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故意犯罪介于犯罪决心和犯罪开始之间的一个阶段。犯罪预备是犯罪吗1、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2、刑罚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犯罪预备虽然还没有实施犯罪,客观上没有造成损害,但对社会是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潜在危害的,如不加以制止和惩罚,无疑最终会导致犯罪的实施,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害。3、所以,我国刑法在第二十二条中规定对预备犯也应予以刑事处罚,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
    2023-07-05
    475人看过
  • 哪些行为是犯罪预备的类型
    一、为犯罪准备工具。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改造、找寻、购买等多种方式,其目的是为犯罪准备最合手、适用的工具。如为杀人而购买刀子,或自制利刃、火器等,为盗窃准备撬压工具、攀登工具等,为投毒购买毒药等均属为犯罪准备工具。二、为犯罪创造条件。为犯罪创造条件是指除为犯罪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全部准备活动,如踩点、跟踪、了解、掌握犯罪对象的活动规律,确定最佳地点和最佳时间,筹集资金、学习攀登、搏斗、诱骗等技巧,均属为犯罪创造条件。预备犯罪只是犯罪的准备工作,犯罪行为事实上并未实际发生,侵害行为和后果还没有产生。对此,刑法认为犯罪预备也是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可以比照犯罪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是犯罪预备。如为了盗窃而准备钥匙,排除实施犯罪行为的障碍等.应当根据预备的程度和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等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比照犯罪既遂予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
    2023-04-27
    152人看过
  • 预备犯罪与未遂犯罪之分
    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本质区别在于发生阶段不同。犯罪预备发生在犯罪行为尚未着手之前,犯罪未遂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着手但尚未结束之间。犯罪预备又称预备犯,是指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未遂又称未遂犯,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同之处在于犯罪行为未能继续进行的原因来自外界,是行为人意想不到的原因,并非行为人主动中止,只是由于行为被迫中止的阶段不同而称谓不一样。发生阶段的不同致使社会危害性不同,因而二者在处罚上也存在区别: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不能免除处罚。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怎么处罚1、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2、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经着手实
    2023-07-07
    450人看过
  • 犯罪分子的意义与定义
    “犯罪分子”一词带有浓厚的专政味道和明显的贬义色彩;在汉语里,分子一般指某个群体具有某种固定特性,因此现在不再使用犯罪分子作为法律术语来称呼犯罪的人,这是因为犯罪的人不是永远都会犯罪,经过判决执行之后,我们相信他们是可以悔过自新的,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即使是犯了罪的人。称呼犯罪分子存在歧义,有些人为犯罪分子是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但尚未收到追诉的人;也有人认为是已经接受刑罚的人;还有认为通称前面两者的;而现在犯罪分子更多是大众的一个叫法,包括判决前和判决后对犯罪嫌疑人的叫法、不规范的叫法。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什么意思?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量刑标准最严重不会超过10年有期徒刑,但是,犯罪情节轻微的话也有可能判处拘役或者管制,比如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犯罪嫌疑人,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或提供毒品犯罪分子的一些其他犯罪线索的,都能从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
    2023-07-06
    373人看过
  • 分析故意犯罪预备行为的法律性质
    需要结合具体的刑事案件进行具体的分析。不确定故意(又称相对故意、附条件故意),是指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具体内容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并不明确,而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犯罪预备行为的客观要件要素符合某一犯罪预备在客观方面的特征,且主观上又具有该种犯罪的概括故意,就应按该种犯罪性质认定。哪些行为是犯罪预备行为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有: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的计划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
    2023-07-14
    357人看过
  • 犯罪预备的行为类型包括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或者制造条件的行为。根据这一规定,犯罪预备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犯罪的需要。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也是一种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但是刑法将这一常见的行为方式单独列举予以明示。根据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可以把这类行为概括为以下几种:(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如行为人为实施盗窃活动而事先查看银行所处的位置、保险柜放置的地方、毗邻的建筑物、逃跑的路线等。(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楼顶下滑入窗技术。(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是指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排除实行犯罪时可能遇到或已经遇到的障碍,以便进一步实行犯罪
    2023-04-04
    268人看过
  • 犯罪预备的特征及犯罪预备的成立条件
    一、犯罪预备的特征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已具备特定的犯罪构成,我国刑法规定原则上要作为犯罪处理;而犯意表示,还不是行为,无论是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还是客观表现上看,都不是在为犯罪实施创造条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对犯意表示不能处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种类似于犯意表示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犯意表示而应以犯罪论处:一是某些具体犯罪的构成中所包含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形式的实行行为。如侮辱罪、诽谤罪、煽动分裂国家罪以及教唆犯罪里所包含的言语行为,作为强奸罪、抢劫罪等犯罪的手段行为的威胁性语言。这些特定的语言在特定的犯罪构成中属于犯罪的实行行为,具备这些语言不但构成犯罪,而且不是犯罪预备,而是
    2023-04-22
    140人看过
  • 怎么样预备犯罪的定义是什么
    一、怎么样预备犯罪的定义是什么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的目的;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犯罪预备行为由于尚未着手实行犯罪,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因此《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2023-04-29
    451人看过
  • 犯罪预备的处罚注意事项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具体应注意两点:1.在使用罪名时,应在罪名后加括弧标明预备形态问题,如抢劫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形态也应如此,如抢劫罪(未遂)、抢劫罪(中止)。下文不再赘述。2.对预备犯原则上应予以从宽处罚。但是刑法对预备犯规定的处罚原则是得减主义。即审判人员可以予以从宽处罚,也可以不予从宽处罚。此外,对既遂犯是予以从轻处罚,是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也由审判人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决定。3.应注意犯罪预备与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关系。犯罪预备的成立以犯罪行为足以构成犯罪为前提,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刑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情况的,应依法不认为是犯罪。
    2023-04-22
    303人看过
  • "关于犯罪预备的定义及其内涵"
    犯罪预备的释义:1、犯罪准备是指在犯罪实施前的准备工作;2、犯罪准备与犯罪准备阶段的区别,犯罪准备是行为人实施行为的停顿状态,犯罪准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过程;3、犯罪准备与犯罪意图的区别,犯罪意图是在实施犯罪活动之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揭示自己的犯罪意图。在确定犯罪准备时,只有正确区分犯罪意图,才能划清犯罪与非犯罪的界限;4、犯罪准备行为与实施行为的区别,区分犯罪准备行为和实施行为,犯罪的实施行为主要是刑法规定的行为。犯罪预备是什么所谓犯罪预备,是指犯罪分子为了实行犯罪,事先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已经进行犯罪的预备,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犯罪的,是预备犯。犯罪预备具有以下特征:1、从客观方面来看,必须具有犯罪预备行为,即具有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行为。所谓准备犯罪工具,就是指搜取供实行犯罪使用的各种物品。所谓制造犯罪条件,是指除准备犯罪工具以外的为进一步实施犯罪提供便
    2023-07-15
    43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但这一规定内容并不是犯罪预备形态的完整定义。应当认为,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更多>

    #犯罪预备
    相关咨询
    • 义务兵预备役分几类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22
      士兵预备役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第一类士兵预备役包括下列人员:(一)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二)编入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三)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人员。第二类士兵预备役包括下列人员:(一)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普通民兵组织的人员;(二)其他经过预备役登记确定服士兵预备役的人员。预备役士兵达到服预备役最高年龄的,退出预备役。
    • 犯罪预备与预备中止中止的含义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11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 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
    • 预备犯罪的种类有哪些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0-22
      犯罪准备有以下两种。一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改造、寻找、购买等多种方法,其目的是为犯罪准备最合适的工具。为杀人购买刀、自制刀、火器等,为盗窃准备撬开工具、登山工具等,为毒品购买毒品等是犯罪准备工具。二、为犯罪创造条件。为犯罪创造条件是指除了犯罪准备工具以外的所有准备活动,如踩点、跟踪、理解、掌握犯罪对象的活动规律、确定最佳场所和最佳时间、筹集资金、学习攀登、格斗、欺诈等技术,都是
    • 预备未遂对犯罪的终止有何意义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8
      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犯罪的预备、未遂、终止都是故意犯罪在犯罪过程的不同阶段由于各种原因而停止下来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 犯罪预备的名词解释是什么犯罪预备的种类有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8
      犯罪预备的名词解释,在这里我从它的概念和类型来说明: 1.概念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 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在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活动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进入实行阶段的状态。 2.类型 犯罪预备是故意犯罪全部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犯罪预备有两种类型: 一、为犯罪准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