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隐瞒犯罪事实要拘留多久
若牵涉到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相关罪名,则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量刑。
具体而言,此类罪行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时还需处以罚金;
而情节较为严重者,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缴纳罚金。
至于拘留期限方面,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在决定拘留某个人之后,如认为有必要进行逮捕,应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交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批准。
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提交审查批准的时间可适当延长一天至四天。
针对那些流窜作案、多次作案以及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人,提交审查批准的时间甚至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因此,在特殊情况下,故意隐瞒犯罪事实的拘留期限最长可达三十日,这是对重大嫌疑人所采取的特别措施。
若人民检察院未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在收到通知后立即释放被拘留人员,并将执行情况及时告知人民检察院。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二、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构成犯罪吗
故意隐瞒事实真相不构成犯罪。但是会被拘留或者罚款。刑法上的虚构事实,就是捏造并不存在的事实,骗取信任,可以是虚构全部的事实,也可以是虚构部分事实。隐瞒真相则是掩盖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如果隐瞒事实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需要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如果为了非法占有财物,从而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达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那么会构成诈骗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公司、企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实施或者组织、指使实施前款行为的,或者隐瞒相关事项导致前款规定的情形发生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前款罪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单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故意隐瞒犯罪事实要拘留多久”,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
隐瞒罪罪犯应该被拘留多久?
63人看过
-
故意隐瞒被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
463人看过
-
故意隐瞒事实的民事诉讼
397人看过
-
2021年最新故意隐瞒事实罪定义
181人看过
-
故意隐瞒同案犯的犯罪事实会不会构成包庇罪
418人看过
-
民事诉讼故意隐瞒部分事实
132人看过
-
被拘留后隐瞒犯罪所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1-30根据刑法第312条的规定涉嫌隐瞒犯罪所得罪。1、如果已被刑事拘留,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律师才能去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 2、近亲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及早委托律师到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了解到第一手最真实的事情经过,安抚嫌疑人的情绪。 3、律师会见后对犯罪情节做出初步判断看有无构成犯罪或者有无自首、立功、从犯、未遂等从轻、减轻的情节并及时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申请取保候审。
-
故意隐瞒同案犯的犯罪事实是否构成包庇罪台湾在线咨询 2024-08-29在实践中,故意隐瞒同案犯的犯罪事实并不是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同案犯不应成为包庇罪的犯罪主体,不构成包庇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
民事诉讼故意隐瞒事实甘肃在线咨询 2021-12-23隐瞒事实一般不会构成犯罪,但是会被拘留或者罚款。 《刑法》上的虚构事实,就是指捏造并不存在的事实,骗取他人信任,可以是虚构全部的事实,也可以是虚构部分事实。隐瞒真相则是指掩盖客观存在的某种事实,这种事实如果为他人知道,便不会将财物交给犯罪分子。 欺骗是指在双方平等及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以虚假的言行掩盖事实真相,故意施诈使人上当。
-
故意隐瞒事实合同诈骗北京在线咨询 2022-12-18合同诈骗罪主要不是强调“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主要是在普通诈骗罪体现。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在刑法理论称谓法条竞合,认定犯罪基本都是一样,主要区别就是法定的条件。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一般理解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不存在的事实或者隐瞒重要的真相,骗取当事人的信任或造成重大误解,使对方当事人自愿交付财产的。 合同诈骗在实践中认定比较难,主要是和民事的合同欺诈比较相像,认定合同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