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是不能取消五金一金的,其中社保可以转移,公积金可以转移。
流程为:参保人在原参保地提供身份证、社保编号,到所在的社保中心打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到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办理转移手续即可。后台所有手续由两地社保经办机构之间处理。
不交五险一金的后果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保登记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其应当承担如下法律责任:
1、责令限期改正。责令改正不是一种行政处罚只是一种补救性的行政责任,是对违法者消除违法状态、恢复合法状态的要求。
2、罚款。经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用人单位仍不办理社保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处以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看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会发现秦皇岛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和一些地区有些差别,比如医疗和生育保险单位需缴纳的比例比同省部分经济发展形势略差的地区低几个百分点,个人须缴纳比例差异不大。可见五险一金缴纳比例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略微调整,以保持缴纳资金基本一致,这也告诉我们经济实力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
取消合作医疗后,如何保障五险一金权益?
358人看过
-
入职新公司后如何办理五险一金?
479人看过
-
五险一金公司如何处理离职员工
444人看过
-
五险一金何时公司开始交
208人看过
-
五险一金是什么,五险一金如何办理
245人看过
-
五险一金公司交的,离职后如何处理?
269人看过
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企业不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将被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甚至是处以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逾期不缴... 更多>
-
如果因公司异常辞职可以取消五险一金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9-061,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一种保险,国家发展,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目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享受保险待遇。我国《》《社会保险法》都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明显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承担该项法定义务。2,现在有的地区是按年缴费的,有的是按月缴纳的,如果在个人已经缴完全年的费的时间
-
取消员工的五险一金公司这样做合法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3-09-25公司要求员工自己出钱买五险一金是不合法。法律规定社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并缴纳。属于个人应当缴纳的部分,由用人单位在职工工资中代扣代缴。属于用人单位缴纳的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
-
裸辞后如何领取五险一金?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121、劳动者裸辞后,五险一金可以暂停缴纳,如果及时找到新单位,可以由原单位办理转移手续,由新单位办理续接手续; 2、如果暂时没有再就业,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自行去缴纳医保和养老保险。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
-
试用期如何领取五险一金青海在线咨询 2022-05-0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试用期也应该要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五险一金缴纳标准:1、养老保险:单位:22%、个人8% 2、失业保险:单位:2%、个人1% 3、生育保险:全由单位负担(0.5%) 4、工伤保险:全由单位负担(0.5%) 5、医疗保险:单位:12%、个人2% 6、公积金:单位:7%、个人7%
-
在家里交了五险一金如何入公司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不缴五险一金是违法的,是无效的,劳动者辞职三个月的,如果用人单位不为其缴纳社保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社保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为其补缴社保。 1、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一种保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目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享受保险待遇。我国《劳动法》《社会保险法》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