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怎么算共犯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17 08:38:19 286 人看过

在刑法学界,关于交通肇事罪共犯情况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者、承包商或乘车人层面上。

具体来说,如果他们唆使肇事者开车逃逸,导致受害人由于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援而最终死亡,那么此类人士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嫌疑人,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

针对交通肇事罪共犯情况的确立,我们必须平衡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各方当事人的主观意图以及实际行动。

换言之,如果这些人员在明知已经发生交通事故的前提下,仍然唆使肇事者驾车逃离现场,其主观上存在着放任受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间接故意,并且在客观上实施了唆使逃逸的行为,那么他们就应该被视为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嫌疑人,并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29日 19: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指使肇事者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被告人张某,男,1976年2月27日出生,农用机动车司机,2001年12月12日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逮捕。被告人关某,女,1977年8月29日出生,农民,2001年12月12日因涉嫌包庇罪被逮捕。被告人吴某,男,1976年11月28日出生,汽车司机,2001年12月13日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逮捕。2001年11月27日早晨,天还未亮,被告人张某驾驶自家农用四轮机动车,从天津市区送完货返回,因车灯不亮,张之妻被告人关某在驾驶室帮助丈夫监视路面情况,6点20分左右,当车沿宝平公路自南向北行至5公里加800米处时,遇上学的学生刘晶(男,14岁)自东向西骑自行车横穿公路,张某因犯困打盹未发现,机动车将刘撞倒在公路中心线东侧。被告人张某踩刹车将车停住,被告人关某见状说:现在无人,快跑。张某闻听,未下车便驾车逃逸。当日约6时25分许,被告人吴某驾驶汽车沿宝平公路由南向北行驶至事故现场时,由于发现情况不及时
    2023-06-11
    215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中的共犯论处是怎样的
    交通肇事罪中涉及到共同犯罪的情形频发于单位主管负责人、机动车辆所有者、承包商或乘客等人唆使肇事者逃离现场,致使被害者无法得到及时救助最终导致死亡的情境。在此种特殊的场景中,指使者的行为将被视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予以处罚。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指使者的言行举止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危害结果的扩大与升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2024-08-10
    68人看过
  • 交通肇事后报警救人,犯交通肇事罪怎么判刑
    2012年11月26日,李xx驾驶重型专项作业车沿106国道由南向北行驶至南乐县西邵乡侯古宁甫村路口时,遇被害人王xx(殁年64岁)由西向东步行穿越路口时相撞。造成王xx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李xx拨打了122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经南乐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认定,李xx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事后,被害人亲属与被告人李xx及车辆所有人达成和解协议,李xx及车辆所有人赔偿被害人亲属16万元;被害人亲属对李xx表示谅解,不再要求追究其刑事、民事责任。法院判决:获死者家属谅解获缓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xx违反交通运输安全法规,驾驶机动车辆造成一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鉴于被告人李xx在案发后主动报案、保护现场、拨打急救电话抢救伤者,应认定为自动投案;在侦查人员询问时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应认定为自首。李xx在案发后与被害人近亲属
    2023-06-08
    135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可不可以是共同犯罪
    一、交通肇事罪可不可以是共同犯罪交通肇事罪不可不可以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仅能有故意犯罪构成。根据《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罪可不可以开无犯罪证明犯交通肇事罪是不能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犯交通肇事罪的
    2024-01-11
    326人看过
  • 什么情况算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的自首怎么认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交通事故,有以下情形的,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罪:(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交通肇事罪逃逸怎么认定一、交通肇事罪逃逸怎么认定1、交通肇事罪逃逸认定的方式如下:(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7-25
    188人看过
  • 对犯交通肇事罪的罪犯怎么处刑?
    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为:1、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可以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4-20
    316人看过
  • 什么情况会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倘若负责管理单位事务的有关负责人以及机动车的拥有者、承包商或搭乘汽车的乘客唆使肇事者逃离现场,以致受害人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救援而最终丧失生命的情况下,将被视为交通肇事罪中同等责任罪行的共谋犯罪。通常情况下,共谋犯罪主要发生于两人以上共同进行故意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其基本要素包括:(1)参与人员需满足两人及以上要求;并且所有参与之人均应达法定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并具备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的能力;(2)共同犯罪活动需要有明确的犯罪事实且具有刑事犯意;(3)各参与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动。换言之,共同犯罪行为即指各共同犯罪人所采取的行为共同指向同一犯罪事实,且各个行动相互关联、紧密合作,与犯罪后果间形成因果链条。《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4-08-05
    378人看过
  • 小区内肇事算不算交通肇事罪
    针对小区内肇事事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这一问题,需要结合具体情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通常情况下,若所涉小区被视为允许各类社会车辆自由通行的公共道路环境,则在此类场所范围内发生的交通肇事行为,只要其满足相应的构成要素,便具备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可能性。例如,涉及到驾驶员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严重违法行为,诸如超速行驶、醉酒驾车等等,并且最终酿成了重大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以及公私财产巨大损失等不良后果。然而,若所涉小区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禁止任何社会车辆随意通行,如此便有可能导致无法判定其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7-29
    407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是否可以成立过失共犯?
    两个以上犯罪分子共同故意实施犯罪才会构成共同犯罪,所以过失犯罪不会构成共同犯罪,因而交通肇事共犯不成立过失共犯。但是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一、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二、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
    2024-04-27
    86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算是危害公共安全罪吗
    交通肇事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间的联系区别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共同之处:三个罪名既然都规定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最主要的共同之处就是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三者之间的区别。其区别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主观方面不同。正如前所述,危险驾驶罪在主观上持希望或放任的故意。而交通肇事罪是典型意义上过失犯罪,主观上只能是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主观上是故意,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主观上为过失。2、在
    2023-08-02
    70人看过
  • 过失共同犯罪交通肇事罪如何处理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被定义为两人或多人之间基于共同的故意犯罪行为。然而,若两人以上因过失而导致犯罪行为,则不予认定为共同犯罪。就此而言,即使发生过失共犯而导致的交通肇事事件,也无法构成共同犯罪,需分别对每个人的罪行进行量刑定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若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引发严重事故,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肇事者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若肇事者存在逃逸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其刑罚将更为严厉。因此,对于过失共犯交通肇事罪的处理方式,应根据各当事人的过失程度及所产生的后果,分别追究其刑事责任。如肇事者有逃逸等恶劣情节,应依法予以从重处罚。具体的刑罚裁决需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
    2024-07-27
    293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认定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一)主体: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主体不能理解为在上述交通运输部门工作的交通肇事罪一切人员,也不能理解为仅指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的驾车人员,而应理解为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交通运输人员具体地说,包括以下4种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1)交通运输工具的驾驶人员,如火车、汽车、电车
    2024-01-19
    271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行人可能触犯交通肇事罪吗
    交通肇事罪是因违反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不仅车辆驾驶人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行人也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两个:一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二是发生重大事故。如果行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也就违反了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这样就满足了交通肇事罪的第一个构成要件。如果同时发生了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及《解释》规定的重大事故,那么行人将触犯交通肇事罪,也将同样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一死一伤判多久交通肇事致使一死一伤的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
    2023-06-21
    153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的交通肇事罪认定方式
    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认定如下:罪犯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各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每个共同犯罪者都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意图。所谓共同犯罪故意,是指共同犯罪者意识到其共同犯罪行为会危害社会,决定参与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的心理状态。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构成交通肇事罪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认定:一、主体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二、主观方面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三、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运输,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相连,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公私财产的广
    2023-07-02
    39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交通肇事罪共犯怎么认定,交通肇事共犯如何处罚,怎样认定共犯犯罪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什么是交通肇事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共同犯罪则必须是有犯罪故意。司法解释规定了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二、交通肇事共犯怎样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
    • 因交通肇事罪是共犯,怎么处罚,什么是共犯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07
      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一般不存在共犯。但交通事故发生后,单位主管、机动车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客指示肇事人逃逸,致使受害人因未获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事故罪共犯论处。
    • 什么是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交通肇事罪如何处罚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10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共犯交通肇事罪如何量刑?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13
      《解释》第8条第一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这里的“共犯”就是共同犯罪人。 刑法第25条第二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 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会怎么处理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06
      根据传统刑法理论,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而依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则确立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交通肇事罪存在共犯,这与我国传统刑法理论有悖。然而交通肇事的各类案件中,有的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在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下肇事人员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该指使者确应受到法律制裁,问题的关键是对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究竟是什么还有待思考。鉴于此,本文对此将予以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