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被依法撤回的相关法律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6 18:10:14 344 人看过

一、要约被依法撤回的相关法律是什么

要约被依法撤回的相关法律是民法典规定,要约撤回,是指在要约生效之前,要约人使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为了尊重要约人的意志和保护要约人的利益,只要要约撤回的通知先于或同时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就可产生撤回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五条【要约撤回】要约可以撤回。要约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二、承诺如何转化为新要约

承诺转化为新要约的方式有:

1.受要约人发出的承诺延迟到达的,为新要约,但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除外;

2.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六条

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或者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不能及时到达要约人的,为新要约;但是,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除外。

三、要约的形式有哪些

要约的形式有:

1.要约形式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

2.采取口头形式的,要约人直接以对话或电话的方式向受要约人发出要约;采取书面形式的,要约人以合同、信件、数据电文等有形地表现所载要约内容的形式,向受要约人发出要约。

3.一般交易数额不大、符合交易习惯的,用口头形式要约;数额较大、不即时清结、不动产转让、涉外等合同采用书面形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4日 12: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要约相关文章
  • 案外人执行异议被驳回的相关法律依据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所有权或者有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第十七条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并请求对执行标的停止执行的,应当以申请执行人为被告;被执行人反对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所主张的实体权利的,应当以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为共同被告。第十八条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的,由执行法院管辖。第十九条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的,执行法院应当依照诉讼程序审理。经审理,理由不成立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理由成立的,根据案外人的诉讼请求作出相应的裁判。如果当事人或者案外人对于某一案件的判决结果不服的可以提出执行异议的意见,但执行异议的申请有可能会被驳回。如果一旦被驳
    2023-06-27
    434人看过
  • 要约撤回的法律定义及撤回后是否要担责
    一、要约撤回的法律定义要约撤回的法律定义,是指在要约生效前,要约人使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的表示。要约一旦送达受要约人或被受要约人了解,即发生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五条【要约撤回】要约可以撤回。要约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第四百七十六条【要约不得撤销情形】要约可以撤销,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要约人以确定承诺期限或者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合理准备工作。二、要约撤回后是否需要担责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撤回的,不需要承担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七条【要约撤销】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以对话方式作出的,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为受要约人所知道;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不同于要约撤回的是,要约撤销发生于要约生效之
    2023-05-06
    280人看过
  • 要约撤回和撤销的法律后果
    一要约撤回和撤销的法律后果要约撤销的法律后果是要约失效。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可以撤销要约,以下两种情况是不可以撤销的:(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且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二、有关要约撤销的效力撤回要约的通知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如果撤回的通知在要约到达之后才到达受要约人,则要约已经生效,受要约人应当及时向要约人发出通知。如果受要约人怠于通知时,要约人撤回要约的通知视为未迟到,仍发生撤回要约的效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一)要约
    2023-06-09
    290人看过
  • 要约相关概念:撤回与撤销的异同
    要约的撤回与要约的撤销,一般有两个区别。具体如下:1、表现形式不同。要约撤回发生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而要约撤销则发生在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受要约人尚未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前者是在要约尚未生效时发生的,而后者则是在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2、要约不得撤销的情形不同。受要约人不仅得“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而且要求“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两个并列条件缺一不可。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1、要约邀请是指一方邀请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而要约是一方向他方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2、要约邀请是一种事实行为,而非法律行为。要约是希望他人和自己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3、要约邀请只是引诱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在发出邀请要约邀请人撤回其中邀请,只要未给善意相对人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邀请人并不承担法律责任,以下四个法律文件为要约邀请: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4、所
    2023-07-18
    168人看过
  • 要约有什么法律效力,要约如何撤回与撤销
    一、要约有什么法律效力要约的拘束力,包括对要约人的拘束力和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两个方面。对要约人的拘束力,表现在要约生效后,要约人即不得撤回、撤销或对要约加以限制、变更和扩张。法律对要约人所加的这种义务,目的在于保护受要约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的安全。在一定条件下,法律也允许要约人撤回、撤销或变更要约的内容。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在理论上又称为要约的实质拘束力,是指受要约人于要约发生法律效力时,取得依其承诺而使合同成立的法律地位。它实际上是法律赋予受要约人以承诺的权利。要约人即使在要约中规定受要约人应通知其是否承诺,受要约人也不受约束,除非双方有预先约定,如不通知,则视为以默示方式承诺。二、要约如何撤回与撤销要约撤回,是指在要约生效之前,要约人使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为了尊重要约人的意志和保护要约人的利益,只要要约撤回的通知先于或同时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就可产生撤回的效力。要约撤销,是指要约人
    2023-11-28
    411人看过
  • 司法鉴定意见撤销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鉴定书的内容有异议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间内以书面方式提出。对于当事人的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人作出解释、说明或者补充。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鉴定人对当事人未提出异议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或者补充。第四十条规定: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一)鉴定人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三)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的;(四)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存在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情形的,鉴定人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应当退还。拒不退还的,依照本规定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对鉴定意见的瑕疵,可以通过补正、补充鉴定或者补充质证、重新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重新鉴定的申请。重新鉴定的,原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可不可以做司法鉴定意见撤销?1、申请人或委托鉴定人在
    2023-08-17
    351人看过
  •  法律依据:追加被告的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民诉意见》第57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追加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法院应对此进行审查,若申请合理,应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必要共同诉讼分为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必要的共同诉讼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共同起诉讼或共同应诉的人称为共同诉讼人。根据我国《民诉法》第119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如果其中一方没有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最高法《民诉意见》第57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无理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理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从上述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把是否必要共同诉讼作为追加当事人的标准。根据诉讼标的
    2023-09-01
    462人看过
  • 要回拖欠款的相关法律
    1、建议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一旦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2、胜诉之后,如果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4、另外他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他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他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5、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6、《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7、工程若没有结算,你们要及时发函件要求对方结算,若不结算,你们要保留好建筑工程合同及相关工程签证、会议纪要等能证明施工关系及工程量及工程价款及工程竣工的相关证据,及时起诉对方。若工程没有完工,可以申请法院对工程量进行鉴定,来确定工程量及价格。8
    2023-06-28
    490人看过
  • 公司法人否认的相关法律依据是什么?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有:1、前提:公司已合法取得独立人格。只有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取得法人资格后,才能否认法人人格;2、行为条件:股东实施不正当使用或滥用公司法律人格的行为。具体表现为股东使用控制权不当、滥用法人独立人格、规避法律、逃避合同义务的违法行为;3、危害后果:对债权人或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4、因果关系:滥用公司法人独立人格行为与债权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的一种法律制度。以实现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正是弥补了单纯法人人格确认制度的固有缺陷,有效防范了债务人利用法人独立人格,逃避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从而保护银行权益不受侵害。1、适用的公司类型根据我国《
    2023-07-05
    68人看过
  • 撤销要约的法律后果,要约的撤销是什么
    一、撤销要约的法律后果撤销要约的法律后果,一般会导致要约失效,而在要约确定承诺期限、明示不可撤销要约等情形下是无法撤销要约的。要约生效后,相对人作出承诺前,要约人可以反悔,方法是撤销要约。有三个条件:1.发出撤销的通知;2.撤销的通知须于相对人发出承诺的通知之前到达相对人;3.要约属于可撤销的要约。二、要约的撤销是什么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并生效以后,将该项要约取消,从而使要约的效力归于消灭。撤销与撤回的区别表现在:撤回要约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而撤销要约则发生在要约已经生效但受要约人尚未作出承诺的期限内。由于撤销要约时要约已经生效,因此对要约的撤销必须有严格的限定,如果因为撤销要约而给受要约人造成损害,要约人应负赔偿责任。而对要约的撤回并没有这些限制。三、撤销要约相关法律规定撤销要约的法律规定在民法典当中有所体现:《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五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
    2023-05-06
    309人看过
  • 要约撤回如何区别于要约撤销以及要约撤回的法律定义
    一、要约撤回如何区别于要约撤销要约撤回区别于要约撤销在于要约的撤回是指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前,要约人使其不发生法律效力而取消要约的行为。1.从表现形式上看,要约撤回发生在要约到达(或刚刚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而要约撤销则发生在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受要约人尚未发出承诺通知之前。两者的实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在要约尚未生效(或刚刚生效)时发生的,而后者则是在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2.对于要约不得撤销的两类情形,应当准确记忆。特别是要求受要约人不仅得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而且要求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两个并列条件缺一不可。二、要约撤回的法律定义我国法律规定,要约可以撤回。要约撤回的法律定义是指在要约生效前,要约人使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的表示。要约一旦送达受要约人或被受要约人了解,即发生法律效力。所以,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因此,
    2023-06-26
    434人看过
  • 行政申诉法律依据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行政申诉法律依据是什么行政申诉的法律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的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消费者决定申诉时,应依照商品和服务的性质向具有相关职能的行政部门提出。消费者申诉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一式两份,并载明下列事项:(1)消费者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2)被申诉人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3)申诉的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4)申诉的日期。必要时,消费者可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活动,但需向有关行政部门提交授权委托书。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后,如果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申诉,请求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调解书。如果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可以撤回申诉,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二、如何写行政申诉状行政申诉状是指行政诉讼当事人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或判决,认为有错误而
    2023-02-23
    50人看过
  • 撤回拍卖法律依据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法院有权撤回拍卖委托的情形包括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被撤销的、申请执行人及其他执行债权人撤回执行申请等。一、撤回强制执行申请的后果对于申请执行人撤回执行申请后,执行程序已不再进行,一切执行措施也要立即停止。既然是申请执行人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撤回了执行申请,参照诉讼过程中原告撤回起诉的方式,法院在依法妥善处置被采取法律措施的被执行人财产的情况下裁定准许撤回执行申请,裁定送达双方当事人即可结案。二、强制执行原告不同意分期该怎么办强制执行原告不同意分期的处理是:1、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可以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强制措施;2、采取上述措施仍然不能偿还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应符合的条件有:1、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意见生效且该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所附条件已经成就或所附期
    2023-02-19
    378人看过
  • 行政拘留相关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行政拘留相关法律依据是什么中国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就规定了行政拘留,《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行政拘留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行政拘留随着《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被《治安管理处罚法》取代,行政拘留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第二章第十条第三项规定行政拘留是一种治安管理处罚种类,该项对行政拘留的性质作了定位,即治安管理处罚的一种。该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该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3、七十周岁以上的;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该条对于适用对象作了消极性的排除规定,即对于符合某些特定情形的人员,行政拘留对其不适用
    2023-06-06
    184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要约
    词条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而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一个意思表示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构成一个要约,一是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具备合同的必要条款;二是必须具有明确的订立合同的意图,并表明经对方... 更多>

    #要约
    相关咨询
    • 撤回要约应如何相关法律规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9-19
      撤回要约的通知需要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是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才可以产生撤回要约的效力。如果是要约撤回的通知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后才到达的,此时该撤回要约的通知不会发生法律上的效力。
    • 违约金大约多少为违法相关法律依据是什么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09
      违约金没有上限,但是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对方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降低。实践中标准好象是违约金不高于造成的损失的30%即为合理。高于则会适当降低。 定金不得超过合同标的的20%。 同时约定了定金和违约金,只能择其一主张。
    • 什么是要约的撤回与要约的撤销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什么法律关系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05
      答: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发出之后但在发生效力以前,要约人欲使该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而作出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后而受要约人承诺之前,欲使该要约失去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撤回与要约的撤销的区别在于: (一)要约的撤回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而要约的撤销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后。 (二)要约的撤回是使一个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而要约的撤销是使一个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失
    • 撤回先予执行申请书的相关法律依据有哪些?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01
      (1)撤回执行申请是程序性事项,不涉及实体权利处分。申请执行人撤回申请的权利属于对程序性权利的处分,在未明确表示对执行依据所享有的权利予以放弃的情况下,这种处分不及于实体权利,撤回执行申请只是说明权利人暂不需要国家公权来实现其权利的状况,而被执行人所承担的义务在其未完全履行完毕前仍受到法律的约束。而权利人在撤回执行申请后,再次申请执行符合规定,就必须引起执行程序的再次启动。 (2)撤回执行申请是权
    • 童工是指什么的相关法律依据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13
      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儿童或少年工人。法律禁止使用童工,某些特殊行业需要录用未满16周岁的少年工人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工作时间、禁止从事有害健康工作等方面给予特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