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方面全覆盖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5 18:56:34 216 人看过

安全生产“五个全覆盖”,即“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覆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各级安监部门向同级组织部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全覆盖。

监察对象全覆盖的具体规定(第15条)

规定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共六类):

1、公务员和参公人员。

2、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4、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6、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这次新增了常见的国企管理人员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村委会委员)的监察,但对他们的具体处置,目前仍缺乏相应的配套规定,比如无法直接对村干部进行开除处分,但届时应该会根据《监察法》出台对所有监察对象的统一适用的政务处分规定。

但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国有出资企业中监察对象的认定,应根据国家出资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标准认定(类同于刑法中关于国有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普通从事纯业务的医生、教师并非监察对象,但如果他们参与了医院和学校的管理,比如参与基建项目、设备采购项目等工作时,是行使了公权力,应视为从事公务的人员,此时是监察对象。

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委员及村民委员会下设的各类机构负责人和村民小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城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居民委员会及居民委员会下设的各类机构负责人和社区服务站管理人员。此外,根据工作实际,村(居)党组织(含党委、总支、支部)的委员也参与集体事务管理的,也应作为监察对象。

十一、如何把握上级垂直管理单位公职人员和省市级单位中的科处级以下公职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的管辖?(第16、17条)

应坚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以分级负责为主、指定办理为补充的管辖原则。

省级监察委受理和调查中央驻地单位厅局级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要报请中央纪委批准。中央驻地单位厅局级以下行使或受委托行使公权力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经与中央主管单位沟通或向其通报后,由省级监察委指定下级监察委办理。

省级单位处以下干部(含处级)以及其他受委托行使公权力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由省级监察委员会指定下级监察委员会办理。

市地级监察委员会参照省级监察委员会对中央驻地单位行使公权力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案件办理原则,受理和调查辖区内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中处级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上述单位中的处级以下行使或者委托公权力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经与驻地单位主管部门沟通或向其通报后,由市地级监察委指定下级监察委办理。

市地级单位科技以下干部(含科级)以及其他受委托行使公权力人员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由市地级监察委指定下级监察委办理。

下级监察委接受指定办理的案件应当在调查完毕后及时向指定办理的上级监察委提交调查报告,按规定作出处置。

十二、监察机关收集证据的一般权限(第18条)

监察机关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这里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配合取证的义务,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及有关单位不配合提供材料,拒绝阻碍不配合调查的,根据《监察法》的第63条,由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处理。实践中,根据情节严重,还可能党纪、政务立案处分,重则还可能构成犯罪。

十三、被调查人没有沉默权(第20条)

监察机关可以要求被调查人就其涉嫌违法行为作出陈述,对涉嫌犯罪的可以进行讯问,要求其如实供述。如果被调查人沉默不配合的,也可以对该不配合的行为单独作出处置。

十四、用留置措施取代以往的“两规”措施(第22条、第43条)

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实现两规的法治化,是法治建设的重大进步,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的重要体现,是反腐败工作思路办法的创新发展。了解一下留置权的基本情况。

1.留置的条件和对象:

(1)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才留置(2)掌握了部分证据(3)不留置会影响办案的。

(4)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也可以采取留置。

2.留置的场所、审批、管理:目前是之前的两规点。审批和管理相当的严格规范,全程录音录像,不夜审保证被调查人休息权。

3.留置的期限:3个月,可延长一次再3个月,理论上最长是6个月。

十五、监察机关调查中还可使用“技术调查”、“通缉”、“限制出境”等措施(第23-30条)

如果应当留置的被调查人在逃,监察机关可以决定通缉,由公安机关发布追捕归案。为防止被调查人逃匿境外,经省级监委批准可以对其限制出境。

除了普通的查询、调取、查封、扣押、搜查、通缉、限制出境等一般权限外,监察机关还有“技术调查”的权限,技术调查措施主要是指通过通讯技术手段对被调查人进行调查,包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拍照录像等获取证据,随着科技发展,技术调查手段也会不断发展。这项措施由于私密性很强,为了防止滥用侵犯他人隐私,往往审批的手续很严格,并且是交公安机关执行的,监察机关不能自己执行。

十六、有向司法机关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权(第31条、第32条)

被调查人真诚悔过、积极配合、积极退赃、提供重要线索立功的,监察机关都可以在移送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但不是量刑建议权,是供检察院向法院作出量刑建议之前作为参考意见之一。

十七、有线索接受移送权和管辖优先权(第34条)

其他机关在工作中发现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问题线索的,应当移送监察机关。如果故意不移送线索的,可以追究相关单位责任人员的责任。

监察机关在办案中还涉及其他单位管辖的违法犯罪的,监察机关一般有优先管辖权,其他机关予以协助。

十八、监察线索初步核实、立案等审批权限设置(第38、43条)

对问题线索的初步核实一般应当报监察机关相关负责人审批。对初步核实后的情况,必要时向同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报告。(注:来源于中纪委的《监察法》释义)。另外,初步核实工作必须严格保密,控制知情面范围,一般不集体决策讨论。

初核阶段经核查组批准,可以采取除限制被调查人人身、财产权利以外的调查措施收集证据,如调取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阅复制文件、账目、档案等资料,核查资产情况和有关信息,进行鉴定、勘验检查等。对于需要采取技术调查或者限制出境措施的,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交有关机关执行。

初步核实后,需要监察立案的,立案由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立案调查决定应向社会公开发布。

相比而言,立案后需要采取留置措施的,对留置措施的决定,由于涉及到剥夺人身自由权,审批程序更为严格,留置决定必须是由监察机关集体研究决定的,并报上级监察机关批准(省级以下),而非负责人一人决定。

十九、明确留置期间折抵刑期(第44条)

被留置人在被判刑时,留置一日折抵管制二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一日。

二十、监察机关行使处置权的方式(第45条)

1.对被调查人:

(1)非政务处分: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予以诫勉。

(2)政务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对相关领导干部

问责: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处分等

3.对所在单位

监察建议: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向相关单位和人员提出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建议。

应当注意的是,除了《监察法》上述列明的几种方式外,还有传统的通报、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组织处理和政务处分可以合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纪检机关商组织人事部门提出组织处理建议方案,由组织部门具体落实)。

二十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对接(第47条)

1.监察机关调查取得的证据可以作为司法机关指控犯罪的证据,不用再进行转化。

2.监察机关依据《监察法》实施调查权,对被调查人进行留置。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检察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对被调查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审查起诉,也可以依法不起诉。

3.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期间,可以退回补充调查也可以自行补充侦查。实践中,鉴于监察调查案件敏感性和政治性较高,一般都是由监察机关补充调查的。

二十二、如何对监察机关和人员进行监督防止“灯下黑”(第53条-55条)

1.由于纪委和监委合署办公,所以首先是党委的领导和监督。

2.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对监委工作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质询。(但监察委员会不用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仅是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跟检察院、法院不同,根据《检察院组织法》、《法院组织法》规定检察院、法院须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3.监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4.内部监督(设置干部监督室等)。

二十三、监察人员离岗离职期管理和从业限制的规定(第59条)

监察工作涉及大量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要严格防范监察人员在工作中接触的秘密因为人员流动而流失,监察人员离岗离职后在脱密期内自觉遵守就业、出境等方面的限制性要求,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泄密。

监察人员辞职、退休后从业限制是三年内不得从事与监察和司法工作相关联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

二十四、其他单位及个人不配合监察机关依法调查的法律责任(第62-64条)

1.有关单位不配合、不采纳监察建议的。主管部门上级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责任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处理。

2.监察对象对举报人、监察机关工作人员报复陷害的,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平台经济等新兴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行业、领域的特点,建立健全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履行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安全生产义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18: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职务犯罪相关文章
  • 专利权的全面覆盖原则规定是什么?
    一、专利权的全面覆盖原则规定是什么?专利权的全面覆盖原则规定是将被诉侵权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只要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所有的技术特征,即认定其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判定原则:1.全面覆盖原则全面覆盖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必要技术特征全部再现,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独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字面侵权又称全部技术特征覆盖,即如果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2)上位概念侵权当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采用的是上位概念特征,而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采用的是相应的下位概念特征时,则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
    2023-04-29
    163人看过
  • 专利法全面覆盖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1、专利法全面覆盖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全面覆盖原则,即涵盖所有技术特征的原则,是指如果被指控的侵权产品包含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录的所有技术特征,属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适用范围1.字面侵权。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文字分析和比较,才能确定侵权财产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必要技术特征相同,甚至技术特征的书面表达也是相同的2。侵权财产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必要技术特征完全相同。所谓相同,是指与该专利的技术特征相比,该侵权财产的技术特征涵盖了该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要求保护的所有必要技术特征,并且每项专利的必要技术特征可以在侵权财产中找到3。独立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使用上面的概念。侵权财产中的技术特征是上一概念下的具体概念,也属于相同的技术特征4。侵权财产的技术特征数量超过专利的必要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相比,侵权财产的技术特征不仅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而且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专利申请过程的主要步
    2023-05-07
    245人看过
  • 专利权的全面覆盖原则规定是什么?
    专利权的全面覆盖原则规定是将被诉侵权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只要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所有的技术特征,即认定其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判定原则:1.全面覆盖原则全面覆盖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必要技术特征全部再现,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独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字面侵权又称全部技术特征覆盖,即如果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2)上位概念侵权当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采用的是上位概念特征,而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采用的是相应的下位概念特征时,则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3)特征数量侵权如被控侵权物(
    2023-03-21
    476人看过
  • 专利侵权全面覆盖原则
    专利侵权全面覆盖原则是指如果被控物或者方法侵权成立,那么该产品或者方法应该具备专利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每一项特征,缺一不可。在判定专利侵权时最先适用的是全面覆盖原则,在下述几种情况下视为被控物全面覆盖了专利的权利要求:1、字面侵权,即从字面上分析比较就可以认定被控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必要特征相同;2、只要被控物具备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特征就算侵权。一、职工私自利用职务发明再行创造发明是否构成侵权利用职务发明再行创造发明涉嫌构成专利侵权,对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的认定方法,法院基本上采用的是分三步走的方法。即:1、确定被控侵权产品(含方法,以下均相同)的相应技术特征。也就是根据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对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进行对应的分解。2、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根据专利法第59条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因此,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是我们确定专利权保
    2023-06-24
    179人看过
  • 立案登记制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
    立案登记制是一种案件受理制度,具体表现为只要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起诉状,人民法院则应当接收,不作实质审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的要求,我国人民法院改革案件受理制度,由立案审查制转变为立案登记制。即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该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诉前调解与立案登记制可以并行不悖《决定》要求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其精神实质在于禁止法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起诉拒绝立案、推诿受理,并不排斥在立案之前对依法可以调解的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自诉案件进行诉前调解。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在推行的诉调对接过程中,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起诉到法院后立案前,可以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委托给人民调解等非诉调解组织调解,这就是诉前调解或成委派调解。这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对于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减缓人民法院案多
    2023-06-30
    325人看过
  • 非法拘禁罪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拘禁罪是指行为人以拘押、关禁闭或者其他强制行为,在一定时间内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行为人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权持续时间达二十四小时以上的,将构成非法拘禁罪,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非法拘禁罪辩护词缓刑的内容是什么辩护词,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诉讼过程中根据事实和法律所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材料和意见,部分地或全部地对控诉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反驳控诉,以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提出应当减轻、甚至免除刑事责任的文书。非法拘禁罪缓刑辩护词的内容有:当事人信息、辩护人信息、非法拘禁的犯罪事实、造成的伤害情况、适用于缓刑的犯罪情节、法律依据以及需要说明的相关事项等。《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2023-07-01
    499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职务犯罪
    相关咨询
    • 专利侵权全面覆盖的原则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2-08
      一、关于专利侵权全覆盖原则都包括那些回答如下所示:全面覆盖原则 二、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所谓全面覆盖原则,是指如果侵权物或者方法侵权成立,那么该产品或者方法应该具备专利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每一项特征,缺一不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字面侵权,即从字面上分析比较就可以认定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必要特征相同,连技术特征的文字表述均相同; (2)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必要技
    • 什么是大病医保全覆盖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29
      新农合主要针对农村居民,所以说一老一小大病保险和新农合都是医疗保险,但覆盖范围不同。你说的新农保如果是新农合就是前面所说的3险之一,不过农保一般是指农村养老保险,它是一种针对农村居民开展的养老保险,和一老一少大病保险就更不是一个概念了。
    • 十个全覆盖的砖算偷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09
      如果该村民,私自把十个全覆盖的砖偷走,且是以非法占为为目的,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之规定,涉嫌盗窃,依法应追究治安行政责任。法律链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 什么是大病医保全覆盖呢?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06
      一老一小大病保险是北京开展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险,和现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该基本一样的,现在国家的医疗保险三网覆盖,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政策上覆盖我国所有居民,3者针对不同,职工医疗保险针对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针对没有参加职工险的城镇居民包括在校学生
    • 全面二孩的意义是什么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4-17
      《全面二孩》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这是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5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