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罪的定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8 08:43:46 77 人看过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中国现行《刑法》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放火危害公共安全,一般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

二是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三是既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又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放火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一百一十四条、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故意放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立案追究。国家林业局、公安部2001年5月9日发布实施的《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规定,凡是故意放火,造成森林或其他林木火灾的都应当立案。

1、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2、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3、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

4、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为重大案件,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十公顷以上的为特别重大案件;

5、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本条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十五条规定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22: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故意放火罪判多少年、如何认定放火罪
    一、故意放火罪判多少年1、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1)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2)放火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实际损害后果,但并不严重。在这两种情况下,只能根据本条的法定刑处罚。只有当放火行为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才能根据本法第115条的法定刑处罚。二、如何认定放火罪1、区分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的界限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因此,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从理论上说,界限不难区分。2、区分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
    2023-04-28
    95人看过
  • 放火罪怎么认定法律如何处罚放火罪
    一、放火罪怎么认定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因此,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从理论上说,界限不难区分。但在司法实践中,在处理具体放火案件时,对于某种放火行为是一般放火行为,还是构成放火罪,有时发生意见分歧。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本法律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文,即本条和第115条。根据刑法理论,结果加重的条款是不发生犯罪未遂问题的,只有该条文规定的严重结果发生了,才能适用该条文。所以,认定放火罪的既遂、未遂,应以本条规定的放火罪的构成要件为标准。根据刑法修正案,该条已经被修改为危险犯,即达到可能造成危害的危
    2023-04-17
    61人看过
  • 放火罪刑法第几条 放火罪该如何认定
    一、放火罪刑法第几条【刑法条文】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依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人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放火罪该如何认定?关于放火罪的认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因此,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从理论上说,界限不难区分。但在司法实践中,在处理具体放火案件时,对于某种放火行为是一般放火行为,还是构成放火罪,有时发生意见分歧。(二)放火罪的既遂与
    2023-01-15
    171人看过
  • 放火罪可以不被判刑吗,放火罪认定是怎样的?
    一、放火罪可以不被判刑吗放火罪可以不被判刑,比如说没有达到刑事责任的年龄。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二是放火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实际损害后果,但并不严重。在这两种情况下,只能根据本条的法定刑处罚。只有当放火行为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才能根据法定刑处罚。“重大损失”的标准,一般为损失5万元以上。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二、放火罪认定是怎样的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
    2024-01-14
    140人看过
  • 失火罪判刑最新规定,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
    一、失火罪判刑最新规定构成失火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二、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2、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3、主体要件
    2024-01-18
    248人看过
  • 失火罪是如何定义的
    法律综合知识
    失火罪(刑法第115条第2款),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以过失酿成火灾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1-12-07
    383人看过
  • 放火罪的量刑标准,放火罪如何判刑
    根据本条和第115条的规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二是放火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实际损害后果,但并不严重。在这两种情况下,只能根据本条的法定刑处罚。只有当放火行为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才能根据本法第115条的法定刑处罚。一、放火罪的具体立案标准根据刑法114条、115条第一款的规定,故意放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立案追究。国家林业局、公安部2001年5月9日发布实施的《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规定,凡是故意放火,造成森林或其他林木火灾的都应当立案。1、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2、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3、造成十户以上家庭
    2023-03-02
    205人看过
  • 什么是放火罪、放火罪判几年
    一、什么是放火罪(一)放火罪的概念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二)放火罪的构成特征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来看,放火罪包含如下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放火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其犯罪客体是公共安全,既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权益。2、犯罪客观方面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并且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4、犯罪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是故意,其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二、放火罪的预备、未遂与中止如何认定(一)放火罪的预备与未遂认定行为是属于未遂还是预备的标准在于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着手”是指:1、行为必须是接触或者接近了犯罪对象,对犯罪客体构成了直接的侵害或者威胁;2、行为本身具有导致犯罪结果产生的性质,即如果不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而任其发展下去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3、行为与预备行
    2023-04-28
    188人看过
  • 放火罪是重罪发火莫“玩火”
    工作不如意,男子本欲自杀却引发火灾获刑3年;和父亲争吵后,小伙放火烧衣致使家中起火获刑3年冲动是魔鬼,发火时千万别放火,搞不好就要蹲监狱。媒体昨日梳理广州两级法院今年以来判决的29起放火罪案件发现,被告人全为个人原因放火,其中四成因感情纠葛和劳务纠纷引发。动机:感情纠纷超两成感情纠葛:7起,占24.1%;劳务纠纷:5起,占17.2%;私人恩怨:11起,占37.9%;吸毒产生幻觉:5起,占17.2%;自杀点燃被套:1起放火犯罪不为其他,多因为恋爱失败及劳务纠纷。媒体梳理广州审判网发布的29起放火罪判决发现,29名被告人全都是出于个人原因放火,其中发泄私愤是主要原因,29名被告人中有22人是为发泄心中不满放火,占比75.9%。地点:两成在自家放火在室内场所:占72.4%自己家中:占20.7%放火罪犯都选择了在哪些地点放火?媒体统计发现,大多都集中在室内场所,占比72.4%,包括住宅、工厂、商铺
    2023-06-11
    222人看过
  • 放火烧垃圾属于放火罪吗
    那得看在什么人是否达到地方焚烧垃圾,还要看大火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还得看放火的刑事责任年龄。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放火,就是故意引起公私财物燃烧的行为。放火的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即用各种引火物,直接把公私财物点燃;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故意不履行自己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放任火灾的发生。例如,某电气维修工人,发现其负责维护的电气设备已经损坏,可能引起火灾,而他不加维修,放任火灾的发生。这就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以作为方式实施的放火行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火种;二是要有目的物,即要烧毁的对象物;三是要让火种与目的物接触。在这三个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行为人使火种开始起火,就是放火行为的实行;目的物一旦着火,即使将火种撤离或者扑灭,目的物仍可独立继续燃烧,放火行为就被视为实行终了。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罪,行为人必须负有防止火灾发
    2023-04-17
    329人看过
  • 放火罪是指什么放火罪怎样判
    一、放火罪是指什么(一)放火罪的概念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二)放火罪的构成特征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来看,放火罪包含如下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放火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其犯罪客体是公共安全,既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权。2、犯罪客观方面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并且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4、犯罪主观方面主观方面是故意,其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二、如何认定放火罪(一)焚烧自己财物标准看其是否危害公共安全。如果威胁到公共安全,则属于放火罪;如果没有,则不以犯罪论处。一般而言,对独门独户放火不宜以放火罪论处。(二)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1、以放火的手段杀害(烧死)特定个人的行为,即为了杀人而使用危险方法,危害或者足以危害到公共安全的,以放火罪论处。2、为了杀人而使用了危险的方法即指
    2023-04-04
    376人看过
  • 火灾罪行的定义是什么?
    火灾犯罪是指因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以过失引起火灾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犯火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火灾造成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一般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等级内判处。但在火灾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前提下,对犯罪行为人的主客观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分析。什么火灾属于d类火灾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可划分为A、B、C、D、E、F、K七类。金属火灾:顾名思义与金属有关的火灾或者金属引起的火灾。如钛、钾、钠、镁、铝镁合金、烷基类、液态金属类等火灾。依据物质燃烧特性分类属于D类,也称D类火灾。机理: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化学分子量相对较低,化学性质相对较活泼的钠(Na)、锂(Li)等碱金属和镁(Mg)、铝(Al)等轻金属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023-07-16
    485人看过
  •  失火与放火的法律定性
    放火罪和失火罪在主观方面、构成犯罪条件和刑事责任的规定方面存在差异。放火罪需要故意,失火罪则需要过失。构成犯罪条件方面,放火罪不一定需要有损害结果,而失火罪则需要有损害结果的发生。在刑事责任的规定方面,放火罪刑罚的起点为有期徒刑3年至10年,造成法定严重后果的判有期徒刑10年以上的无期徒刑或死刑,而失火罪一般判有期徒刑3年至7年,情节较轻的判有期徒刑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放火罪和失火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不同,前者为故意,而后者为过失;在构成犯罪条件方面也有所不同,前者不一定需要有损害发生的结果,而后者则需要有损害结果的发生;在刑事责任的规定方面也有所不同,前者刑罚的起点为有期徒刑3年至10年,造成法定严重后果的判有期徒刑10年以上的无期徒刑或死刑,而后者一般判有期徒刑3年至7年,情节较轻的判有期徒刑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 放火罪与失火罪的区别 - 构成犯罪条件放
    2023-08-30
    492人看过
  • 放火罪立案标准,什么是放火罪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一)导致死亡一人以上,或重伤三人以上;(二)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五十万元以上;(三)致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四)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四公顷以上;(五)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放火罪的既遂标准是什么?放火罪的既遂标准:1.侵害了公共安全。2.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实施了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4.如果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罪,行为人必须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而且能够履行这种特定义务而不履行,以致发生火灾。《
    2023-08-05
    22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放火罪与失火罪分别是应该怎么样定义的啊?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02
      根据本条和第115条的规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二是放火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实际损害后果,但并不严重。在这两种情况下,只能根据本条的法定刑处罚。只有当放火行为造成他人重伤、死
    • 什么故意放火罪是如何进行定义的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30
      故意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中国现行《刑法》规定,故意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放火危害公共安全,一般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 二是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三是既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
    • 防火行为与放火行为的定义是什么?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9-04
      1、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区分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的界限 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因此,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从理论上说,界限不难区分。但在司法实践中,在处理具体放火案件时,对于某种放火行为是一般
    • 只要放火就一定是放火罪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4-09-25
      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放火罪这个东西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判断出来的。一般来说,判断放火罪主要看以下几个要点:首先,犯罪嫌疑人必须得是个普通人;其次,他们心里得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也就是说,他们得是故意为之;再者,他们的行为必须对公众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这就是所谓的“公共安全”;最后,他们的行为必须是故意去点燃公家或者私人的财物,而且并不需要真的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只要他们的行为有可能危及到公共安全,比如
    • 我国的放火法规定放火罪是判几年?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14
      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二是放火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实际损害后果,但并不严重。在这两种情况下,只能根据本条的法定刑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