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如何规定年休假?
(1)《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3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4条规定: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2、如何理解累计工作时间?
员工应当享受的带薪年休假天数是根据员工全部的累计工作年限确定的,而不是根据所谓本单位工作年限确定。
也就是说,即使职工是今年新进入本单位的,但是在计算年休假的时候要加上之前他在其他单位工作的时间,根据职工的全部工龄来计算年休假的天数,而不是根据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来计算年休假。
3、公司不给年休假怎么算工资?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10条规定,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11条规定,计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前款所称月工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本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也就是说,如果员工有1天未休年休假,那么该1天上班公司应支付3倍工资,但由于员工当天的工资,在当月已经正常发放了该1天的工资,所以在员工离职时,单位还需要另支付2倍工资的差额,总计就是该1天上班,单位支付3倍工资。
-
如何正确给领导说休年假
450人看过
-
正确的年休假待遇应该如何计算到位
377人看过
-
如何正确填写休产假申请表
456人看过
-
如何正确理解减刑假释的“变更率”?
121人看过
-
检视丧假与年休假:年休假如何解决丧假问题
258人看过
-
年休假纠纷如何解决
408人看过
休假从汉代起就有,源于为了让朝中官员可每五天返家沐浴。休假日又称“公休日”。指法律规定或者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 2019年,人社部发布《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明确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 更多>
-
如何正确解释退休金双轨制北京在线咨询 2022-09-03双轨制:退休金双轨制(或称退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用李玉和当年的那句名言说,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
-
休病假的正确解释是什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9《公务员法》关于休病假没有明确解释。《公务员法》中关于休假的规定:第七十六条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福利待遇。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公务员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公务员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休。
-
如何正确领取退休金正确取得退休金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14如何才能正确领取退休金呢? 第一要符合年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男性是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是50周岁,特殊工种岗位提前五年退休; 第二就是养老保险缴纳年限累计最低满15年其中包含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的确定跟所在省市职工养老保险建立个人账户时间为准,我国最早建立养老金个人账户是在1992年,当全国普及的时候,大概是在1996年建立了个人账户,所以计算个人养老金的时候一定记得查询一下所
-
如何正确理解追讨如何查实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06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的行为属于自首。其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主观上,犯罪嫌疑人必须具有自动投案的意志; 2、客观上,犯罪嫌疑人要有准备投案的客观表现; 3、犯罪人已经被发现而司法机关还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自动投案。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
-
如何正确理解居间合同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27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其中报告订立合同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的一方为居间人,给付报酬的一方为委托人。 作为居间的早期形式,我国西汉时期就存在,民间将居间人称“牙行”、“牙纪”亦称“互郎”。居间产生的初衷是当事人双方在进行交易时,对对方不了解需要中间人介绍,来促进双方交易。久而久之,就产生居间合同,介绍人和需要介绍的人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