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贩卖毒品罪的客体,目前我国刑法学者主要持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贩卖毒品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权利。另一种观点认为,贩卖毒品罪所侵犯的客体是我国对毒品购销活动的管制
正确认识贩卖毒品犯罪所侵犯的客体,笔者认为,应从该罪的社会危害本质、相关刑事立法的价值取向以及其他构罪要件等综合分析判断。第一,贩卖毒品罪的本质特征,即最本质的社会危害,是行为人违反了毒品购销管理法规,进行以毒换钱以毒换毒等的罪恶交易,导致毒品的非法流通和蔓延,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第二,我国刑法设立贩卖毒品罪,是依法惩治违反毒品购销管理制度的行为,与贩卖毒品犯罪的危害本质相对应的。第三,该罪主观要件以明知毒品而贩卖为直接故意,而非危害他人的身体健康为目的。因此,该罪的侵犯客体应当是国家对毒品购销的管理制度这单一客体。就具体的法律制度而言,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等法规以及我国政府参加的有关禁毒公约。
相比之下,本罪若以国家对毒品的管制和公民的身体健康权复杂客体论,则不仅不符合贩卖毒品犯罪的本质特征,而且与刑法价值取向相悖,造成实践中对贩毒行为的打击不力。
第一,毒贩尽管明知大量吸毒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但其贩毒目的并不是危害他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我国刑法将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以贩卖为目的非法收买毒品的行为作为贩卖毒品罪惩治范围,说明对该毒品的真实用途以及是否确实对他人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并无刑法上的要求。因此,以复杂客体论,无疑将贩卖毒品这一刑法上的行为犯,人为视为以行为加危害结果的实害犯,有违立法初衷。
第三,从毒品自然属性而言,虽然具有一定的毒害性,但无可否认毒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合理控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使用,则是正常的药品,具有缓解病痛的功效,只有在长期依赖、大量吸食后,才会造成慢性中毒甚至死亡的危害后果。因此,若将公民身体健康权作为该罪客体之一,则一些零星贩毒以及用于治病或其他非毒害性吸食用途而非法出售毒品的贩毒行为,均因无法造成身体健康损害的危害后果而不能以贩卖毒品犯罪定罪处罚,这显然是人为缩小了贩卖毒品罪的范围,也不利于有效遏制毒品的非法流通,也是与我国刑法规定的贩卖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完全不符。
贩卖毒品罪的犯罪对象是毒品。从历史发展来看,毒品的外延有一个从窄到宽的过程。我国《刑法》第357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理论界一般认为,毒品是指能够使人形成瘾癖,并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具有如下三个特性:(1)依赖性或成瘾性。(2)毒害性。(3)违法性。能够使人形成瘾癖是毒品的根本特征,毒品和药品的界限为是否超过了国家行政管制的范围。
现今阶段,随着化工水平的提高,以化学合成方法所生成的毒品也越来越多,从规范的角度对一些新型毒品予以界定尤为必要。如目前出现的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案件,一度曾因无法可依而使部分毒贩逍遥法外,直至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才解决了定罪处理与否的司法争议。然而在暴利诱惑之下,不仅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不法分子利用构效原理在地下实验室或工厂将某些已知毒品进行化学结构的改造,不断研制出依赖性更强的新毒品,而且一些未列入法定毒品名录的国家管制精神药品也不断以非法渠道流通。
如:王某在没有取得药品经营资格的情况下,从一家制药厂以低价购买国家管制的二类精神药品安定注射液(以下简称安定)后,高价非法销售给个体诊所和药品贩子。又如:杨某用变造的中国药材郑州公司中西药部的营业执照及药品经营许可证,骗得青海省西宁青海制药厂的信任,取得该厂在河南郑州地区销售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的总代理资格。从该厂以每板(10粒、重1克)17元的价格购得丁丙诺啡舌下含片7300板(73000粒)后,先后以29元、30元不等的价格将7250板(72500粒)丁丙诺啡舌下含片卖给他人,从中牟利。显然,安定注射液、丁丙诺啡虽均属于国家管制的二类精神药品,且2002年最高检也在《答复》中进一步明确安定注射液属于《刑法》第355条第1款规定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但是否属于《刑法》第357条所指的毒品,尚无明确法律规定,因此,此处的安定注射液、丁丙诺啡是毒品还是药品,成为能否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的关键。由此可见,由于法定毒品名录限制性与新型毒品的不确定性,使新型毒品的性质界定成为准确定罪的重要前提和关键。
笔者认为,仅由立法或司法机关通过立法及司法解释亦步亦趋的补充规定来指导司法实践,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还是应在严格遵循惩治贩毒罪相关刑事立法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结合分析贩毒罪所侵犯的法益及刑法意义上毒品的具体内涵,准确予以认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357条的规定以及理论界对毒品概念的一般理解,界定刑法意义上的毒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否属于国家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第二,是否属于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前者通过检索我国卫生部发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便可确知。后者则可以通过有关卫生医疗等部门提供的临床反应为依据。对于未被列入我国规定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可以参见国际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
毒品贩卖属于小贩犯罪吗?
216人看过
-
【贩卖毒品罪辩护】贩卖毒品罪改变为非法持有毒品罪
219人看过
-
男子非法贩卖“止咳药水”,贩卖毒品罪客体要件是什么
254人看过
-
【贩卖毒品罪量刑】贩卖毒品罪的几种证据认定
486人看过
-
毒品贩卖应该怎么定罪量刑,比如贩卖液体毒品
489人看过
-
毒品犯罪年龄:贩卖毒品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138人看过
毒品犯罪是指,破坏毒品管制活动,违反国家和国际关于禁毒法律、法规,必须受到刑法处罚的违法犯罪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等都属于毒品犯罪。无论数量多少,只要走私、贩卖、运输和制造毒品,都会被追究刑事... 更多>
-
什么是贩卖毒品罪,构成贩卖毒品犯罪的,贩卖毒品犯罪的条件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23贩卖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贩卖的行为。构成贩毒罪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这是各种毒品犯罪行为侵害的共同客体。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行为人进行贩卖毒品的行为。贩卖,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有偿转让毒品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毒品的行为。有偿转让毒品,即行为人将毒品交付给对方,并从对方获取物质利益。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包括
-
如何认定贩卖毒品罪, 贩卖毒品犯罪量刑标准, 以及贩卖毒品罪的认定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6一、如何认定贩卖毒品罪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本罪的对象是毒品。即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行为人进行贩卖毒品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被利用、教唆、胁迫参加贩卖毒
-
贩卖毒品是严重的犯罪吗,贩卖毒品罪量刑标准,贩卖毒品罪如何处罚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09毒品是严重的犯罪,按照贩毒数量定罪判刑:《刑法》对本罪规定了以下几个处刑幅度:贩卖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贩卖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贩卖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2、贩卖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3、武装掩护贩卖毒品的; 4、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5、
-
贩毒罪运输毒品罪客体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10运输毒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和人民的生命健康。由于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既有医用价值,又能使人形成瘾癖,使人体产生依赖性。因而,犯罪分子利用来牟取非法利润。
-
走私毒品罪、贩卖毒品罪的客观要件分别是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1-05走私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督,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境(边境)的行为。1、走私毒品罪的犯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对象,不仅侵犯了国家毒品管理制度,也侵犯了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违反2的客观方面,犯罪行为人违反毒品管制法规和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督,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境(边境)。3、犯罪主体,即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无论是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