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是民事法律行为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7 18:33:06 277 人看过

要约是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受要约人对要约作出承诺的,就会成立合同,要约是签订合同的方式。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一、要约邀请和要约产品,有什么不同?

(1)要约与要约邀请的性质不同。要约生效后应受到法律约束,要约邀请不具有约束力。要约一经发出,要约人在一定时期内就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不得随意撤回和撤销;要约邀请只是当事人准备订立合同所采取的事实行为。这种行为只是邀请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即使他人作出承诺,也不能因此使合同成立。要约邀请人撤回邀请,一般也不承担法律责任。

(2)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内容不同。要约是要约人发出的希望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它包括了合同的主要条款;而要约邀请仅仅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它并不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

(3)当事人的主观愿望不同。要约人发出要约的主观愿望是希望和相对人订立合同;而要约邀请的当事人主观上只是希望别人向自己提出订立合同的邀请,订立合同的愿望并不十分明确。

二、要约概念和要件是什么

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要件为要约人应是具有缔约能力的特定人,要约的内容须具体、确定,要约具有缔结合同的目的,要约必须发给要约人希望与其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应以明示方式发出,必须送达于受要约人。

三、要约的要件包括哪些

要约的要件包括以下四个:(一)要约是特定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二)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缔结合同的相对人发出。(三)要约必须具有缔约目的并表明经承诺即受此意思表示的拘束。(四)要约的内容必须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7日 22: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法律行为相关文章
  • 当事人可以约定民事法律行为采用特定形式吗
    一、当事人可以约定民事法律行为采用特定形式吗当事人可以约定民事法律行为采用特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二、民事法律行为形式要件是什么(一)当事人确定。(有的民民事行为的当事人只有一名)(二)意思表示明确。(有的民事行为只须一个意思表示,比如抛弃动产;有的民事行为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比如买卖合同)(三)标的确定。标的是行为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要将标的与标的物区分开来,标的的外延比标的物的外延广阔,即标的物是标的的物化。比如汽车,房屋等;而标的可以之权利或者义务等)民事法律行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其效力问题。三、民事法律行为包
    2023-05-06
    190人看过
  • 如何区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一、民事律师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1、法律事实引起权利的得失变更(取得、变更、消灭)(需要区分的是好意施惠关系)而法律事实又是个很大的概念,因此需要进一步划分,而依其是否与人有关,可分为人的行为和人的行为以外的其他事实(自然事实)。2、法律事实分为人的行为与自然事实人的行为有很多种,按照是否合法,可分为适法行为与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债务不履行、其他行为)。3、人的行为分为适法行为与违法行为4、适法行为分为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5、表示行为分为意思表示行为(法律行为)与意思通知行为(通知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则是不用作出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果。其实,事实行为与准法律行为是很难区分的,一个是不管你有没有意思表示,当然发生法律效果,一个是不用作出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果。二、事实行为的定义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
    2023-03-10
    231人看过
  • 要约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要约行为的法律责任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人称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人则称为受要约人、相对人和承诺人。只有当对方作出承诺后才需要肩负法律责任,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法律责任的。二、招投标中哪个属于要约合同招标是要约邀请行为,投标是要约行为。招标公告或者招标通知不是要约,一般认定为要约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采取招标通知或者招标公告的方式,向不特定的人发出,以吸引投标人投标的意思表示。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招标符合要约邀请的条件。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要约的定义及构成要件】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四百七十三条【要约邀请】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拍卖公告、招标公告、
    2023-05-03
    77人看过
  • 所谓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自行为人独立表达其意思时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比如:抛弃、立遗嘱、委托授权、放弃继承等。一、委托书与合同有什么区别委托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是委托人与受托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并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委托书则是单方法律行为,是授权行为,委托人签字即生效。一种是合同行为,后一种则是以委托合同为基础的授权行为。当然,没有委托合同也可以直接进行委托行为。二者的关键区别就在于是双方法律行为还是单方法律行为。二、赠与合同与遗赠有什么区别1、赠与合同是赠与人作出意思表示,合同成立后,即可予以实施的合同;而遗赠则是由遗赠人生前作出,在其死后方可实施的一种意思表示。2、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受赠人之间的合意,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方可成立;而遗赠则是遗赠人单方面的法律行为,不需受遗赠人的同意即可成立。三、继承权接受与放弃内容有哪些接受和放弃继承权的内容:1、接受继承权是指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参与继承,接受
    2023-04-04
    340人看过
  • 要约是一种意思表示因此要约就是法律行为对吗
    对,要约是签订合同的方式,所以要约是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一、合同要约的必要条件合同要约的必要条件是:(一)要约是特定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二)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相对人发出。(三)要约必须具有缔约目的并表明经承诺即受此意思表示的拘束。(四)要约的内容必须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件。二、无效的合同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吗无效合同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
    2023-03-20
    59人看过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发出要约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自己发出要约,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其发出要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神经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吗?神经病是否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要视情况而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神经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神经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别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此外,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财产的,就从其个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神经病的民事责任能
    2023-08-01
    487人看过
  • 法律上民事行为人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
    一、民事法律年龄阶段是怎样的第一种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与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刑事方面法律有关以年龄分阶段承担责任的规定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这说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是根据公民政治生活行为的年龄标准来确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来说十六周岁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初中毕业了,参加生产劳动或其他工作了,但这种劳动或工作,其劳动收入必须成为本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否则,不能视其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第二种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也称为可以独立进行部分民事活动能力的人。《民法典》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
    2023-03-20
    425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什么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法典规定什么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规定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有: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二、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三、民事法律行为分类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2.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
    2023-05-06
    183人看过
  • 如何区分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实务中,同一件事实,究竟是应认定为期限,还是应为条件,须基于必成事实抑或偶成事实,在长期的司法实务和学说理论中,积淀了不少区分方法。1.条件是不确定的偶然性事实,期限是确定的必然性事实。(1)时期确定,到来不确定,为条件。例如俟60大寿送电视一台,60岁虽确定,但人之寿命不可测,是否能活到60岁不可知,具有偶发性。(2)时期不确定,到来也不确定,为条件。如司法考试通过之日,能否考得上,已属不确定,至于那一年考得上,则更加不确定,故显然属于条件。2.条件之事实成就与否是不确定的,期限是肯定会到来的。(1)时期确定,事实的发生也确定,如今年9月9日,是期限。(2)时期不确定,到来确定,为期限。例如临终时将物送给你,何时死虽难预料,但人必有一死,死期终会到来。
    2023-06-08
    175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如何定性
    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如何定性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达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为《民法典》所采用,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为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四)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三、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
    2023-05-06
    458人看过
  • 哪些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撤销
    (一)基于重大误解而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是指因认识错误实施的行为。基于错误认识的行为,行为人的表意虽然是自愿的,但却是违背本意的,所以该行为属于得撤销行为。(二)显失公平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效果明显违背公平原则的行为。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三)存在欺诈、胁迫而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律师补充: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依据】
    2023-05-06
    126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中,无偿行为普遍存在
    无偿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给予对方财产利益或履行特定义务,而对方无需支付任何代价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对民法中等价有偿原则的例外,主要发生于公民日常民事活动中。例如赠与行为、无偿借贷行为、无偿劳务合同行为等。一种法律行为,其中当事人一方给予对方财产利益或履行特定义务,而对方无需支付任何代价。例如赠与行为、无偿借贷行为、无偿劳务合同行为等。无偿法律行为是对民法中等价有偿原则的例外。依中国法,它主要发生于公民日常民事活动。 民 事 法 律 行 为 无 偿 行 为 : 赠 与 、 借 贷 、 劳 务 等民事法律行为无偿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一方当事人自愿为对方当事人作出一定行为,而对方当事人不需要支付任何报酬或者仅需支付极少金额的报酬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赠与、借贷、劳务等。赠与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地转移给受赠人,受赠人接受赠与并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前可以随时撤销
    2023-09-08
    360人看过
  • 哪些法律适用于民事行为?
    1、刑法方面:以“从旧兼从轻”为原则,即新法发生效力时的未决案件原则上按照旧法处理,但是新法对该行为的处罚较轻的,应当按照新法处理。2、民法方面:以“从新”为原则,即新法发生效力时的未决案件按照新法处理,但是法律对该问题另有规定除外。3、司法解释:无论是民事还是刑事分类的司法解释,均是以被解释的法律效力为基础,即其效力存续期间完全以被解释的法律决定。4、对同一问题不同法律有不同规定的,其中部分法律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应当按照“新法优于旧法”和“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处理。但是如果新法是普通法与旧法为特别法的法律冲突时,一般应当由有权机关裁决适用那个法律。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什么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已经建立的民事行为,严重缺乏民事行为的有效要求。因此预期的民事行为是自始至终、绝对、确定、当然、永久不按照行为人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发生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效或者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从一开
    2023-07-10
    169人看过
  • 承诺是民事行为还是准民事行为?
    承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要约是一种意思表示,不是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一、民事诉讼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1、概念上的比较(1)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的行为。民事诉讼行为是能民事诉讼法效果的行为。(2)一切法律效力的发生,为法律所赋予。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诉讼行为亦是如此。然而,对法律行为效力的确认,民事法律行为本质上是确认其中的亦是表示内容的效力,也就是说,法律赋予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
    2023-06-19
    154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咨询
    • 村规民约是法律约束下制定的吗?村规民约所产生的民事行为是否有效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12
      在不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村实际,所决定的村规民约等重大事项,其内容主要涉及集体财产处置、公共秩序、治安管理、邻里关系等各个方面,它反映了村民自治的内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因此,村规民约是法
    • 2022年要约是不是法律行为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5
      要约并不是法律行为,而属于意思表示。法律行为是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而要约只是一个意思表示,当要约、承诺之后合同才成立,要约单独不会引起法律后果,所以要约不属于法律行为的范围。 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规定,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 民法总则规定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与区别主要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2
      一、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 (一)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 1、二者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 2、二者都需要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只有做出表示才具有法律后果。 (二)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在
    • 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吗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31
      合法的行为有效,无效自始就无效。r民法总则r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r(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r(二)意思表示真实;r(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r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r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r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
    • 民事法律行为中无偿行为是多数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15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给付财产利益或履行特定义务而不要求对方支付任何代价的法律行为。例如赠与行为、无偿借贷行为、无偿劳务合同行为等。无偿法律行为是对民法中等价有偿原则的例外。依中国法,它主要发生于公民日常民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