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曝光商家名誉侵权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1 10:11:21 385 人看过

通过正常、真实的舆论监督曝光不符合要求的商品及服务,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系社会大众维权的正当、合理途径。遇到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优先选择与经营者自行协商,并注意保留票据和商品等必要证据。无法协商解决时,则应及时向消协、工商等部门投诉,或提出仲裁、诉讼,切勿采取非理性的不当方式让维权变成侵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规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因此,在具体认定行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时,应从以下四方面来确定: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以媒体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案件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观心态为故意,我们可以轻易认定,但如果仅仅表现为对所报道的事实调查或审查不严导致报道失实,其主观心态应如何认定?笔者认为,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的社会监督主体,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报道权,而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准确无误。因为基于我国国情,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并支持新闻媒体继续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行为人行为违法。对于该构成要件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未作明确解释,但是,笔者认为,按照惯例,此处的“法”应作限制解释,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可以约束行为人,但是违反这些规定,受害人并不得据此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此种情况下,唯一可以救济的途径是向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申诉控告,要求主管机关对行为人做出处理。存在损害后果。由于名誉权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名誉权的损害后果与一般侵权后果的表现有所不同,前者较为隐蔽,且举证比较困难。如公民因加害人行为导致社会和他人对其品德评价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为导致商誉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终止等。我国还没有明文规定名誉权损害后果的具体表现形式,而涉诉的名誉权案件也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对于是否存在损害后果及后果严重性,没有法定和统一的衡量尺度,这也是完善名誉权保护制度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因果联系一般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笔者认为,侵害名誉权的构成必须是违法行为直接导致了损害后果,如果确定违法行为与间接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联系,必然导致权利滥用,这也与名誉权保护制度的初衷相违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5日 17: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名誉侵权相关文章
  • 商家侵犯客人名誉权如何处理?
    商家侵犯客人名誉权可以要求对方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通过正常、真实的舆论监督曝光不符合要求的商品及服务,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系社会大众维权的正当、合理途径。遇到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优先选择与经营者自行协商,并注意保留票据和商品等必要证据。无法协商解决时,则应及时向消协、工商等部门投诉,或提出仲裁、诉讼,切勿采取非理性的不当方式让维权变成侵权。一、法律规定内容是什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规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因此,在具体认定行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时,应从以下四方面来确定: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以媒体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案件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观
    2023-06-21
    151人看过
  • 曝光小偷是不是有名誉权纠纷呢
    曝光小偷身份不会侵犯其名誉权。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对于小偷身份的曝光,既不是侮辱,也不是诽谤,而是对于客观事实的陈述,小偷的社会评价降低是由于其自身的身份而非信息曝光的行为导致的,在法律所保护的利益衡量上,法律更倾向于保护公众的知情权。《中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024-05-12
    212人看过
  • A网站点名"曝光"帖子引发名誉权纠纷
    中国法院网讯9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潘先生起诉被告北京A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名誉权纠纷一案。原告潘先生诉称,2005年7月4日,被告名下的A网站的律师和社会贴吧内,张贴了四篇歪曲事实、严重侮辱原告人格的贴子,标题分别为《被大码头论文考研网诈骗者快报案》、《大家都来给骗子们曝光》、《缉拿网路骗子》。上述文章内容诬蔑原告为骗子,并公布了原告真实姓名、电话和网络联系方式。其中,律师贴吧的《被大码头论文考研网诈骗100元,该怎么办?》截至2006年3月24日止,已浏览267次、跟贴22次。贴子发表后,原告每天都会接到多个电话、邮件及QQ和MSN留言,被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质问、指责和谩骂。许多朋友和网友也纷纷离原告而去,给原告和家人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原告曾在贴吧上留言要求被告全部删除上述侵权贴子,但被告置之不理,留贴至今。原告认为,被告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网站,且自誉为全球最大的
    2023-06-05
    101人看过
  • 老东家转文曝窃取商业秘密被判侵犯名誉权
    ADINPAGE因离职后被网络文章曝贪污腐败窃取商业机密,同时刊登了个人照片、身份信息、简历等内容,原工作单位网站将该文章进行转载。无奈下,马先生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原单位**世联网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译公司”)告上法院。记者今天获悉,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涉案文章内容足以使马先生的社会评价降低,对其名誉造成损害,故判决**网译公司在网站上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2009年3月,马先生从**网译公司离职。5月,搜狐网站一名为“翻译公司曝光平台”的博客中便刊登了一篇名为“警惕马某某贪污腐败窃取翻译公司商业机密的通报”的文章。文章中刊登了马先生的个人照片、身份信息、简历等内容,并写明马先生“曾在翻译公司担任销售代表职务,2009年3月因发现其涉嫌窃取商业机密、骗取公司5000元盖章收据1张、反常请7天事假及工作时间频繁外出、与同伙勾结走私单等贪污腐败品德,严重违反公
    2023-04-22
    234人看过
  • 去年5起商标侵权案曝光
    昨日,市工商局启动保护商标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同时公布了该局2005年查处的5起典型商标侵权案件,总案值近百万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标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2005年,全国商标年申请量突破了80万件,累计注册量达到249万件。而我市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却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去年全市商标申请量约为3000件,累计注册约3万件。2005年典型商标侵权案件1.袋鼠商标侵权案2005年10月,武汉金豪服饰未经袋鼠许可,擅自购入近万套假冒的袋鼠牌商标标识,将其缝制在自己生产的服饰上对外销售。武昌工商没收并销毁假冒商标标识9700个,并罚款10万元。2.制售假冒实德型材2005年11月,青山明光铝合金商店制作假冒实德等品牌型材(购进其他品牌塑钢型材,再重新粘贴保护膜制假),卖给周边零售店。青山工商没收其假冒型材10根、保护膜300卷,罚款6万元。3.销售假冒高露洁美加净2005
    2023-04-23
    298人看过
  • 曝光商家违规经营
    有限责任公司
    若某些个体户未取得营业执照便开展经营活动,其行为属于非法经营行为,可向登记机关进行情况反应,具体操作可如下:1、关注当地的工商局或市场监管的公众号,点击“政民互动”,再点击“12315投诉举报”,再点击“我要举报”即可,具体如下:2、直接电话当地工商局,进行情况反馈也可。如何举报商家强买强卖行为买方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强买强卖是指在商品交易中,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行为。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照经营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无照经营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经接到举报,应当立即调查核实,并依法查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未依法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
    2023-07-03
    400人看过
  • 个体工商户名誉权侵权赔偿吗?
    一、个体工商户名誉权侵权赔偿吗?1、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权,当事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2、第二个即侵犯了隐私权也侵犯了名誉权;关于赔偿的数额,要依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侵权人的获利情况等考虑等综合考虑决定。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应有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保护自己的社会良好评价或改善、改变不好评价的权利和维护名誉权不受侵害的权利。主要违法行为(1)侮辱行为包括口头、动作、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侮辱的事实可能是实际存在的。(2)诽谤行为诽谤的事实必须是虚假的,否则不构成诽谤。(3)新闻报道的严重失实。(4)评论严重不当。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
    2023-04-27
    466人看过
  • 网络曝光聊天记录侵权吗
    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网络曝光聊天记录是否构成侵权是否构成侵权,首先要看其聊天内容是否属于与大众无关的私人事务。其次要看公开者的主观心态,其对公开行为是否具有故意的心态或者具有重大的过失。如果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该公开行为就会存在侵犯隐私权的嫌疑。但仅仅具备上述的侵权要素,尚不足以认定侵权。由于一般是使用网名聊天,故其是否构成对聊天者本人的侵权,还要看是否有部分受众知晓聊天网名与实际用户间的对应关系。如果没有的话,要认定其侵犯了另一方的隐私权,实际上是有困难的。因此,对于公开自己聊天记录侵权与否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聊天的内容,公开者的心态以及网名与真实姓名之间的相联关系,综合加以认定。二、网络侵权司法解释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在依法行使裁量权时,应当兼顾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
    2023-04-29
    303人看过
  • 家庭成员性侵犯的曝光
    选择报警。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或者故意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强奸(又叫性暴力、性侵犯或强制性交),是一种违背被害人的意愿,使用暴力、威胁或伤害等手段,强迫被害人进行性行为的一种行为。几乎在所有的国家,强奸行为都属于犯罪行为。哥哥告弟弟擅捐老父遗体侵犯亲属权父亲去世后,哥哥王-大X赶到医院想见父亲,却被告知遗体已被弟弟王小X捐献,谁也不能见了。王-大X遂以侵犯亲属权、知情权及祭奠权为由将王小X诉上法庭,请求法院责令王小X向其出示父亲的死亡证明、生前遗嘱和志愿捐献遗体申请表的原件,并且判令王小X赔偿其精神损害3万元。5月5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王-大X诉称,2008年9月28日下午,时年84岁的老父在老庄子敬老院去世,当晚8点他才接到妹妹的电话得知父亲去世的情况。当晚他赶到协和医院想见父亲遗体时却被告
    2023-07-05
    137人看过
  • 网络曝光犯罪行为侵权吗
    一、网络曝光出轨犯法吗如果公开的事实中,涉及他人隐私的,比如捉奸的录像等,则不得公开。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是严格保护的,根据法律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被侵权人可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予以治安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
    2023-03-20
    478人看过
  • 在网络上曝光侵权么
    法律综合知识
    在大多数国家/地区中,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他人私人照片都是非法的做法,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这些公开披露的照片对其他人产生了侵权影响,那么发布者就必须对其负责,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若涉及违法犯罪等严重情形,还将面临相关的刑事处罚要求。虽然互联网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捷性,但是网络平台作为公众展示和传播信息的公共场所,仍然受到法律的严格监管与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2024-07-30
    209人看过
  • 客户的名誉权遭到侵害,公共场合拍摄名誉权是如何的?
    一、什么叫“肖像权”。“肖像”,从不同角度上有不同的理解。美术意义(或摄影)上的肖像,是指通过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段,使肖像权人的人物形象在物质载体下再现的一种观赏造型作品。二、肖像权的法律特征:1、肖像是艺术地再现自然人的外貌形象。通常,我们判断人物的外部形象表现是否构成肖像,应结合其表现的形式和表现的部位来看待。首先,必须人物形象必须具有肖像特征。一是其表现形式即通过摄影反映出特定公民的图像;二是肖像还必须反映出特定公民的姿态、容貌、表情等主要特征;三是肖像必须真实可辩、熟知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肖像。其次,必须是特定的公民肖像的事实。公民肖像在图片中,应占整个图像中被凸显的主体地位,被作为特定对象来表现,而不是作为陪衬体;同时目的也不是通过肖像使用(手段),来达到目的。2、肖像具有物的属性。肖像被艺术地再现,应是具体地、独立地被固定在某一特定的物质载体上(如相纸、电视屏幕、报刊杂志等),
    2023-02-20
    69人看过
  • 品牌商标侵权是名誉权吗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所谓名誉,从字义上解释,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声誉。也就是说,一个公民、一个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名誉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它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乃至其它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法人的名誉表示社会的信誉,这种信誉是法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它的整个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特别是企业法人的名誉,反映了社会对它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表现的总的评价。法人的名誉往往对其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发生大的影响,名誉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名誉侵权构成名誉侵权的形式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重要隐私等。侮
    2023-06-11
    389人看过
  • 曝光是否会侵犯肖像权?
    视情况而定。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姓名、名称、肖像、个人信息,不属于侵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除法定事由外属于侵犯肖像权。肖像权案例朱先生幼年患“重症肌无力”,于15年前去上海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经该院眼病防治中心主任陈*师悉心治疗后基本治愈出院。应陈*师请求,朱先生的家长把他患病前和治愈后的两张照片交给了陈*师。陈随后在自己撰写的书中使用了朱先生的两张照片。陈退休后,受聘于某医院专家门诊,专治“重症肌无力”,并将他的专著分章节在某科技报纸上连载,并介绍陈的坐诊时间,其中也将朱先生的两张照片再次发表。朱先生发现后,将**报社以侵害肖像权为由一同告上法庭,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对于此案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两被告的行为不构成侵害肖像
    2023-07-05
    371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侵权指的是文学作品、通告文字、行为语言或其他形式对当事人产生了名誉上的消极影响所构成的一种违背人权的行为,行为人要负法律责任。 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新闻、PS图片,否则构成名誉侵权。如果是真实事件发布,则不构成名誉侵... 更多>

    #名誉侵权
    相关咨询
    • 曝光老X侵犯名誉权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22
      公民依法享有隐私权及名誉权,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对于这些权利的保护又进行了相关限制。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各级法院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并可以采取新闻发布会或者其他方式对本院及辖区法院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 如果“老
    • 曝光出轨行为属于侵犯名誉权吗?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8
      要看曝光人是否有主观恶意,曝光情节是否属实,曝光过程中是否使用侮辱词语、是否侵害被曝光人的合法权益。曝光时要使用化名、人物面部要遮挡或者打码、不能透露个人信息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 曝光别人侵犯名誉权赔偿多少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13
      侵害名誉权的损害赔偿,除应考虑受害人是否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外,还应当有适当的标准。 1、从侵害情节来考虑,侵害情节较重,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的,可以予以赔偿。 2、从受害人的谅解程度考虑。如果责令加害人承担非财产责任后,受害人能够谅解,就说明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已经平复,可以不予以赔偿。 3、从加害人认错态度考虑。如果受害人谅解而加害人仍不认识错误,则不能因为受害人精神创伤的平复而对违法行为不予以制裁,
    • 交警曝光行人闯红灯算不算侵犯名誉权?
      陕西在线咨询 2023-10-24
      交警曝光行人闯红灯是不侵犯行人的名誉权的,因为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必须要是侮辱、诽谤、言语虚假、严重不符合实际并对公民的名誉有巨大损害的才构成侵犯名誉权,交警曝光行人闯红灯,是基于现实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并未有任何夸大侮辱诽谤的形式,所以不属于侵犯公民名誉权。
    • 曝光小偷会不会有名誉权纠纷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9-09
      曝光小偷没有名誉权纠纷。因为小偷的社会评价降低是由于其自身的身份而非信息曝光的行为导致的。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