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04:20:40 282 人看过

与否,乃是一个人的心理主观状态,只能通过一些外化的客观情况来认定。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受让人有无法定了解义务;

(2)受让人的专业知识水平;

(3)受让人对转让人的熟悉和了解程度等等。这是从正面认定,如果能够证明第三人是恶意的,显然就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1)受让人明知转让人是无权处分人或所有权人,或者明知转让人身份可疑而与之交易或者接受赠与;(2)受让人明知该物是盗赃物或者遗失物,或者不可流通物;(3)受让人与转让人是近亲属关系或者有其它利害关系,恶意串通,具有损害所有人利益的故意的。

其次何时可以认为是善意呢?这得依不同的交付方式而定。(1)如果是现实交付,则须交付时为善意;(2)如果是简易交付,则须订约时为善意;(3)如果是占有改定,则须受让人取得间接占有时为善意;

(4)如果是返还请求权让与,则须返还请求权让与时为善意。但如果就该动产的交易附有条件或者期限,则须条件成就时或者期限届至时,都要求受让人为善意。

最后,是否要求转让人也必须善意呢?笔者以为不然,因为在第三人看来,他并不能了解到转让人是否善意这一复杂的心理活动,或者退一步说,转让人没有转让物的所有权或处分权而进行处分时,已经是恶意了,何以再谈什么善意呢?如果要求转让人也必须善意时,第三人才能取得所有权,那么善意取得制度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了。

三、后两个条件不必要的理由

笔者认为,善意第三人取得财产时不必是有偿,转让人也不必是基于原所有人的意思而占有财产,以下将从善意取得制度所涉及的三方当事人(即所有人、无权处分人和善意第三人)出发,并结合法律和法院在此制度上的立场,阐述理由如次:

1.对所有人来讲,很显然,所有人因为善意取得制度的设立,而丧失了原物的所有权,是实际的受害者,这时他只能要求无权处分人赔偿损失,这是法律对其权利的救济,而且善意取得制度的确立可以督促所有人谨慎的行使自己的权利。

通说认为,在无权处分人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占有其物的情况下,是所有人自己的原因而使得第三人相信无权处分人具有处分权或者就是所有人,法律不保护所有人的利益,因为他自己具有一定的过错,法律是为了加强所有人选任托付自己财产的当事人(如承租人、保管人、运送人等)的责任,督促所有人谨慎的选择对方当事人.笔者对于这点表示赞同。

但是在所有人丧失其物占有的其它情况下,他尽管没有选用合适的委托人的过错,还是存在其它一定程度的过错的,比如因自己管理所有物不善而遗失所有物,所以此种情况下法律也应该要求此种情况下的所有人也必须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也不能要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再者,如果所有权人对于善意第三人合法取得所有权的财产有权要求返还,这是权利的滥用,违背了民法上的帝王条款诚信原则,权利人不能因为行使自己的权利(主要是基于所有权产生的物上请求权)而损害其它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不管无权处分人是否基于所有人的意思占有而处分,所有人都不得要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为了对所有人的权利进行充分的救济,笔者认为,应当对无权处分人的责任因第三人无偿或有偿取得而区分对待。如果第三人无偿取得,则应该加大无权处分人的责任。这样一方面使得所有人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救济,另一方面也给无权处分人以相应的惩罚,使得无权处分人不敢再进行无权的处分行为了,也可以杜绝无权处分人的恶意规避。比如,无权处分人想取得该物的所有权而所有人却不想转让时,他就会利用善意第三人的取得做中介,然后再从善意第三人处买回,从而间接地取得了该物的所有权。

2.从无权处分人的角度来看,正因其无权处分,造成了所有人所有权的丧失,不管他善意还是恶意,都应该对此负责,所有人可以对之提起侵权之诉或者违约之诉。

如果要求无权处分人占有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思,目的何在?依据四要件的通说,这显然是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因为无权处分人基于所有人的意思占有,是所有人自己的原因而使得第三人相信无权处分人具有处分权或者就是所有人,法律不保护所有人的利益,因为他自己具有一定的过错。

如果无权处分人占有不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思,第三人的利益就不应受保护了吗?这样的立法目的又何在呢?显然这样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所有人的利益,是法律平衡各方利益的结果。但问题是对善意的第三人来讲,他不可能完全了解无权处分人到底是否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占有,而法律却让同样的善意第三人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在原本简单的法律关系中平添一份复杂,这与法律的终极目标是不符的,这样的规定是不合乎法理的。

法律设定这一制度的目的不仅在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还在于保护交易的正常和安全进行,保护物的及时流通,而法律要求无权处分人是否基于所有人的意思占有的区别规定违背法理,不利于物的流通,因此无权处分人必须基于所有人的意思占有,不应是善意取得的一个构成要件。不管何种情况,无权处分人都是最终责任的承担者,第三人和所有人并不会有损失,如上述,在善意第三人无偿还是有偿取得的不同情况下,对无权处分人的责任应当区别对待,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3.对第三人来讲,法律设立该制度的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其利益,因此要求第三人必须能够证明取得财产时是善意的,这是法律为了平衡第三人和所有人之间利益的一个重要规定,否则所有人有权要求第三人返还原物。

交易时,第三人不可能了解无权处分人是否基于所有人的意思占有的情况,也没有了解的义务,自然法律就不应该区别对待。因为所有人有权要求其返还,那么将会损害交易的安全,尽管最后第三人并不会有什么财产损失,但是如果使其卷入争诉之中,让其备受讼累之苦,折磨其精神,对其来讲,就不能说这不是一种损失了。

如果在善意第三人无偿取得的情况下,所有人有权要求其返还原物,那将损害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尽管其是无对价取得,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的期待利益,不能像有些学者所言,财产返还并不影响其原有权利。表面看来,这种说法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其实不然,无偿善意取得第三人也会因此而受有心灵上的打击,给其精神利益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当前宪法对人权的保护,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不能只看到财产权没有损失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对人格权的保护。为了公平,笔者认为,法律应该通过加大无权处分人的责任来平衡所有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而不是通过区分善意第三人的无偿或有偿取得进行平衡。

4.对法院来讲,扩大的纠纷势必加重其负担,增加诉讼成本,从而浪费了社会资源。

如果是如通说所要求的四个必要要件,那么当第三人具备前两个条件而不具备后两个条件时,所有人就有权要求第三人返还,然后第三人可以要求无权处分人赔偿相应损失,不难看出,至少这三方当事人要卷入到诉讼之中来实现自己的权利。但如果是如本文所要求的两个要件,则所有人只能要求无权处分人承担侵权责任或者违约责任,善意第三人不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22: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处分权相关文章
  • 占有改定是否构成善意取得
    不构成善意取得。在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的简易交付中,买受人已经占有动产,其所有权可被人们从外部识别。在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的指示交付,虽然受让人尚未占有动产,但出让人已经脱离占有,对直接占有人已经没有返还请求权。但占有改定与上述两种情况皆不相同,占有改定情形下所有权的移转仅仅是通过当事人的合意在观念中完成的。无论约定采取何种形式,口头或者书面,都不具有可被人们察知的外观,人与物的事实控制和支配关系并未发生改变。而根据物权公示性的原则,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应当以一定的可以从外部察知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物权公示在不动产为登记,在动产为交付(占有转移)。而以占有改定取得的所有权移转,第三人无从察知物权的变动,所以对于因信赖出让人直接占有动产这一事实状态,而与之交易的第三人就必须通过善意取得制度加以保护。《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二百二十六条【简易交付】动产物权设立和转
    2023-03-17
    314人看过
  • 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
    一、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善意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将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受让人时,受让人基于善意而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这里的善意是恶意的对称,指受让人不知道足以影响法律效力的有关事实,并对这种不知道受让人在主观上没有过失。所以善意不是善良的意思,而是具有不知情的含义。二、善意取得的实例甲、乙双方为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中,房屋所有人登记在甲的名下,在共有人栏中无记载。半年后甲因为做生意资金短缺欲将房屋卖给丙,转让时甲声称该房屋为甲个人所有,并向丙出示了房屋所有权证,后双方签订了买卖协议,丙向甲支付了房款并且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事后乙知道了此事,以该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甲在转让该房屋时未征得其同意为由主张甲丙之间的房屋买卖行为无效,向法院提起诉讼。此案中,丙在购买房屋时不知道该房屋为甲乙的夫妻共同财产,在甲出示的房屋所有权证书上记载的所有权人也
    2023-06-08
    328人看过
  • 取得善意
    处分权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指无权处分人将动产或不动产处分给他人,善意受让人依法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动产和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不动产在内的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取得。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价值基础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民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是均衡所有权人和善意受让人利益的一项制度,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所有权人的利益,保证所有权安全。其次它侧重维护善意受让人的利益,促进交易安全。当所有权人与善意受让人发生权利冲突时,应当侧重保护善意受让人。这样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还有利于鼓励交易。这种情况下,对所有权人利益的限制,我们可以认为是对所有权人在托付别人保管自己财产或管理自己财产时不尽注意义务,而使他承担相应不利后果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
    2023-07-11
    84人看过
  • 成立要件的必要性及其与善意取得的关系
    动产善意取得的成立要件如下:(一)出让人无权处分;(二)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须是善意的;(三)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四)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动产善意取得的成立要件有哪些(一)受让人须为善意善意取得中的“善意”系指行为人在为某种民事行为时不知存在某种足以影响该行为法律效力的因素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善意只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况很难为局外人得知,因此,确定受让人是否具有善意,应考虑当事人从事交易时的客观情况。(二)受让人须通过有偿的法律行为而取得所有权善意取得不仅应基于有偿的交易行为,而且以合理的对价为其成立条件。非通过交易行为而以受赠、继承等方式无偿取得财产的,不能发生善意取得的效力,否则将会造成各方利益保护上的明显失衡;虽为有偿行为但以明显的低价转让财产的,亦不能构成善意取得(明显的低价
    2023-07-05
    132人看过
  • 善意取得的善意如何认定
    一、善意取得的善意如何认定关于善意取得的善意认定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首先,从主体角度来看,转让方必须是非有权处分者,而接受方应具备完整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次,从客体角度来说,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都可成为善意取得的标的物,其中,动产以实际占有为准,即以交付的方式进行公示,而不动产的公示方式则表现为登记制度;再次,若动产尚未实际交付,或者不动产的所有权尚未完成登记手续,那么除了所有人以外的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士所从事的处分行为便构成了无权处分,而善意取得制度正是建立于转让人无权处分这一基础之上的。此外,善意原则要求接受方必须是善意的,也就是说,他们对相关事项并非有意进行隐瞒,或者根本就不应存有知情的可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
    2024-04-03
    108人看过
  • 买房未过户是否构成善意取得
    买房未过户不构成善意取得,因为没有办理过户登记,房屋的权属实际上并未发生变动,并不构成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出卖房屋,如果买受人以下三个条件均满足,则构成善意取得。1、买受人具有善意;2、支付合理对价;3、动产已经交付,不动产已经办理过户。一、房屋交易需夫妻一起签字吗房屋交易属于个人财产的不需要夫妻一起签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需要夫妻一起签字,单独一方的处分权受到限制。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独立实施的买卖另一方可以收回房权,但需要对买受人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其损失;买受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已经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二、无权处分善意取得的条件是什么无权处分善意取得的条件主要包括:1、处分人处分动产或不动产系无权的;2、受让人受让动产或不动产是善意的,即不知情;3、受让人支付了合理的对价;4、转让的动产或不动产已经登记或者已经交付完成。最后,为了保护公共秩序的
    2023-04-02
    298人看过
  • 善意取得的表述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或即时时效,是指动产占有人将动产所有权转让给第三人或者为第三人设定其他物权的制度。即使动产占有人没有处分动产的权利,善意受让人仍然可以取得动产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善意取得是取得所有权的重要途径。取得善意的条件包括:1、受让人需要善意,不知道转让人是无处分权人;2、受让人支付了合理的价格;3、转让的财产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善意取得的例外的意义该规定在确保物权静态安全的基础上兼顾了动态的交易安全,实现了物权原权利人与善意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平衡。首先,所有权的静态安全是整个私法秩序的基础,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法律理应侧重优先保护原所有权人的利益。因此,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其次,为了建立正常的物权交易秩序,也须保护交易安全。因而,当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不具备善意,支付了
    2023-07-02
    148人看过
  • 善意取得要件及其法律影响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一)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二)取得百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三)受让人必须通过交换而取得财产。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占有的他人财产转让给第三人,若果第三人为善意,则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该财产的原所有权人不得再向第三人请求返还。什么是善意取得的5个构成要件善意取得应当具备下列成立条件:1、标的物须为动产或者不动产;2、让与人对处分的动产或不动产无处分权;3、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4、受让人须支付合理的价格;5、转让的动产或不动产已经交付或者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法人组织解散:(一)章程规定的存续期间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二)出资人或者设立人决定解散;(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023-07-20
    108人看过
  • “买卖不破租赁”是否构成善意取得
    买卖不可侵害租赁原则并非基于善意取得之规定,二者实非同一法律体系下之制度。商品交易中的“买卖不破租赁”原则,旨在确保在租赁合同期内,即便出租人将租赁财产转卖给第三方,租赁关系仍然不受任何影响,购买方不得借以自身已经成为租赁财产的拥有者为由,否定原有的租赁协议并向租户提出归还租赁资产的要求。另一方面,善意取得亦可称之为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财产(包括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第三方时,如果受让人在此过程中持有善意(满足合理对价和公示的条件),则受让人依法获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原本的权利持有人则丧失对于此项财产的所有权。《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条租赁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赁合同占有期限内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2024-08-15
    249人看过
  • 票据善意取得与民法上的善意取得一样吗
    票据善意取得与民法上的善意取得不一样1、从法律规定来看,立法体例不同。我国票据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在立法体例上,属反面解释的立法例。而我国有关物的善意取得的规定则不是如此。共同共有人对共同财产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同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为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2、从对无权处分人的要求看,物的善意取得要求无权处分人的占有行为必须合法,即无权处分人对物的占有是基于真实权利人的意思。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则不同。对于票据,无论无票据权利人如何取得票据,只要善意第三人取得票据时为善意,就不影响善意取得的成立。也即票据权利的基础关系是何状态,不影响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3、取得的客体不同。物的善意取得的客体是物的所有权或他物权。而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客体具有二重性。第一,是票据本身。第二,是票载权利。在理论上,票据是完全
    2023-05-22
    408人看过
  • 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是什么意思,善意第三人中善意取得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意思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一般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不能利用合同的相对性来损害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善意第三人中善意取得的条件是出让人无权处分、第三人善意、合理的价格转让并且办理登记。一、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是什么意思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意思是不能对抗第三人是指不能以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对第三人不生效力。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二、善意第三人中善意取得的成立条件善意第三人中善意取得的成立条件有以下几点:1.出让人
    2023-07-19
    165人看过
  •  动产善意取得的成立要素是什么?
    动产善意取得的成立条件包括出让人无权处分和受让人在受让不动产或动产时必须是善意的,同时第三人也必须是善意的。此外,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和转让的不动产或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也是动产善意取得的成立条件。动产善意取得的成立条件包括以下两点:1.出让人无权处分;2.受让人在受让该不动产或动产时必须是善意的,同时第三人也必须是善意的。(三)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四)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动 产 善 意 取 得 的 成 立 需 要 注 意 哪 些 事 项 ?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但受让人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如善意、合理价格和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等。若受让人善意且符合上述条件
    2023-10-06
    170人看过
  • 善意取得的成立条件及其法律效果
    善意取得的成立条件:1、标的物须为动产或者不动产。2、让与人对处分的动产或不动产无处分权。3、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4、受让人须支付合理的价格。5、转让的动产或不动产已经交付或者登记。善意取得的效力:1、受让人与原所有权人之间的效力:受让人直接取得受让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2、转让人与原所有权人之间的效力: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行使债权请求权,请求赔偿损失。善意取得应该符合的条件:(一)出让人无权处分;(二)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须是善意的。善意一词是拉丁文bonafides来的,亦称不知情,指不知存在足以影响法律效力的事实的主观状态。我们这里所说的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转让。善意取得,是第三人不知并不应知转让人是非法转让,一般是误信其为所有人或其他有处分权的人。例如,错误地认为动产的承租人、借用人、受寄人、运送人是所有人或其他有处分权的人,并且
    2023-07-19
    237人看过
  • 善意第三人和善意取得的区别
    一、善意第三人和善意取得的区别善意第三人和善意取得的区别是:善意第三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被法定代理人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这里所谓善意相对人,是指不知道也不应该知道对方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相对人。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财产占有人,将其占有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受让人在取得该财产时系出于善意,即依法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原财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的物权取得制度。二、善意第三人的理论基础关于善意取得存在的理论基础,多数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取得时效说。时效制度,以时间及时间之经过为其构成要件,而善意取得制度则与时间及时间之经过没有联系,所以,时效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是两种各自独立的制度。2.权利外形说。占有人应推定其为法律上的所有者,故受让人有信赖之基础。3.法律赋权说。善意取得是由于法律赋予占有人处分他人所有权的权能。4.占有效力说。善意取得系由
    2023-07-25
    155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处分权
    词条

    处分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处置物的权利。处分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事实上的处分是指通过一定的事实行为对物进行处置,如消费、加工、改造、毁损等。 法律上的处分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改变物的权利状态。如转让、租借等。处分权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 更多>

    #处分权
    相关咨询
    • 不动产善意取得未交付构成善意取得吗
      陕西在线咨询 2023-10-17
      不动产善意取得未交付是不会构成善意取得的,对于善意取得的前提是当事人已获得房屋的所有权,而且也办理了全部的登记手续,只要当事人是属于善意取得,那么所有权人是不能追回的。
    • 善意取得中的善意取得的基本要件有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2-21
      1、在主体方面,转让人须为无权处分人,受让人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人。 2、在客体方面,善意取得的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以交付为其公示原则,不动产以登记为其公示原则。 3、就主观方面来说,受让人应当的善意的。 4、在客观方面,善意取得必须依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存在,这是善意取得的前提。
    • 善意取得是要同时满足三个构成要件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6-02
      善意取得: 1、受让人善意; 2、支付了合理的对价; 3、已经按法律规定办理了过户登记。
    • 善意取得是否构成侵权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27
      善意取得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就不会构成侵权。《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
    • 合同债权要怎样构成善意取得
      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07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合同债权不适用于善意取得,因为只有物权适用于善意取得,包括所有权和其他物权,而债权不是物权,不适用于善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无处分权人将房地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房地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在转让房地产或者动产时善意;(二)以合理价格转让;(三)转让的房地产或者动产已经依法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