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的法律规定
劳动争议用人单位举证责任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并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以下规定:
第六条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5次会议通过,并自2002年4月16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以下规定:
第十三条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二、规定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之我见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由于用人单位各项劳动纪律、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其实施,均基本上由用人单位来控制,用人单位既制定各项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又对各劳动者的执行劳动纪律、管理制度的记录进行记载、保管,更根据各项劳动纪律、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对劳动者做出奖惩决定;由此,对于劳动者而言,在发生劳动争议纠纷时,难以实现在仲裁或者诉讼中,和用人单位在收集证据,乃至举出证据支持己方的仲裁或者诉讼观点上处于平等的地位。所以,通过对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引入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制度,将有力地促进用人单位在针对劳动者做出各种劳动实务处理决策时,严格地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的规定,执行用人单位合法规章制度的规定,并符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的约定。这样,将进一步地增强用人单位依法行为的法律意识,最终达到减少劳动争议纠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三条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为了使仲裁裁决与诉讼判决保持适用法律的一致性及连贯性,相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以上关于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的司法解释将很快被参照适用到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审理中去。
但是,笔者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的规定是有严格的范围的,即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用人单位承担举证义务的范围仅限于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应当做限制性解释)而发生的劳动争议;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笔者认为,还是应当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该由劳动者举证证明的事实,还是应当由劳动者通过举证证实,否则,应当由劳动者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另外,无论在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还是在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均不能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的规定任意扩大理解以及适用,否则,将导致司法实践中过分地增加用人单位对于任何劳动争议纠纷的案件均需承担举证责任的义务,过分削减劳动者应当依法承担的举证义务,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仲裁及诉讼地位失去平衡,扭曲了司法解释的立法意图。
三、用人单位劳动法律实务中应当注意问题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的以上司法解释均已施行,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在涉及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时,必须举证证明用人单位的具体行为是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政策的,符合用人单位的合法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的,以及符合劳动合同的约定的。笔者从用人单位的劳动法律实务中总结出以下应当注意的问题,提请用人单位在经营管理实务中予以注意:
1、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
行为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政策的现行规定
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在进行具体的劳动实务行为时,应当尽量做到有法必依,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避免不必要的劳动争议纠纷的出现。另外,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仍将经常出台、修改或者废除关于劳动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政策,由此,就需要用人单位能够及时跟踪相关动态,在劳动管理实务中贯彻、实施新法令、政策的相关规定。
2、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应当合法并公示
根据《劳动法》第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由此,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既是用人单位的一项重要的法定权利,也是其一项重要的法定义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由此,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在依法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应当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如由用人单位的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表决通过等;第二,不可忽视地应当保留向劳动者进行公示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劳动者传阅后的附日期的签名,《员工手册》领取及阅读的附日期的签名,向员工进行张贴公示规章制度的证明材料等文件。只有做好以上各项具体工作,用人单位的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才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3、保留做出相关劳动实务行为的证据材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题述举证责任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对劳动者做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时,应当收集、整理并保存好相关证据材料,避免在仲裁或者诉讼发生时,因不能提供或者不能及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而不得不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
-
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与劳动争议案件
147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中,举证责任涉及哪些法律责任?
389人看过
-
【劳动法须知】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
221人看过
-
当事人在合同纠纷、代理关系、劳动争议等案件中如何承担举证责任
233人看过
-
九种情形下引发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
215人看过
-
解除劳动合同引纠纷由用人单位负责举证
267人看过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更多>
-
劳动争议案件财务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倒置怎么办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25财务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同样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个人的劳动争议或纠纷,对于法定的举证倒置范围同样适用法定规范。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三条:“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中:
-
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应当向劳动者提供的证据是否具有举证责任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08新劳动仲裁法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该法在举证责任方面,在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用人单位一方在劳动争议过程中,往往占据着信息和资源的优势,特别是掌握和管理着劳动者的档案、工资发放、社会保险费缴纳等情况和材料,劳动者一般无法取得,因此对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做了特别规定,即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
-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况下,应当如何承担责任呢?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22首先提醒劳动者的是,如要加班,一定先要充分理解单位的加班制度,另外,保存好加班的证据。 鉴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了劳动争议中的某些情况是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的,有些劳动者理解成劳动案件就是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事实上,在劳动争议案中,除了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况外,大部分情况依然适用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在加班案件中就是如此,如
-
劳动仲裁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是怎样的,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怎么分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061、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2、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3、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仲裁庭或者法院应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
-
劳动者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承担加班费的举证责任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05最高人民法院在劳动争议相关司法解释中对加班费举证责任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劳动者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处于弱势地位,考虑到劳动者举证的实际困难,对劳动者举证不能过于苛求,可适当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只要劳动者一方提出的基本证据,如考勤表、加班通知、工资条、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