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寻衅滋事罪的认定有几种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06 23:18:34 247 人看过

在司法实践中,网络谣言如若构成犯罪行为,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当事人蓄意捏造并传播毫无事实根据的虚假信息,导致整个信息网络陷入喧嚣和混乱之中,进而严重破坏了公共场所和社会秩序;

第二种情况则是,当事人频繁地制造和散布虚假信息,从而对社会秩序形成了极其严重的干扰;

最后一种情况是,尽管当事人明知道所传播的信息是虚假的,但仍然选择在信息网络上进行发布,引发公众的恐慌和混乱,同样也会对公共秩序产生极大的冲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7日 08: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网络寻衅滋事罪构罪情形
    一、网络寻衅滋事罪构罪情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了网络寻衅滋事行为的表现方式: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第八条规定了网络寻衅滋事的共同犯罪形式: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第九条规定了网络上的寻衅滋事犯罪与其他犯罪牵连或者竞合情况下的法律适用: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犯罪,同时又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第二
    2023-04-23
    81人看过
  • 2021寻衅滋事罪的认定
    (1)本罪与非罪的区分根据本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必须是行为情节恶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犯罪。对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寻衅滋事行为,只能以一般违法行为论处。我们认为,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应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1、行为的方式和手段。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对危害结果的大小具有决定性作用,对社会心理的伤害程度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时,应该考察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胁等手段,是否采用了公开或者组织的方式等。2、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不良后果。直接危害结果是行为直接对社会造成损害。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或间接引起的损害。行为人是否造成被害人自杀,是否引起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3、行为的时间和地点。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实施,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白
    2023-08-15
    167人看过
  • 寻衅滋事有哪几种情形
    法律综合知识
    一、寻衅滋事有哪几种情形寻衅滋事有以下几种情形:1.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2.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3.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4.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寻衅滋事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是什么寻衅滋事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如下:1.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毁坏财物罪侵犯的客体只限于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寻衅滋事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秩序。2.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毁坏财物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寻衅滋事罪主要表现为随意殴打他、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3.主观方面的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寻衅滋事罪都是故意犯罪,但两者的故意内容不同。前者以毁坏公私财物为目的,而后者则只是把毁坏公私财物作为手段之一,以达到寻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空虚、藐视国家法纪和
    2023-01-26
    424人看过
  • 网络寻衅滋事可以认定为过失犯罪吗
    一、网络寻衅滋事可以认定为过失犯罪吗根据法律规定,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的涉嫌寻衅滋事罪。可见,行为人的犯罪动机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其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过失行为不构成寻衅滋事罪。法律条文:《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
    2023-06-15
    459人看过
  • 网络威胁是寻衅滋事罪吗
    针对网络威胁是否足以构成寻衅滋事罪这一问题,我们须根据实际情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通常而言,倘若涉案之网络威胁行为的严重性达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引起了极度恶劣之社会影响时,那么便有可能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例如,持续利用网络这一媒介对他人进行滋扰性威胁,从而导致他人产生强烈的心理恐惧感,进而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干扰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2024-08-09
    333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几个月会判刑
    行为人寻衅滋事如果构成犯罪的,一般在受理后二个月会被判刑,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寻衅滋事罪最轻会判多久寻衅滋事罪最轻会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寻衅滋事罪的量刑标准:1、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别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
    2023-07-29
    390人看过
  • 网络诽谤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
    《刑法》第246条明确规定,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应适用公诉程序。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三、四条规定,同一诽谤信息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认定为《刑法》第246条规定的“情节严重”;“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应认定为《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依法定罪处罚。网络寻衅滋事罪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以及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一、侮辱罪怎样才算情节严重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
    2023-03-06
    454人看过
  • 在我国寻衅滋事罪可以谅解吗,寻衅滋事罪的认定
    一、在我国寻衅滋事罪可以谅解吗可以谅解,但是寻衅滋事罪不属于刑事和解范围。寻衅滋事属于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类的,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和解范围,也不是过失案件,不满足和解要求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寻衅滋事,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寻衅滋事作为我国的刑事公诉案件,如果已经被侦查机关立案,刑事部分是行为人无法控制的。要按照侦查、公诉、刑事诉讼的程序进行,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通过刑事审判,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虽然行为人无法与受害人进行刑事责任部分的调解,但是行为人可以就民事赔偿部分,与受害人进行调解,尽量赔偿受害人的损失以取得其谅解。那么调解结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刑,争取减轻处罚。在公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得到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
    2024-02-04
    305人看过
  • 谣言如何定罪,传播网络谣言的共同犯罪有哪
    一、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定罪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也不构成诽谤罪。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但这不是共
    2023-02-16
    344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网络犯罪如何量刑
    实施寻衅滋事网络传播,是一种损害公民人身权力的恶意犯罪,它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后果是严重的,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也是较大的,情节严重就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刑法将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形式规定为四种:①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③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④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
    2023-03-26
    307人看过
  • 网络寻衅滋事罪可判管制吗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网络寻衅滋事行为在满足特定条件时,的确是可以被判处管制刑罚的。网络寻衅滋事罪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行为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发布不当言论或行为,如恶意辱骂、威胁他人,致使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或者编排无中生有的谣言,并且在网络上大肆传播,甚至指使其他人参与此类行为,以此制造混乱的社会局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明确规定:只要存在任何形式的寻衅滋事行为,并对社会秩序构成了实质性的破坏,那么就应当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处罚。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对于具体的刑罚裁定,司法机关将会全面考虑到犯罪行为的事实情况、性质特征、情节轻重以及对社会所带来的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
    2024-07-31
    113人看过
  • 网络寻衅滋事罪最少判多久
    网络寻衅滋事罪的刑期长短,应依据个案的具体犯罪情节予以衡量确定。依照通常情况而言,此类案件的量刑范围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网络寻衅滋事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特指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的各类侵犯他人权利或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这类犯罪主要包括通过信息网络对特定个体进行侮辱谩骂或威胁恐吓,情节严重者,构成破坏社会秩序罪;或者是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仍在网络上传播扩散,甚至组织、指挥他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引发群体性事件,导致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
    2024-08-15
    224人看过
  • 网络暴力构成寻衅滋事罪吗
    一、网络暴力构成寻衅滋事罪吗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暴力并不必然构成寻衅滋事罪,而是需视其具体行为之性质及恶劣程度而定。寻衅滋事罪主要针对那些实际发生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例如无缘无故挑起争端、肆意殴打他人等等。然而,在网络环境中,诸如侮辱、诽谤或者恶意攻击等行为若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则有可能触犯其他与网络相关的犯罪,比如诽谤罪或者侵犯个人隐私罪。然而,通常来说,仅仅是在网络上进行谩骂或者批评并不会被视为寻衅滋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网络暴力构成侵犯名誉权吗依据我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网络暴力作为一种恶劣行为,必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事实上
    2024-07-08
    146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量刑标准的规定是怎样的,寻衅滋事罪的认定
    一、寻衅滋事罪量刑标准的规定是怎样的(一)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二)寻衅滋事案件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危害后果、次数、场所、社会影响、作案对象等方面,量刑时可以根据危害后果、次数、场所、社会影响、作案对象等情节在相应的刑法法定刑幅度内确定基准刑。1、寻衅滋事,犯罪情节一般,未造成人员受伤,基准刑为管制、拘役;造成人员轻伤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一年。2、具有《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每增加1项或同一种情形增加一项,基准刑增加6个月。3、寻衅滋事致人轻伤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二年;轻伤每增加1人,基准刑增加六个月至一年。4、寻衅滋事致公私财物损毁数额达2000元
    2024-02-06
    42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网络谣言寻衅滋事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西藏在线咨询 2023-11-27
      网络谣言寻衅滋事立案标准具体为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且造成的情节恶劣,此外若是利用网络环境散布虚假信息,导致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也有可能会涉嫌犯寻衅滋事罪。
    • 网络寻衅滋事可以认定过失犯罪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07
      根据法律规定,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的涉嫌寻衅滋事罪。可见,行为人的犯罪动机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其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过失行为不构成寻衅滋事罪。法律条文:《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寻衅滋事怎么定罪,寻衅滋事怎么认定,寻衅滋事怎么定罪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20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是指具有以下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构成本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刑法上的寻衅滋事行为包括: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只要具有以上四种情形之一,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如
    • 寻衅滋事后有几次认定
      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01
      一、多次的认定在时间跨度上应限制寻衅滋事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五年以下,追诉期限按刑法规定为十年。多次寻衅滋事有一个连续的过程。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时间跨度,只要行为发生在诉讼时效内,就应当受到刑事处罚。有些寻衅滋事多次行为持续了近十年,但由于没有追诉时效,仍在处理中。因此,寻衅滋事罪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多次的时间标准。因此,各省可根据省内治安环境、打击力度等做出合理规定。第二,受过行政处罚的行为
    • 谣言如何定罪,传播网络谣言的共同犯罪有哪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8
      一、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定罪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