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行政机关强制拆除违法建筑需要遵循调查取证、立案告知、审核决定以及强制执行的规定流程。如果行政部门根据以上流程依法强拆,那么对违建建筑的依法拆除行为是不需要赔偿的,但建筑拆除后仍有利用价值的建筑材料等相关物品,属于被拆迁人私人合法财产,应当妥善保留,无权擅自处置如有损毁照价赔偿。
一、最新拆迁违章建筑法对违章建筑有补偿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违章的建筑物进行拆迁时,是不能得到补偿的,拆迁人在拆除违章建筑时依法不给予补偿,并不意味着对拆除违章建筑使用的材料也不给予补偿。如果违章建筑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即使在拆迁时不就拆除违章建筑本身补偿违章建筑人,也必须考虑土地使用权对违章建筑人的财产利益。如果土地使用权是通过划拨方式得来的,拆迁人可以不补偿使用该土地的违章建筑人;但是如果土地使用权是通过出让方式得来,违法建筑人缴足了土地出让金但出让年限还未到期时,拆迁人应当就拆除违章建筑给违章建筑人造成的土地使用收益的损失予以适当补偿。
二、违建房多久是不能强拆
违建房不管超过几年都是可以强拆的,违章建筑自始至终都是违法的,随时可以强行拆除,不存在时间问题的。
违建是违法的,不论多长时间违章建筑都可以随时拆除。直辖市、县市主管建筑机关,应于接到违章建筑查报人员报告之日起五日内实施勘查,认定必须拆除者,应即拆除之。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所以拆除违章建筑时依法不给予补偿,但如果你是未超期限的临时建筑可以申请补偿。另外,对违章建筑的建造材料、违章建筑物做使用土地的收益损失、违章建筑内的财产以及违章建筑承租人的损失都应该给予被拆迁方拆迁补偿。
违建房,也称为违法建筑房是指未经规划土地主管部门批准,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建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国家规定,违建房不仅要被拆除,违建当事人还要承担拆除违建所花费的全部费用。
三、养殖场占地可以强拆吗?
如果是违建,是不存在强拆的说法的,违建是可以依法拆除的。但拆除违法建筑也是可以申请赔偿的。认定是否为违章建筑是行政部门的职责,强行拆除违章建筑也是执法部门的职责,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擅自拆除,此应予以赔偿。
-
业主损失谁来承担?强拆违建谁负责?
230人看过
-
违章建筑被拆除后,损失应由谁来承担?
277人看过
-
业主雨棚被砸损失该谁承担
485人看过
-
如果房子被强拆谁来承担强拆所带来的损失
357人看过
-
业主损失水管破裂谁来承担责任?
332人看过
-
农村拆除违章建筑是否该给补贴,损失由谁承担?
344人看过
业主是指房屋所有权人,按其拥有的物业所有权状况,又可分为独立所有权人和区分所有权人。区分所有权人是指数人区分一幅土地上同一建筑物而各有其专有部分,并就其共用部分按其应有部分有所有权者;独立所有权人是指某土地上的建筑物仅属于某一业主。... 更多>
-
物业改装失误业主损失谁来承担?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07物业给错钥匙业主装错房,对于损失,房地产公司与物业公司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实践中的案情可能会更加复杂,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将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的商品房按期交付给
-
违章建筑被强拆,拆迁方应该赔偿损失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3-09-14违章建筑被强拆,拆迁方不应该赔偿损失,对于违章建筑,拆迁方通知最后拆迁期限后,如果对方还不予拆除,则有拆迁方强制拆除,并且不给拆迁补偿。当然,如果拆迁过程中给当事人的合法财产造成损失,拆迁方应当赔偿。
-
强行平仓造成损失谁承担广东在线咨询 2023-05-14期货公司。期货公司的交易保证金不足,又未能按期货交易所规定的时间追加保证金的,按交易规则的规定处理;规定不明确的,期货交易所有权就其未平仓的期货合约强行平仓,强行平仓所造成的损失,由期货公司承担。
-
电视剧被盗损失谁承担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01是否有和广告公司进行协商赔偿问题?对方是什么态度?电力局是否要承担责任,需要判断是否存在过错。现在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如果协商不了的话,您可以选择司法途径解决。具体数额各地也不一样,需要根据责任、户口、被抚养人人数及年龄、当地生活水平、保险等综合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