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残疾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残疾人从是否有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来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残疾人和不具有刑事责任的残疾人。如果不具有刑事责任的残疾人涉嫌犯罪的,不涉及刑事判刑的问题。
《刑法》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一、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应否负刑事责任,关键在于行为时是否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第二,行为时是否有辨认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据行为人的供述来确定,也不能凭办案人员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而是必须经过法定的鉴定程序予以确认;第三,对因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并不是一概放任不管,而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强制医疗。
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力,因此,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于前两种精神病人之间的一部分精神病人。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相比,这种人并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不能象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样,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但是这种人作为精神病人,其刑事责任能力毕竟又有所减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这种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主要是考虑到,醉酒的人并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且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导致醉酒的发生,完全有控制能力。
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刑事责任能力
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他们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应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在接受教育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必然受到一定的局限,其辨认是非的能力比正常人要差,所以,法律规定对他们的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紧急避险有什么构成要件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是:
一、保护的对象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还有本人或他人的各项权利;
二、紧急避险中的危险必须是客观上处于正在发生的状态;
三、属于没有其他途径办法了,不得已实施的行为。“不得已”有以下两层含义:
1、危险已经迫在眉睫,行为人不当机立断采取措施,合法权益必然会受到损害。如果行为人虽然面临危险,但这种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并不是立即发生,而是要过一段时间才可能发生,则不得实行紧急避险。相反,如果危险即将损害合法权益,避险行为则应该实施;
2、迫不得已指客观上没有其他合理方法可以避免危险,或者虽然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但行为人本人在当时却认识不到。所谓合理方法,是指正当防卫、消极逃避、寻求司法保护等为法律、道德和公序良俗所认可的方法。虽然存在着其他避免危险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是不合理的,仍应认定为迫不得已;如果客观上存在着合理的避险方法,但行为人当时未认识到也不可能认识到,而以损害第三者利益的方式实施避险行为,也应当认定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的紧急避险。
四、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除了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行为人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如果实施该避险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且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那么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只不过超过必要限度也是基于紧急避险的行为,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
残疾人怎么量刑量刑残疾人量刑标准
89人看过
-
残疾人群体犯罪了,应该如何应对?
268人看过
-
对于打残疾人的犯罪行为应该如何判刑
286人看过
-
残疾人犯罪是否应该被从轻处罚?
131人看过
-
分析残疾人犯罪刑罚的适应性
165人看过
-
残疾人犯罪是否应该适用特殊法律?
201人看过
-
残疾人应该犯罪几年牢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16首先,残疾人和其他主体一样,法院会根据涉案的罪名、案件的具体事实和证据,按照法定审理程序,进行定罪量刑。可以说,其他主体在同样的案件中会判几年,当主体换成残疾人后也一样会判几年。同时,我国法律对残疾人在量刑上有一些量刑特别规定。 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这是刑法中一条涉及残疾人的量刑规定,但是有几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对于聋哑群体的规定是必
-
残疾人违反法律犯罪犯罪应该负刑事责任么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04残疾人犯罪也要负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肢体残疾的残疾人杀人是跟正常人负同样的刑事责任的。智力有残疾的人杀人要视其智力情况决定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
-
残疾人盗窃罪的量刑标准,残疾人盗窃罪量刑标准,残疾人西藏在线咨询 2023-07-20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残疾人犯罪的审判中,注重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切实保障残疾被告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在量刑时,注重依照其在犯罪团伙中的地位、作用、涉及犯罪的数额、社会危害后果及事后认罪态度等情节,依法分别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所以说,一般的残疾人犯罪是按照正常人的标准处罚,只有精神病人可以免除处罚,聋哑人,盲人减轻处罚。
-
残疾人犯法量刑是什么?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18在律师处理的刑事案件中,有一类当事人相对特殊,值得我们关注:残疾人。我告诉你一个数据:中国有近1亿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也就是说,平均15个人中有一个残疾人,这个人口和我国少数民族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值得我们关注,那么残疾人犯法后法院会如何判决呢?今天,我们将简单谈谈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涉案残疾人是犯法还是构成犯罪。残疾人和其他主体一样,如果涉嫌犯罪,法院会根据涉案罪名、案件具体
-
罪犯应不应该赔偿残疾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10故意伤害案件,如果受害人构成伤残的,行为人除医疗、误工、护理和营养费外,还应赔偿伤残赔偿金。法律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