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关系。
2、约定明确可行的违约责任。
3、不要随意辞退试用期间的员工,也不要在效益不好时随意裁员。
4、不要随意对员工调岗调薪。
5、通过合同约定保护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
6、设立劳动合同终止和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7、建立健全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
8、过错辞退中有关证据的保全和收集。
一、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要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指县、市、市辖区设立的裁处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的组织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
法律咨询:
网友:劳动仲裁会偏向企业吗?
律师:劳动仲裁是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保护,法律不会偏向任何一方,如果仲裁员有受贿的违规情况,均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三十三条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
-
企业合并分立如何避免劳动纠纷?
71人看过
-
企业应如何避免劳动者受害责任纠纷
276人看过
-
劳动者如何避免竞业限制的纠纷
246人看过
-
企业如何采取措施避免劳资纠纷
322人看过
-
如何避免劳动纠纷和劳务纠纷的发生
96人看过
-
企业如何避免应收欠款纠纷
465人看过
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 根据争议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 更多>
-
应届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应如何避免劳动纠纷?如何避免劳动纠纷?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20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应如何避免劳动纠纷?1.正确区分协议期、试用期和见习期这三个时期,这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权益维护。 协议期:是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开始,一直持续到签订劳动合同之后或者双方终止协议为止。在协议期内,双方已经确定了工作意向,但未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 试用期:主要针对劳动合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劳动合同的时间应在试用前,而不是试用合格后。过去一些单位为了逃避责任,在试用期内,
-
企业间债务纠纷如何避免?湖北在线咨询 2023-01-14企业间的债务纠纷: (一)由于拖欠货款的债务纠纷。 (二)由于拖欠金融企业贷款引起的债务纠纷。 避免债务纠纷: (一)加强合同法宣传,增强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意识。 (二)经营合同规范化。 (三)全面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四)发挥工商、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
-
企业间的债务纠纷有哪些,企业如何避免债务纠纷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24企业间的债务纠纷: (一)由于拖欠货款的债务纠纷。 (二)由于拖欠金融企业贷款引起的债务纠纷。 避免债务纠纷: (一)加强合同法宣传,增强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意识。 (二)经营合同规范化。 (三)全面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四)发挥工商、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
-
中小企业怎么避免劳资纠纷宁夏在线咨询 2022-05-08如何避免劳动纠纷?如果中小企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和员工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劳资双方在规定的框架下相处,往往能避免劳资纠纷的发生。除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和意见,认为企业不关心员工,个人的工作成绩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肯定,合理化建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采纳;工作环境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凡此种种,都会严重影响员工的
-
企业应当怎么避免专利纠纷呢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17你的企业应当如何避免专利纠纷这个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衔接企业应针对现已开发或准备开发的产品进行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方面保护措施的作全面策划,并体现在注册、经营、合同、劳动合同等各方面,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