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籍地和居住地不一致,在哪里起诉
户籍地和居住地不一致,在居住地起诉。
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2.对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3.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如果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劳动教养,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未超过一年的,由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二、民事诉讼法院起诉流程及费用
民事诉讼法院起诉流程及费用如下:
1.法院起诉的流程: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起诉书要写明被告的相关的个人信息,且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然后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
2.法院起诉的费用:财产案件标的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等。
三、民事诉讼的诉讼费谁承担
由原告预交,最后应当由败诉方负担,除非胜诉方自愿承担。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五章 诉讼费用的负担 第二十九条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n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n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
离婚起诉需要在哪里进行,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
142人看过
-
户籍地和居住地哪里开计生证明?
498人看过
-
居住地和户籍地是否一样
151人看过
-
您的户籍所在地是否与当前居住地一致?
237人看过
-
持有居住证的户籍地是哪里?
315人看过
-
离婚诉讼向居住地还是户籍地起诉
271人看过
-
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不一致,去哪里起诉离-婚,法院有没有强制执行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08户籍所在地与居住地不一致,去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离-婚。《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第二十二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
-
取保候审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湖南在线咨询 2021-12-16《刑事诉讼法》只规定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但没有明确规定出现像本案中的情况该由哪个公安机关负责执行。那么可以认为户籍所在地和住所地公安机关都有执行管辖权。假如由户籍所在地执行,不利于对被取保候审人的监管,应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执行监视居住。因为公安机关对本辖区的居民情况比较熟悉,也便于对犯罪嫌疑人执行取保候审的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
起诉离婚住所地与户籍地不一致怎么办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18不一致的,则向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2、递交起诉状、结婚证、身份证、小孩的户口或出生证原件,如果有财产需要法院分割,还要带上财产相关证据,如房产证、机动车行驶证等。 起诉离婚要在被告户籍地或是居住地(居住一年以上要有证明)所在人民法院起诉。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当事人提起的离婚诉讼,原则上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在下述情
-
户籍地和居住地的区别甘肃在线咨询 2024-03-07户籍地和居住地的区别如下:1、定义不同。居住地则作为本人的住所地。户籍所在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2、标准不同。常住户籍是指户口本上所标注的常住地址,如是有迁移的,则以迁移后为准。户籍所在地即户口本上所标注的派出所所在地,如有变更的,以变更后为准;3、福利待遇不同。居住地不能享受老年补贴、子女入托入学等福利。户籍地可以。
-
缓刑可以不在户籍地,而在居住地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1-12-14原则在不能出户口所在地,如需外出,需要考察机关批准。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时间,不能折抵缓刑的考验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