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的国家赔偿案件程序规定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6 08:35:41
449 人看过
《公安机关的国家赔偿案件程序规定》经2014年4月1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2014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30号发布。该《规定》分、总则、受理、审查决定、刑事赔偿复议、执行、责任追究、附则7章42条,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发布前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规定。
一、国家赔偿
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公安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公安派出所、具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安机关内设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前款规定情形的,所属公安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羁押监管场所及其工作人员有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主管公安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为刑事赔偿复议机关。公安部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刑事赔偿复议机关为公安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是公安机关国家赔偿工作的主管部门,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接收国家赔偿申请,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二)审查国家赔偿申请,提出是否予以赔偿的意见;
(三)审查赔偿请求人提出的支付国家赔偿费用申请,复核赔偿义务机关对支付赔偿费用申请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
(四)办理刑事赔偿复议案件;
(五)参加人民法院国家赔偿案件审理活动;
(六)提出追偿赔偿费用意见;
(七)其他应当履行的职责。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公安机关国家赔偿规定,公安机关国家赔偿程序
65人看过
-
公安机关对公安机关不履行国家赔偿责任有什么规定
100人看过
-
国家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偿决定程序
114人看过
-
公安机关国家赔偿新规内容
231人看过
-
死亡案件公安机关的程序
404人看过
-
询问:关于国家赔偿案件的受理机关是什么?
413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强制措施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羁押
词条
#羁押
最新文章
#羁押
相关咨询
-
公安机关受理国家赔偿案件要审查哪些证据材料,进行国家赔偿的程序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23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条:对侵犯公民人身权的案件,应当审查下列证据: (一)诊断证明、医疗费用收费凭据以及护理、康复、后续治疗的证明; (二)死亡证明书或者伤残、部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意见; (三)因误工减少收入的,单位出具的误工证明、医疗单位出具的休息诊断证明等; (四)受害人死亡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其扶养的未成年人和其他无劳动能力人的有关情况,以及前述人员有无
-
国家公安机关取保候审的程序是什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3-09-18取保候审,是指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未被刑事羁押之人; 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取保候审之后的程序为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
国家赔偿是国家机关的什么规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3-01-211、行政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 (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2)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被授权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 (
-
国家赔偿案件审理机关是如何规定的?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11赔偿委员会收到赔偿申请,经审查认为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和复议机关;认为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决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决定驳回申请。 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赔偿委员会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计算。申请材料不齐全的,赔偿委员会应当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赔偿请求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收到赔偿申请的时间应当自赔偿委员会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
-
公安机关治安案件调解的程序辽宁在线咨询 2023-08-04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