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的成立条件包括犯罪对象、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主观方面。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客体。客观方面是指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伪造、鉴定、记录、翻译、隐匿犯罪证据的行为。伪造、涂改、销毁证件、隐瞒真相的行为,不是发生在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中,而是发生在一般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中,或者发生在审计、监督等行政活动中,不能以伪证论处。
伪证罪的客体要件
伪证罪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是指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司法机关的民事诉讼活动、行政诉讼活动不能成为伪证罪的客体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员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以及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及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9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员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及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15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为刑事诉讼与民事、行政诉讼性质不同,同是伪证行为妨碍诉讼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大小也有不同,以伪证方式妨碍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活动的,不能直接以伪证罪论处。伪证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有罪的人,也可以是被怀疑有罪而实际上是无罪的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伪造病历的认定标准
494人看过
-
伪证罪与包庇罪的认定
265人看过
-
国家有价证券伪造变造罪的认定标准研究
271人看过
-
认定伪造货币罪标准是什么
365人看过
-
伪证罪是怎样认定的
321人看过
-
伪造注册商标罪的认定
190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伪证罪的认定标准中应该是如何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61、伪证罪的认定标准是这样的: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犯罪主体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 2、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
-
伪造金融票证罪量刑标准,伪造金融票证罪怎么认定的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21伪造金融票证罪的量刑标准为: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一款规定,伪造、变更汇票、本票、支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或者没收财产。
-
2022年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认定标准北京在线咨询 2023-01-02对于伪造有价票证罪来说,只要是以营利为目的伪造了上述票证,不论是否已经销售或者使用,就构成犯罪既遂对于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和倒卖车票、船票罪而言,只要以营利为目的,有购买成者销售行为完成之一的,就构成犯罪既遂。
-
伪证罪的判定标准有哪些如何判断伪证罪的山西在线咨询 2023-04-01伪证罪与非罪的界限 伪证罪漫画,对于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工作不负责任,疏忽大意,或者业务水平有限而提供不正确的鉴定、记录、翻译的;以及由于对于案件真实情况一知半解,认识不准确,或者道听途说而传闻作证,从而提供了虚假证明的,因不具备伪证的主观故意,不构成伪证罪。对于虽有伪证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应认定为犯罪。依照最高人民检察院1989年11月30日印发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
-
认定伪证罪又叫作伪证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21伪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复杂客体。但也有人认为,并不是任何形式的伪证罪都必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例如隐匿罪证的伪证犯罪行为就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但它必须侵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因此认为,伪证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伪证罪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这是指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司法机关的民事诉讼活动、行政诉讼活动不能成为伪证罪的客体要件。《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