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一致的定罪依据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5 20:04:18 147 人看过

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指对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主客观相一致。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必须是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主观上的罪过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结果的原因,而这个行为必须是主观上的罪过的必然结果。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统一,是构成犯罪的基本标志。

认定单位犯罪如何对主客观要件进行全面审查

1.主体条件,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其中私营、独资企业构成单位犯罪必须具备法人资格。

2.主观条件,可以构成故意犯罪,也可以构成过失犯罪。

3.法律规定,只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单位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3日 14:3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主客观不统一能定罪吗
    不能,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主客观相一致。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必须是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主观上的罪过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结果的原因,而这个行为必须是主观上的罪过的必然结果。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统一,是构成犯罪的基本标志。所以,主客观不一致是不能定罪的。一、犯罪中止的特性有哪些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的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二、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区别是什么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
    2023-02-27
    439人看过
  • 盗窃罪主客观的认定证据有什么
    在对盗窃罪进行主客观要素的准确认定时,我们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可靠证据因素。其中,关于主观方面的审查重点在于探究犯罪嫌疑人是否存有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的明确意图。此种主观心态或许可以从犯罪嫌疑人的供词、目击证人的宣誓见证、犯罪前后的举止行动等多个角度加以观察与分析。例如,嫌疑人是否曾预先策划过其行为、是否精心挑选在难以察觉的时辰及场所进行犯罪活动等等。至于客观方面,则需有确凿的证据证实犯罪嫌疑人确实实施了盗窃行为并成功窃取了他人的财物。这些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查所获得的实物证据,诸如犯罪工具、被盗物品;监控录像捕捉到的作案场景;受害者的亲口陈述;以及可能存在的共犯的供述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2024-08-20
    448人看过
  • 侵占罪中认定遗忘物应主客观相一致
    侵占罪中关于遗忘物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其与民法中遗失物的关系,因此如何判断是遗忘物还是遗失物成为定罪关键。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笔者认为遗失物不应作为侵占罪的对象。那么如何划分遗忘物和遗失物呢?刑法上应从拾得人的角度来判断持遗忘物与遗失物应区分的学者多是从遗忘(失)人的角度来判断争议中的标的物是遗忘物还是遗失物。如有的民法学者界定:遗失物是非出于遗失人自己的意思而丧失占有,同时又不为其他人占有的非无主动产;遗忘物则是指占有人偶然遗忘于他人的车船、飞机、住宅等特定场所的物品。有的刑法学者界定:区分遗忘物与遗失物只能依据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的记忆力,其回忆得起来物的放置位置的,即可认定侵占人构成犯罪;无法回忆起来的,就作为一般的侵权行为处理。这种区分判断的角度是存在问题的。物的放置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权利人是否回忆得起来与持有人去过多少场所、记忆力如何、发现物不见了的时间长短等关系密切,有时行为
    2023-06-11
    204人看过
  • 客观证据与主观判断在定罪中的权重如何分配?
    主客观不一致不能定罪。主客观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犯罪的认定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必须主客观一致,确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犯罪,客观有害行为,必须是主观犯罪与客观有害行为和结果之间不可避免的因果关系。主观罪过是危害社会行为和结果的原因,必须是主观罪过的必然结果。犯罪的基本标志是客观危害社会行为和主观故意或过失的统一。不认罪能定罪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023-07-05
    294人看过
  • 侵占罪的主观客观方面如何认定
    侵占罪在主观要件上体现为故意犯罪,也即是正巧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会侵犯到他人财产所有权的严重性质,却依然抱有积极追求这样一种恶劣后果的心态。行为人的内心必须存在着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明确而且坚决的意图,并且这种恶意占有必须出自于自身的自主选择,而非接受他人的委托或是基于其他任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属于非法的理由。在客观方面,侵占罪主要表现为将原本应由其代替管理的他人财物,或者是忘记带走且被贴上标记的物品甚至已经被掩埋或失踪的物品非法据为自有,这个过程中涉及的金额往往相对较大,然而,其本人却始终拒绝归还给原主。在这其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数额较大"这一判定标准在不同地区可能会因为区域性法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2024-08-07
    451人看过
  • 侵占罪的主观和客观特征
    侵占罪的客观特征侵占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客观上必须具备三个要件;一是非法占为己有;二是数额较大;三是拒不退还或交出。非法占为己有是指行为人将自己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转变为自己所有的主观意图在客观上的表现。因此,凡是行为人实施的在客观足以表明其将自己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转变为自己所有的主观意图的行为,都属于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数额较大是侵占罪与非罪区分的一个重要界限。根据刑法规定,行为人侵占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遗忘物、埋藏物的,只有在数额较大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那么,如何确定侵占罪的数额呢?对此,在刑法中未予明示,而只是概括地规定为数额较大,至于具体数额标准应由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刑法对侵占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构成的侵占罪与侵占遗忘物、埋藏物构成的侵占罪分别表述为拒不退还与拒不交出,原因在于:侵占
    2023-06-11
    377人看过
  • 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
    过失致人重伤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1、过失致人重伤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2、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一、医疗事故罪根据哪些构成的条件医疗事故罪构成条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以及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犯罪对象是生命健康安全正遭受病魔侵害的病人。(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因严重不负责任行为导致病人严重损害身体健康或死亡的结果,而且严重不负责任行为与病员重伤、死亡之间必须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违章医疗行为的医务人员。(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主观上对病人伤亡存在重大业务过失。
    2023-04-04
    53人看过
  • 抢夺罪的客观证据及认定
    抢夺罪的客观方面认定如下:客观上,抢劫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出人意料、公然对财产行使有形力,使他人来不及抗拒,而获得大量财产。抢劫行为必须公开进行,但并不意味着抢劫行为必须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进行,而是指公开抢夺财产,或者在被害人能当场得知财产被抢的情况下实施抢劫行为,抢劫是直接抢夺财产的动机,即直接暴力财产而不是直接对人体行使暴力;如果实施抢夺,被害人可以当场发现但来不及抗拒,而不是被暴力制服,或者被胁迫,即使行为人夺取财产,使被害人摔倒、受伤或者死亡,也不构成抢劫罪;伤害和死亡结果另有其他犯罪的,视情况从一重论处或者与抢劫罪并罚,但是,行为人携带凶器抢劫的,应当以抢劫罪论处。抢夺罪的主观方面抢夺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如果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诸如:为临时急用而抢夺他人财物,用后归还的;误认他人之物为己物,或者有权取得之物,为排除已被他人占有的障碍而公然索取的
    2023-07-07
    105人看过
  • 辩护人非法证据罪的主观方面及客观表现?
    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对象则是当事人。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所谓帮助,是指为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准备工具、扫除障碍、出谋划策、提供条件、撑腰打气、坚定其毁灭、伪造证据信心等。其既可以表现为体力上的、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表现为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支持。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对方是案件的当事人但为了达到帮助当事人的目的仍决意实施帮助其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暴
    2023-07-03
    85人看过
  • 刑法上的主客观不统一到底怎么定罪
    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犯罪的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必须主客观相一致。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应该是主观上有罪过,客观上有危害行为,并且必须是这种主观上的罪过和客观上的危害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主观上的罪过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结果的原因,而这个行为必须是主观上的罪过的必然结果。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统一,是构成犯罪的基本标志。所以,主客观不一致是不能定罪的。《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2024-05-04
    268人看过
  •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主客观分析
    青少年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有以下几种:1、家庭教育的误区,为青少年犯罪推波助澜;2、学校教育的失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3、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4、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是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一)国家必须承担起责任主体的责任作为公权力的代理人,国家是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负责的责任主体,因为它掌握了国家的所有资源,只有它有条件也应该为此负责,因此,作为责任主体的国家应当:1、具有明确可行的立法首先应该修改完善青少年立法,建立一个全面的青少年立法体系。其次要明确立法的主旨。从反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角度出发,青少年立法的基本理念应是对青少年进行保护,保障他们健康成长2、建立立强大严明的执法力量这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组织保障。目前很多的执法部门对青少年涉足游戏厅、迪吧、夜总会等不宜场所该管的事不管,甚至参与包庇违法犯罪活动,导致社会环境恶化,违法犯罪大
    2023-07-09
    175人看过
  • 客观证据能定盗窃罪吗
    法律综合知识
    在特定条件之下,客观证据即有可能构成认定盗窃罪的依据。若这些客观证据得以构建起一个严密的证据体系,足以证实犯罪嫌疑人确实实施了盗窃行为,并且达到了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那么便可据此对其进行定罪处罚。举例来说,监控录像能够清晰地捕捉到嫌疑人在未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取走他人财物的画面,同时亦有相关证人出面证实该财物的所有权归属问题,这些客观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互为补充,便有可能成为判定犯罪成立的关键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4-08-02
    358人看过
  • 聚众斗殴罪主观客观规定有哪些
    该罪名在主观层面上则显露出故意色彩的犯罪意图,一般情况下均以追求自我霸权、打击报复他人等非正义目的为主导,公开无视国家法律制裁及社会伦理道德的尊严。而其犯罪的主观动机往往并非源自于某一种个人间的利益摩擦,亦或是仅为获取某些物质财富而为之。从客观角度来看,其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纠集众多人员结成团伙进行斗殴的行为。所谓的“聚众”,通常是指参与人数众多,最少不得低于三人;至于“斗殴”,主要是指通过暴力手段互相搏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致人重
    2024-08-03
    124人看过
  • 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一、过失犯罪要负刑事责任吗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二、负刑事责任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侵犯了刑法多少条需要负刑事责任,那么负刑事责任是什么意思呢?负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负刑事责任意味着应受刑罚处罚。另外负刑事责任要求
    2023-03-29
    7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犯罪主客观不一致时以什么定罪
      浙江在线咨询 2024-09-15
      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是刑法的重要导向之一,强调在判定犯罪以及追究相关责任时,需紧密结合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与客观影响。即,若某人做出了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并产生了相应后果,那么他的行为就应被视为犯罪,且其主观动机与客观影响间须存在必然联系。换言之,行为人的主观罪过是导致社会危害行为及结果的根本原因,而这一行为又必须是其主观罪过的直接产物。 若主客观情况无法保持一致,则无法对该行为进行定罪。
    • 依据走私毒品罪的客观要件
      广西在线咨询 2023-11-07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和人民的生命健康。由于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既有医用价值,又能使人形成瘾癖,使人体产生依赖性。因而,犯罪分子利用来牟取非法利润。近几年来,国际上制毒、贩毒、走私毒品活动不断向我国渗透或假道我国向第三国运输。国内一些不法分子了大肆进行制造毒品、贩卖毒品的犯罪活动,使大量毒品流入社会,严重地损害了他人的身体健康。为此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
    • 主客观不一致怎么判刑
      新疆在线咨询 2023-10-30
      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嫌疑人的审判过程中,发现其涉嫌的犯罪的主客观方面不一致的,不能对其进行定罪处罚。《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全面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30
      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可以构成“全面二胎政策的客观依据”。但需要说明的是,不是“二胎政策”而是“两孩政策”。一是人口总量增长的势头明显减弱,育龄妇女数量逐步减少,特别是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下降较快。群众生育意愿发生转变,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二是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三是家庭规模缩小,养老抚幼、互助互济等传统功
    • 主客观不一致如何定,法律怎么规定的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16
      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嫌疑人的审判过程中,发现其涉嫌的犯罪的主客观方面不一致的,不能对其进行定罪处罚。《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