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涉外合同的最密切联系地?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5 21:16:21 314 人看过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一般情况下,应适用合同订立时出卖人营业所所在地的国家法律;但是如果合同是在买受人营业所所在地谈判订立的,或者合同主要是依买受人确定的条件并应买受人发出的招标订立的,或者合同明确规定出卖人须在买受人营业所所在地履行交货义务的,则适用合同订立时买受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2、银行贷款或者担保合同,适用贷款银行或者担保所在地的的法律;

3、保险合同,适用保险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4、承揽合同,适用承揽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5、技术转让合同,适用受让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6、工程承包合同,适用工程所在地的法律;

7、科技咨询或者设计合同,适用委托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8、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

9、成套设备供应合同,适用设备安装运转地的法律;

10、代理合同,适用代理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11、动产租赁合同,适用出租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12、仓储合同,保管合同,适用保管人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

13、以营业所确定适用法律的,如果当事人有一个以上的营业所时,应以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营业所为准;当事人没有营业所的,以其住所或者居所为准,即适用其住所或者居所所在地的法律;

14、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消费者选择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或者经营者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15: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涉外合同相关文章
  • 父子之间原本的紧密联系如何断裂
    亲生父子关系断绝:父子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产生的,可以在情感上断绝,但这种自然血缘关系在法律上是无法解除的。但是,未成年人从小就被他人收养的,与亲生父母的关系因收养关系的建立而消除。继父子关系。对继父子关系,学理方面认为继父子双方承认明示解除后,可以断绝继父子关系。养父子关系。对养父子关系,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可消除。亲生子女能与父母断绝关系吗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基于血缘形成的,所以亲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不能断绝的,但收养形成的父母子女关系可以解除。2、《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子女之间的法律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条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023-07-12
    344人看过
  • 如何判断“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
    协议管辖包括三个要件:一是属于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因身份关系产生的民事纠纷不能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二是可以协议选择的法院是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三是协议管辖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不限于民事诉讼法明确列举的五个地点。一般而言,买卖合同中约定提货地法院管辖的、总公司在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分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辖的,可认定为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对于“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应从严把握:(1)法人分支机构在合同中约定由法人所在地管辖的,应为有效。(2)合同的履行或者合同利益涉及第三人的,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纠纷由第三人住所地管辖的,应为有效。(3)合同中有关约定管辖条款明确连结点的,应结合合同以及当事人提交的证据确定该连结点所指向的管辖法院;不能确定的,该约定管辖无效。律师补充:管辖权,通
    2023-05-06
    110人看过
  • 代表联系人民“密切”当细思量
    长期以来,许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印象: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期间往往出镜率高,且敢言敢语,媒体上处处可见他们的声音。但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声音和身影似乎比较难觅,公众想找到代表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以上尴尬正在改变。新京报昨日(8月17日)报道,北京市人大将在现有代表不定期接待群众制度基础上,建立起人大代表定期接待群众制度。明年开始,人大代表将深入社区定期接待群众。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当然不能脱离人民。一个脱离人民的人大代表,就如一棵脱离土壤的树木,可能因此失去人民智慧的滋养;人大代表一旦脱离人民,就如船失去了航向,因为没有民情、民意的指引,人大代表很难在政治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所以,北京市人大这几年来不断改革制度,强化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无疑是明智之举。相信代表与选民的定期面对面交流,将进一步提高北京人大代表的履职水平,拉近人大与人民之间的距离。定期接待固然是个好制度,但如何实施好,让人民满意,无疑需
    2023-04-24
    439人看过
  •  关系何在?房屋所有者与房屋租赁有密切联系
    这段内容讲述了确定户主的方法以及户籍管理的相关规定。户主是指房屋所有权属于谁,因此房屋所有权归谁就是户主。公安机关有相关规定,强调户主对居民户口簿的保管责任,严禁涂改、转让、出借。如果户口簿遗失,户主应立即报告户口登记机关,以便进行户籍调查和核对。目前,确定户主的方法是以房屋的所有权为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房屋所有权属于谁,那么这个人就是户主。公安机关关于户籍登记管理办法中对此有明确规定。作为户主,就户籍管理而言,更多的是责任而不是好处。户主对居民户口簿应妥善保管,严禁涂改、转让、出借。如果有遗失户口簿,须立即报告户口登记机关。户口登记机关进行户籍调查、核对时,户主应该主动交验户口簿。 户主如何保护户口簿户口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一部分,是记载居民个人信息的重要法律文书。然而,由于户口簿涉及到个人隐私,因此需要保护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
    2023-08-29
    188人看过
  • 离婚后如何切断亲子关系?
    父母子女的关系,是不能断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明确固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放弃抚养权,只是放弃与子女共同生活,但是对子女应该支付抚养费。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怎么断绝亲子关系在法律上只能断决与养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目前我国法律不承认断绝亲子关系,就算口头上断绝了,法律依然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断决与养父母的关系,只要前往民政局解除收养合同,进行登记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
    2023-07-18
    79人看过
  • 如何判断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经常居所地
    经常居所地是指自然人在涉外民事关系产生或者变更、终止时已经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且作为其生活中心的地方,但就医、劳务派遣、公务等情形除外。在处理涉外纠纷时,经常居所地的认定应当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判断当事人是否相对持续居住满一年以上,另一方面还要看当事人是否主观上有将该地作为生活中心的居住意图。《民法典》第二十五条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
    2024-04-21
    166人看过
  • 离婚后是否能够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
    离婚后可以频繁见孩子,只要双方协商好,可以协商多久见一次孩子。但是要是双方没有协商好,或者频繁见孩子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则负责抚养孩子的一方有权利请求法院中止另一方的探望权,除非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才可以恢复探望权。当然也不可以一次都不让看,探望孩子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另一方不得无故剥夺。犯重婚罪最后能离婚吗可以离婚,且无过错方可以申请赔偿。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重婚罪,是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
    2023-07-01
    129人看过
  • 主债权与合同的关系如何判断?
    主债权还没成立担保合同不成立。因为主债权就是指主合同,而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不成立从合同自然也就不成立。所以主债权不成立的情况下,担保合同自然不成立。《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主债权没成立担保合同还成立吗1、如果主债权还没成立,则担保合同也没有成立。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在主债权债务合同成立生效,并且存在合法有效的主债权后,担保人才能为实现该债权提供担保。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六条,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
    2023-07-06
    147人看过
  • 合同补充协议与主合同的紧密联系
    主合同与补充协议的联系如下:1、补充协议是对主合同未明确事项或变更事项的补充约定;2、效力上一般是优先遵循补充协议约定;3、与主合同不冲突补充协议可以作为主合同的补充,应当有效;当主合同与补充合同产生冲突时,只要主合同中没有不允许补充协议对主合同修改的限制条款,一般应以补充合同为准。主合同与补充协议的管辖范围有哪些区别主合同与补充协议的管辖地不一致的,管辖地要按照补充协议。补充协议是对主合同修改的认可,所以管辖地应该按照补充协议。主合同,是指不需要其他合同的存在即可独立存在的合同。例如,对于保证合同而言,设立主债务的合同就是主合同。应当根据主合同确定案件管辖。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合同发生纠纷,债权人向担保人主张权利的,应当由担保人住所地的法院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
    2023-07-11
    285人看过
  • 商业秘密的秘密性如何判断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有四个构成要件:1、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悉;2、经济性,能为权胡-燕来利人带来经济利益;3、保密性,采取保密措施;4、实用性,具有实用价值,能实施利用。一、签保密协议保密费是必须给吗保密费不是必须给的,没有保密费用,保密协议有效;但不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可以主张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保护商业秘密是法律赋予企业的一项绝对权,不以商业秘密所有权人是否支付保密费为前提,无论企业是否与员工签署保密协议,或者企业是否支付给员工保密费,员工都应当就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商业秘密予以保密。擅自泄露商业秘密,员工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二、侵犯商业秘密罪既遂法院如何判?行
    2023-03-08
    377人看过
  • 如何判断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地位
    非婚同居关系的认定应当符合以下标准:(一)双方均为完全行为能力人;(二)双方均无禁止结婚的要求;(三)非婚同居关系是基于双方的自愿;(四)持续2年以上的,法律应当保护同居关系;(五)同居后有子女的,可缩短认定同居持续时间的要求;(六)行为人双方的结合是为了共同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禁止重婚。禁止配偶与他人同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非婚同居关系构成要件(一)非婚同居的双方必须是无配偶男女两性。同性恋者不能构成非婚同居的主体,一方或双方有配偶的同居是违反民法典规定的非法行为,不能构成非婚同居。(二)双方自愿建立像夫妻一样的生活共同体,但并不具备构成合法婚姻的形式要件。非婚同居的双方应该像夫妻一样共同生活,建立包括性生活、平常必要的共同的政治经济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共同体,但是,没有履行结婚登记手续,
    2023-07-07
    402人看过
  • 如何判断合同与要约之间的关系?
    交错要约不存在合同关系,交错要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要约,而同时对方也以同样的内容发出要约,且双方当事人彼此都不知道有要约的现象。合同成立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程序,在交错邀约中没有承诺阶段的,因此没有成立合同关系。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是什么?1、要约与要约邀请的性质不同。要约生效后应受到法律约束,要约邀请不具有约束力。要约一经发出,要约人在一定时期内就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不得随意撤回和撤销。如果要约人违反了有效要约,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要约邀请只是当事人准备订立合同所采取的事实行为。这种行为只是邀请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即使他人作出承诺,也不能因此使合同成立。要约邀请人撤回邀请,一般也不承担法律责任。2、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内容不同。要约是要约人发出的希望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它包括了合同的主要条款;而要约邀请仅仅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它并不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3、当事人的主观愿望不同
    2023-07-14
    156人看过
  • 如何划分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是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例如办公室的同事、同班同学、同机的乘客等。在判定密切接触者,分析其感染发病的可能性时,要综合考虑与病例接触时,病例是否处于传染期、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病例的接触方式、接触时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和物体的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可以用A、B、C、D来打个比喻。如果A是确诊病例,B与A曾在一起生活、工作、吃饭等,就是密切接触者。而C与B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就是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那C就是次密切接触者。D则是与A和B有过交集,但没有过密切接触的。密切接触者被隔离期间算旷工吗?依据我国相法律的规定,新型冠病毒密切接触者在隔离治疗期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不属于旷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
    2023-07-06
    213人看过
  • 涉外合同如何认定,涉外合同的适用原则
    一、涉外合同如何认定在我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属于涉外合同,适用我国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七条【无名合同及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编通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适用本编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合同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二、涉外合同的适用原则1、当事人协议原则我国法律允许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选择合同的管辖地及法律适用,也可以选择仲裁。当事人选择的国家法律与合同争议要有实际联系,且不违反我国的法律、法规。涉外合同纠纷中就管辖权或适用法律问题在当事人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则需要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来确定。2、适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原则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国际条约或国际惯例。在当事人选
    2024-04-26
    201人看过
换一批
#涉外法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涉外合同,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即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客体或者产生、变更、终止合同关系的法律事实中任何一个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涉外合同的涉外因素一般包括下列三种情况: (一)合同的主体(即当事人)至少一方是外国人(含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 更多>

    #涉外合同
    相关咨询
    • 有价证券能适用与该证券最密切联系地的法律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有价证券,适用有价证券权利实现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有价证券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 如何判断合同的相关文件是否涉外侵权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05
      需具备几个条件:一是你们是否确实具有商业秘密,即使有关技术国外仍至中国已经公开,但你们的具体产品及配方或方法与现有技术不同,或哪怕有一点改进但这个改进却是一般技术人员无法容易想到的.二是你们是否保存了证据,即有关技术文档是否保存完整.三是证明你们采取了保密措施,如文件专门存放,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文件未让外界轻易获得.四是对方产品与你们产品是否相同.另外,员工的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证明等也是关键证据,
    • 如何判断涉外诉讼的管辖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12
      可以通过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中进行确定: (一)基本原则。 1.诉讼与法院所在地实际联系的原则。凡是诉讼与我国法院所在地存在一定实际联系的,我国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2.尊重当事人的原则。无论当事人一方是否为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前提下,都可以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法院管辖。 3.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司法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涉外民事诉讼案件行使
    •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包括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对劳动关系作了明确的界定,是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劳动法》从法律的角度确立和规范劳动关系,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一)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劳动法》中所规范的劳动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法律特征: 1、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
    • 涉外仲裁与涉外民事诉讼的联系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3
      民事诉讼法对涉外仲裁与涉外民事诉讼的关系作出如下规定 (1)关于案件受理。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57条的规定,以当事人是否达成仲裁协议作为划分涉外仲裁机构和法院受理案件的根据。凡订立仲裁条款或协议的,当事人只能向涉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法院起诉;当事人在合同中未订立仲裁条款或事后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法院起诉。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涉外经济合同的解除或者终止,不影响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