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辨别重大误解重大误解合同该如何处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6 11:11:14 67 人看过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重大误解由以下要件构成:

1、必须是表意人(即作出意思表示的当事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2、必须是对合同的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

3、误解是由误解方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到对方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

4、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有可能对误解人造成较大损失。

重大误解的情形

(1)对合同的性质发生误解。在合同性质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将发生重大变化。例如,误将买卖作为赠与或将赠与作为买卖,将补偿贸易或者来件装配误认为涉外货物买卖,将借贷合同误认为借用合同等,则当事人将承担完全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而且发生此误解也完全违背了当事人在订约时所追求的目的,因此应作为重大误解。

(2)对对方当事人发生误解。对对方当事人的选择自由是合同自由的主要表现。在许多情况下,对对方当事人的选择发生错误不会对合同的权利义务内容发生重大影响,只要对方同意订立合同,自愿承担合同的权利义务,就应当依约履行;但在特殊情况下,对对方当事人的错误也可构成重大误解。主要是在一些基于当事人的信任关系和注重相对人的特定身份的合同中,当事人的身份对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承揽、委托、演出、约稿等合同中都十分注重相对人的技能、信用、资历、身份等情况下,如果对对方发生误解,则应构成重大误解。如在加工承揽合同中,因为加工承揽合同往往要求特定的人以其技术、能力从事加工承揽工作,如果将甲公司误认为乙公司而签订了加工承揽合同时,当事人可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3)对标的物质量的误解。如果标的物的质量直接涉及到当事人订约目的或重大的利益,则对质量发生误解可以构成重大误解。例如误将复制品当作真迹出售或购买,误将钻石当作普通石头出售,则可以认为构成重大误解。但是对质量本身没有发生误解,而只是对标的物的非主要功能或效用产生了误解的,不应该当作重大误解处理。

(4)对标的物品种、规格的误解,特别是对同类物品不同品种、规格的误解。如误将茅台酒当作二锅头购买,这实际上是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指向对象即标的本身发生了误解,应属于重大误解。在实践中对标的物规格的误解,如误将千吨水压机当作万吨水压机也应属于对标的物品种的误解。

(5)对价款或者报酬的误解。例如误将仅值100元的标的物当作1000元的商品。在实践中,当事人在订约时对价金没有发生误解;但在履约时一方因为过失而向另一方多交付价款和酬金,此种情况因并非是对合同本身发生误解,因此不应按重大误解撤销合同,而应当按给付的不当得利处理。

除对上述情况发生误解以外,对标的物的数量、包装、履行方式、履行地点、履行期限等内容的误解,如果并未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或影响订约目的的实现,则一般不应作为重大误解。在实践中,具体确定重大误解,要分别当事人所误解的不同情况,考虑当事人的状况、活动性质、交易习惯等各方面的因素来确定。比如对履行地点的误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称为重大误解,但是由于对履行地的误解使一方支付的费用过大,此时,履行地点误解应视为重大误解。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02: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重大误解相关文章
  • 重大误解解除合同损失如何承担
    一、重大误解解除合同损失如何承担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重大误解。重大误解是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品种、质量、规格、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然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原则上是有效的,合同当事人在履行的过程中,发现其符合法定重大误解情形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撤销后就无效。而没有申请撤销的合同,是仍然有效的。重大误解合同撤销后,需要赔偿对方损失合同被撤销的,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而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需要注意的是,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在实际中,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赔偿不成的,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合同存在法定重大误解情形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但是在撤销后,容易产生譬如赔偿损失的合同纠纷。遇到这种纠纷问题,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先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到法院申请起诉,主张
    2023-04-26
    88人看过
  •  重大误解条款如何界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合同是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行为人享有撤销权。重大误解指的是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误解既可以是单方面的误解,也可以是双方的误解。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合同是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行为人享有撤销权。重大误解,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误解既可以是单方面的误解,也可以是双方的误解。 重 大 误 解 如 何 构 成 ?误解是指表意人(即作出意思表示的当事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并且误解的内容与内心的效果意思不一致。误解的构成要件包括:1.须有错误认识,包括表意人和受意人的误解;2.须当事人不了解其错误,即无意中犯了错误;3.须错误性质严重,从一般人处于表意人的地位,如果有此误解,会不会实施该行为的标准
    2023-10-02
    494人看过
  • 如何区别重大误解和显示公平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重大误解与显失公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然而在实践中,这两个问题又往往掺杂在一起。一方利用其优势或利用对方无经验、轻率等而与对方订立合同,发生显失公平的后果,通常也与对方的重大误解联系在一起。例如,某人因缺乏经验和轻率误将假货当作真品购买,误将价值仅值100元的商品当作价值1000元的商品购买,显然,行为的结果将会造成当事人之间利益的极不平衡,在此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区别。首先,要确定是否存在一方利用对方的无经验和轻率的情况,也就是说要考察是否符合显失公平的主观要件。如果误解的一方只能证明自己因缺乏经验或不仔细而发生了误解,不能证明对方是否利用了自己的无经验和轻率,则应按重大误解。同时,如果误解一方能够证明对方在订购时施加了一些影响,如提供混乱的价格信息等又未构成欺诈,则可以认为对方利用了自己的无经验和轻率,这种情况可按显失公平处理。其次,要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是
    2023-03-14
    244人看过
  • 重大误解在法律上如何解释
    关于如何认定合同中存在重大误解的情况,我们可以依据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该误解必须源自于误解方本身的疏忽大意、缺乏相关经验或是获取信息渠道受阻等原因,换句话说,这种误解必须是由受害方当事人自身的不当行为所导致,而不能归咎于合同相对方的欺骗行径、威胁举动抑或是趁火打劫等情节;其次,这种误解必须涉及到足以影响合同内容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愿在某种程度上未能达成共识;再者,因重大误解而产生的合同内容应该能够直接影响到相应当事人所享有的权益和履行职责的范围。当合同无法按期履行时,误解方可能会因此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难以达到其签订合同时所期望实现的目标;最后,如果确认为重大误解引发了合同的撤销,那么这一状况只能起源于误解因素,即在没有误解的前提下,当事人不会选择签署此份合同,即使最终签署了合同,其中的条款内容也会出现显著性变化。《民法典》第147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2024-08-18
    353人看过
  • 基于重大误解的合同如何撤销的
    一、基于重大误解的合同如何撤销的合同的误解方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以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行使撤销权。行使撤销权后,合同自始无效。法律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合同可撤销合同与合同解除的区别有什么合同可撤销合同与合同解除的区别如下:1.合同类型不同,合同撤销是针对可撤销合同,合同解除是针对有效合同;2.合同有效期不同,合同撤销后即自始无效,合同解除后法律关系归于消灭,但解除前已经履行的部分仍然有效;3.处理方式不同,合同撤销必须由当事人申请法院或仲裁机构处理,合同解除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自行解决4.适用范围不同,合同撤销权的适用范围更广;5.适用的具体情形不同,合同撤销适用于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情形,而合同解除适
    2023-11-11
    165人看过
  •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以撤销,重大误解有哪些
    重大误解,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重大误解有下列要件构成:一、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二、当事人的误解必须是要对行为的主要内容构成重大误解。三、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行为一旦生效,将会使误解方的利益受到损害。《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4-08-17
    180人看过
  • 重大误解实务中如何认定
    一、重大误解实务中如何认定因重大误解而做出的民事行为一般具有以下构成要件:1、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这类合同多是由于当事人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或交易经验而造成的,从而导致合同与当事人自己的真实意思相违背。2、当事人的误解必须是要对行为的主要内容构成重大误解,一般是指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如果仅仅是行为的非主要条款发生误解且并不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就不应作为重大误解。同时,对订约动机的判断错误也不应构成重大误解。3、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行为一旦生效,将会使误解方的利益受到损害。二、重大误解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是否是可以撤销的?1、因为重大误解而签订的合同,当事人是可以行使撤销权进行撤销的。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
    2023-04-20
    134人看过
  • 那么如何认定重大误解呢?
    重大误解,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误解既可以是单方面的误解,也可以是双方的误解。依我国学界通说以及审判实践的做法,等同于传统民法中的错误。重大误解是可撤销行为的一种。重大误解是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法定撤销事由,除了重大误解之外法定撤销事由还有:显失公平。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是在民法意思表示中仅可撤销的行为,是基于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撤销权而产生的。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以对这四种行为行使撤销权。因当事人行使撤销权而使得该项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其原理在于当事人所撤销的是该项行为。所谓的撤销是原本存在的可撤销的行为归于消灭。一、重大误解合同后果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
    2023-06-28
    304人看过
  • 如何区分重大误解与欺诈
    在重大误解和欺诈中,都存在着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且都会对该当事人造成损失。但两者有着明显有区别。重大误解与欺诈根本区别在于:在重大误解中,误解一方当事人的错误认识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不是对方欺诈所致。而在欺诈情况下,受欺诈的一方发生错误认识并不是由于自己的错误所致,而是对方欺诈的结果。在一方当事人(表意人)因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之后,对方当事人知道对方已发生了误解并利用此种误解订立合同,在此情况下是否构成重大误解?尽管对方当事人恶意,但这并不影响重大误解的构成。因为在单方误解的情况下,不论对方是否知道,都可以因重大误解而撤销合同。对方当事人具有恶意可以在合同效撤销以后作为确定责任的一种根据,而不应作为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当然,如果对方当事人知道表意人已发生认识错误,又实施欺诈行为进一步诱导表意人发生更大的错误认识,则应按欺诈处理,此时,表意人先前的误解可以作为减轻欺诈人责任的依据。一
    2023-03-26
    393人看过
  • 如何区分清重大误解和错误认识
    重大误解和错误认识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重大误解和错误认识都是基于无意的误解,包括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对合同的内容产生误解等。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一般具有以下构成要件:(1)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这类合同多是由于当事人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或交易经验而造成的,从而导致合同与当事人自己的真实意思相违背。(2)当事人的误解必须是要对合同的主要内容构成重大误解。如果仅仅是合同的非主要条款发生误解且并不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就不应作为重大误解。同时,对订约动机的判断错误也不应构成重大误解。误解必须是对合同的内容发生误解,并导致了合同的订立;同时,误解还必须是重大的。所谓重大的确定,既要考虑误解者所误解的不同情况,考虑当事人的状况、活动性质、交易习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又要考虑因此给当事人造成的不利后果。(3)误解直接影响到当
    2023-06-15
    379人看过
  •  合同中如何判断是否存在重大误解?
    合同中重大误解的构成条件包括: 1. 误解是由受害人自身的过失或疏忽造成的, 而不是由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手段造成的; 2. 当事人的误解必须对行为的主要内容构成重大误解, 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合同中重大误解的构成条件包括:1.误解是由受害人自身的过失或疏忽造成的,而不是由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2.当事人的误解必须对行为的主要内容构成重大误解,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1、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2、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3、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民 法 典 如 何 规
    2023-09-19
    99人看过
  • 合同重大误解解除能退钱吗
    可以,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可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因重大误解而可撤销的合同一般具有以下几个要件:(一)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失产生的。这类合同发生误解的原因多是当事人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或者经验而造成的。(二)必须是要对合同的内容构成重大的误解。也就是说,对于一般的误解而订立合同一般不构成此类合同,这种误解必须是重大的。所谓重大的确定,要分别误解者所误解的不同情况,考虑当事人的状况、活动性质、交易习惯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误解是否重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其一,对什么产生误解,如对标的物本质或性质的误解可以构成重大误解,对合同无关紧要的细节就不构成重大误解。其二,误解是否造成了对当事人的重大不利后果。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的某种要素产生误
    2023-03-31
    55人看过
  • 合同中的误解能认定为合同重大误解吗
    第一、误解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该错误的产生是当事人的内心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第二、误解是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误解的对象是合同内容,是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因此使当事人订立了合同。第三、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基于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错误认识,因而,就必须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给误解的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一、要怎么样确定合同重大误解确定合同重大误解条件如下:1、误解是由当事人自身的过错引起的,而不是由别人的欺骗或不当影响引起的;2、当事人的误解必须对行为的主要内容构成重大误解。判断订单动机的错误不应构成重大误解。误解必须是对行为内容的误解,并导致行为;同时,误解也必须很重要。所谓重大确定,不仅要考虑误解者误解的不同情况、当事人的情况、活动性质、交易习惯等因素,还要考虑对当事人造成的不利后果;3、误解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一旦行为生效,误解方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2023-03-03
    75人看过
  • 重大误解合同性质的错误
    重大误解的认定要件包括:重大误解应当是由于误解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经验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重大误解中的误解应是对合同内容构成重大误解;产生重大误解的合同能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重大误解导致合同撤销,应当是由于误解才导致签订合同。一、重大误解有哪些情形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重大误解一般是指,双方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有关标的物的种类、数量、质量等产生了错误认识,导致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那就属于重大误解。因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可以行使撤销权。二、如果对如下情况发生错误认识,一般则不能认为构成误解1、对订立合同的动机发生错误认识。当事人订立合同都具有各种不同的动机,如购买电脑是为学习所用,在该合同中购买是目的,学习是动机,如果事实上学习本身是一个错误,则属于动机的错误,不应影响的效力,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到交易的安
    2023-03-12
    464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重大误解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对合同的性质、目的、对方当事人等方面存在误解而导致的错误行为。这种误解必须达到使合同对一方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程度,才能构成重大误解。... 更多>

    #重大误解
    相关咨询
    • 如何认定合同签订重大误解,重大误解的情况有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7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主张双方存在重大误解的情形较为普遍,尤其是在签订买卖合同等交易行为中。对合同内容重大误解的认定可以参考如下方面:一、重大误解应当是由于误解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经验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是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失,而非合同相对方的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二、重大误解中的误解应是对合同内容构成重大误解。也就是合同双方的意思表示不一致。三、产生重大误解的合同能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
    • 如何区分重大误解,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重大误解,重大误解的认定标准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23
      重大误解还包括: (1)对标的物品种的误解。如将冷冻机误解为冷藏机。因为对标的物品种的误解属于对合同标的本身的误解,所以将造成合同的目的落空,使误解者遭受重大损失,当归属重大误解。 (2)对标的物质量的误解。如将赝品当作真迹,将合金当作纯金购买,即属重大误解。但仅对标的物的非主要功能或效用发生的误解不属重大误解。 (3)对标的物数量、包装、履行方式、履行地点、履行期限的误解。如果对上述的误解造成了
    • 重大误解的合同有哪些, 重大误解合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该如何处理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06
      一、重大误解的合同有哪些所谓重大误解,根据法律规定,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重大误解合同主要有以下5种:1、对合同性质发生的误解。因为合同的性质往往决定了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例如将买卖合同误解为赠与合同,势必改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从而违背当事人的初衷,因此,对合同性质发生的误解应属重大误
    • 哪些情形属于合同上的重大误解, 应如何处理, 处理合同上的重大误解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09
      一、哪些情形属于合同上的重大误解(1)对合同性质发生的误解。因为合同的性质往往决定了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例如将买卖合同误解为赠与合同,势必改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从而违背当事人的初衷,因此,对合同性质发生的误解应属重大误解。(Z)对对方当事人的误解。在即时清结或不具有人身性质的合同中,对对方当事人的误解一般不构成影响合同效力的重大误解,因为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不会因具体当事人的不同而存在重大改变。但
    • 重大误解如何判断
      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20
      重大误解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对合同性质的误解,这将导致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发生重大变化。 2. 对对方当事人选择的误解,这是合同自由的主要表现。在一些情况下,对方当事人的选择发生错误不会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只要对方同意订立合同并自愿承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就应当依约履行。但在特殊情况下,对方当事人的错误认识也可能构成重大误解。 3. 对标的物体质的误解,如果标的物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