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该怎样区分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
1、概念不同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2、处罚不同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可见,预备犯的主观方面既有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又具有进而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图。但是后者尚未实际展开而只是在犯罪预备活动中间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而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与目的,才是预备犯主观方面主要的内容和特征所在。犯罪预备行为的发动、进行与完成,都是受此种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这是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关键区别所在。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该因素不足以阻碍行为人继续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人也认识到这一点的(排除行为人存在认识错误而构成犯罪预备的情形),应认定为犯罪预备阶段中止。
三、司法解释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对预备犯的处罚上可以轻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对于个别预备犯情节特别恶劣、主观恶性严重、危险性大的,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可以依据刑法的规定,免除处罚。
有关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相关认定,应当从犯罪分子在犯罪事实中进行处理,另外两者的司法判罚结果也是不同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犯罪中止的判罚应当从是否造成了犯罪事实来进行认定,而犯罪预备则是根据犯罪事实的准备情况来处理。
-
犯罪预备与预备中止该如何区分
157人看过
-
区分预备犯罪与犯罪中止:能否有效避免犯罪?
228人看过
-
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在性质上有何区别
126人看过
-
"犯罪预备:中止与犯罪中止的区别及认定"
305人看过
-
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预备
300人看过
-
预备犯罪与犯罪中止可以区别吗
329人看过
-
犯罪预备与预备中止该如何区分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2-031、概念不同。 2、停止的时间点不同。 3、停止的原因不同。 4、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如何区分犯罪预备过中止和已遂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01、犯罪预备: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2、犯罪中止: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则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3、犯罪未遂: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4、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判定犯罪是否既遂,应当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分
-
法律规定中对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是怎样区分的呢?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30一个完整的直接故意犯罪有以下几个阶段:起意阶段、预备阶段、实行阶段、实行后阶段。起意阶段是一种思想的流露,他没有任何的刑法意义,所以起意阶段不构成犯罪。起意阶段与预备阶段的临界点是是否出现危害行为。预备阶段与实行阶段的临界点是是否着手。实行阶段与实行后阶段的临界点是犯罪是否已经结束。
-
如何区分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宁夏在线咨询 2023-03-11一、概念不同: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
-
如何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具体是怎么规定的上海在线咨询 2023-11-111、概念不同。 2、停止的时间点不同。 3、停止的原因不同。 4、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