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税时,含税和不含税的情况都有,含税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是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对工资、薪金所得,在税率适用上,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45%,而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和各项法定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税计算所得是否含税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修正):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n(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n(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n(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n(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n(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n(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n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n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n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
计算个人所得税用得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432人看过
-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标准与个人所得税是否一样
360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扣税标准2022,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429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公式是什么,个人所得税税率有几档
269人看过
-
企业主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企业主个人所得税的含义是什么
434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及其计算方法)
306人看过
-
个人经营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所得税=个人所得所得税率。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0-23个人家庭生产经营收入的个人所得税一般按年度支付,计算方法是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全年应缴纳税额x适用税率-速度计算扣除数。具体计算项目如下:年度应纳税收入=各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允许补充的以前年度损失额适用税率和速度计算扣除数按年度应纳税收入范围选择:年度应纳税收入不超过15000元,适用税率为5%,速度计算扣除数为0:超过15000元,但不超过30000元,适用税率
-
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如何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4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1500元的3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税法第六条的规定。答,首先要明白税率: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X3%+3000X1
-
-
计算的公式的应所得额是含税的还是不含税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6含税和不含税的情况都有,含税是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是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单位为个人负担税款的情形不同,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同的方法如下:单位代纳税义务人负担税款,其收入项目的费用扣除标准一定时的计算,单位代纳税义务人负担个人所得税款的,应将纳税义务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额-速算扣除数)
-
应交所得税计算公式: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天津在线咨询 2021-10-27应缴所得税额=应缴所得税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允许抵免的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正确计算应纳税的前提。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办法,企业应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和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一次性和暂时性差异)在纳税调整明细表中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