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刑法的谦抑性必然要求刑罚节俭,即应当尽量使刑罚节俭,以最小的刑罚成本支出,最大限度地遏制犯罪,尤其是防止刑罚过剩与过度。(20)刑罚的进化历史就是刑罚逐渐谦抑的过程,由对共犯不分主犯与从犯同样对待,到主从犯区别对待的过程也是刑罚谦抑性在共同犯罪中的体现。
从我国刑法史上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对共犯人进行分类和区别对待主犯与从犯,是刑罚谦抑、人道和文明发展的结果。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实行罪刑擅断主义,对共犯处以同等惩罚,甚至实行族诛和株连,追究共犯以外的人,刑罚往往被滥用。直到汉代,我国才开始在某些具体犯罪中注重追究首恶和造意犯的刑事责任,开始萌发区别对待的思想。到唐代《唐律》中最早详细规定了共犯分为首犯和从犯,对从犯减一等处罚,并为其后的宋、明、清朝沿用。但是《唐律》中仍然有某些犯罪不分首从的规定,若本条言皆者,罪无首从,即强盗及奸,略人为奴婢,犯阑入;若逃亡及私度、越度关栈垣篱者,亦无首从。明律、清律都有对谋反、谋大逆、谋叛罪不分首从和株连灭族的规定,并都处以重刑。这说明我国封建刑法对严重危害其统治利益的犯罪,一律严厉惩罚,刑罚的谦抑性仅仅体现在一般共同犯罪上区分首从。建国前后,我们党依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一些单行法规,在共同犯罪中注意区分主犯与从犯,对从犯、胁从犯予以从宽处罚,缩减了对共犯人的处罚。1979年刑法典在借鉴以往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明确规定了主犯与从犯及其不同的处罚原则,即对于主犯应当从重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胁从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尽管1997年刑法典取消主犯从重处罚明确规定,但是在主犯与从犯区别对待、予以不同处罚的精神上是一致的。对全部共犯区分不同情况,予以不同处罚,打击锋芒指向主犯尤其是首要分子,而对从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罚总量上即进一步缩减了。可见,我国刑法按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区分主犯与从犯,是刑罚谦抑性原则在共同犯罪中的必然延伸和贯彻。
-
刑事责任的区分:主犯、从犯与胁从犯
208人看过
-
误伤罪主犯与从犯的刑罚划分
470人看过
-
主要犯罪者与从犯的刑罚各异
323人看过
-
谦抑性原则是什么
173人看过
-
主犯与从犯哪个量刑重
272人看过
-
刑法的谦抑性与单位受贿罪的关系
282人看过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按照是否直接参与犯罪,从犯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帮助犯。... 更多>
-
-
如何区分主犯与从犯,主犯是从犯吗,从犯是否一定要判刑,还是共犯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09主犯与从犯是在同一个共同犯罪的事实中,对于不同罪犯区别,目的是区分处罚的轻重。第一,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第二,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第三,从
-
主犯与从犯有哪些区别,中主犯与从犯如何区分?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8一、主犯与从犯有哪些区别第一,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第二,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第三,从参加共同犯罪的频率来看,多次参加共同犯罪者或者参加全部
-
主要犯罪分子与从犯的区分方法西藏在线咨询 2025-01-14主犯与从犯的区分 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和从犯如何区分认定是一个重要问题。发起共同犯罪的意图即共同犯罪故意是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根本原因,对共同故意的决定性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发起共同犯罪的意图可以被视为共同犯罪的主犯。策划共同犯罪的行为包括选择犯罪目标、制定犯罪计划等,共同犯罪与单独犯罪一样,也有预谋与突发之分。有预谋的共同犯罪通常更易达到既遂,因为共同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策划行为避免了共同犯罪人的盲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