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的法律定位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1:56:49 76 人看过

在当前严峻的信访形势下,加之信访工作承载着政府和社会极其重要的价值期许,可能我们一时还难以冷静地就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但是,如何在法律上对信访活动的性质进行定位,以便在信访“浪潮”扑面而来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应对态度,已经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法律上定位信访的性质,要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信访是不是一种权利,或者说是不是一种独特的权利形态。按照“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的法理,如果信访是一种权利,那么在法律上就必须有相应的保障和救济机制;如果是一种与其他权利不同的独特的权利形态,那么还应该有专门的保障和救济机制。实践中各政府机关制定专门的信访条例,以及力求建立专门的“信访工作机制”的做法,从权利形态和权利救济的角度看,显然凸现的是信访作为一种独特权利的思路。

信访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这一点无可置疑,但信访是不是一种独立的权利呢?按照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信访工作条例》第2条的规定,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从此规定看,“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是“信”或“访”的信访方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是“信”或“访”的信访内容。从权利形态的角度分析,信访能不能构成一种单独的权利,取决于其内容,单纯的、无内容的“信”或“访”的行为,不构成权利,或者说没有成为法律权利的必要。有关机关对信访的“依法处理”,处理的应该是信访的内容,是信访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而非“信”或“访”的行为。应该说,在以往的信访工作中,无论是信访者还是接访者,都存在注意处理信访行为胜过甚至遮蔽处理信访内容或问题的不足,只是表面的“人回事了停访息诉”。

信访不是一种空洞的行为方式,信访是有内容的,但是,信访的内容是否能够使它当然地成为一种独特的权利形态、从而在权利分类上非重复地被称之为“信访权”呢?答案可能并不那么简单。如果我们把信访条例中设定的信访内容与宪法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做一个比照,那么会发现信访行为所行使的“信访权”,并不是一种新的、独特的权利形态。例如,宪法第35条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41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法人权、申请再审权、申诉再审权等各种诉权。如此种种,足以使我们得出结论:信访是一种行为,是行使权利的方式,行使的是宪法和法律上已经确立的各种权利,如言论自由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检举权、申请再审权,等等;信访本身并不构成一种独特的权利形态,如果说有什么“信访权”,那也不过是对上述宪法和法律上的既定权利的一种概括或笼统的表述。

澄清信访的法律性质,对其进行明确的法律定位,对于“做好信访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制度建设,意义重大。

首先,澄清信访的法律性质,有助于我们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识别信访活动的意义。由于信访活动包含了公民或组织的多项权利,而且这些权利在种类性质上还有质的区别,有的属于立足公共利益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权利,有的属于立足自身合法利益的控告、申诉、请求的权利,因而对于信访活动的意义应该结合具体的信访行为作出有针对性的客观评价。尽管任何法律权利都有其合法正当性(不一定是正当合法性),都需要认真地予以尊重和切实地加以保障,但是不加区分、笼而统之地说信访具有体现和保障公民或组织政治参与、民主监督和权利救济的意义,则可能使我们在具体的信访工作中不堪其重,使相关的制度建设、规范化操作难以合理有效地展开。统计数据表明,现阶段信访活动的主要成分或显性表现是个人或组织的权利救济问题,而这样一类问题之所以使信访工作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在认识上不加区分地赋予信访工作重大的政治使命,把信访工作与尊重和保障公民或组织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简单对接有关。

其次,澄清信访的法律性质,有助于我们合理有效地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信访工作对于构建良好政制、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具有复合而重大的价值,但这样说并不一定意味着实现这些政治和社会价值必须在制度上建立独特或专门的“信访工作机制”。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信访权”确指的是宪法和法律上一些既定的权利,而在这些权利的保障和救济上并不是没有相关的组织制度和程序机制,因而“加强信访工作”并不是要在制度建设上“平地起高楼”,不是“要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加强信访工作,切实保障信访行为所关涉的宪法和法律权利,当然需要制度机制的设计和完善,只是不必一定要另辟蹊径、另起炉灶地在规则、机构、程序等方面创制出一套所谓的“信访工作机制”。比如,在公民或组织的批评权、建议权、控告权、申诉权等方面,都有相应的保障制度和程序,其中包括政府保障机制、人大保障机制、司法保障机制、社会舆论保障机制等,且各自具有特点和不同的分工要求。加强信访工作关键在于使既成的、常规的权利保障机制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要把信访工作、“停访息诉”工作“纳入人大监督”,“纳入司法程序”,不加辨析、望文生义地追求建立独特的“信访工作机制”,必然造成制度设计和运作上的混乱和不和谐。

第三,澄清信访的法律性质,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目前围绕加强信访工作所进行的制度实践的合理有效性。例如,目前一些地方的法院在追求“停访息诉”的过程中,推出了“信访案件终结制度”——设计建立专门的组织和程序,解决“上访老户”缠诉缠访问题。这种做法固然有其理由,但从司法制度建设的角度看,显然有刻意追求“信访机制”独特性的弊端。因为我们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对当事人起诉、上诉、申请再审、申诉再审等有完整的制度设计,如能切实贯彻,完全能够满足信访工作中权利救济的要求。在此情形下另设所谓的“信访案件终结制度”,必然是出自制度合理构建之外的原因或压力,从而必然造成制度建设的紊乱。另外,信访行为以相关的宪法和法律权利为基础,是权利的体现,任何制度或程序都无法在一般意义上终止或消灭权利,但是,对于“接访者”来说,当面对具体的信访行为或权利诉求时,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依法给出终结性的答案,甚至说“不”。

信访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也的确感受到了“信访洪峰”所造成的压力,对此我们必须有冷静的思考,在澄清信访活动的法律性质并作出明确的法律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制度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张志铭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11: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国务院相关文章
  • 对于外国人的信访事项适用什么法律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信访事项的处理,适用的是信访条例的规定,外国人也可以依法进行信访。《信访条例》第十四条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第五十条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信访事项的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越级上访最新规定1、国家信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简称
    2023-04-13
    412人看过
  • 对于外国人的信访事项适用什么法律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信访事项的处理,适用的是信访条例的规定,外国人也可以依法进行信访。《信访条例》第十四条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第五十条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信访事项的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越级上访最新规定1、国家信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简称
    2023-06-01
    143人看过
  • 上海非法信访入罪的规定是什么?
    一、上海非法信访入罪的规定是什么?如超过信访条例规定的人数,而且在政府部门进行无理滋扰,或者围攻信访接待人员的,而且性质比较严重的,这样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二、寻衅滋事罪主观特征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犯罪动机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在寻衅滋事活动中的行凶伤人、抢夺财物、毁坏公物、侮辱
    2023-04-13
    461人看过
  • 非法信访寻衅滋事有哪些法律条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了寻衅滋事犯罪的四个客观行为要件。1、首先,我们在适用第二百九十三条第四款时的确应该考察犯罪嫌疑人是否有闹事行为,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公共场所的具体情况对“闹事”、“秩序严重混乱”进行考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应当根据公共场所的性质、重要程度、受影响程度等因素综合对秩序混乱等问题作出判断。2、典型闹事行为,但其在多次因非正常上访被行政处罚之后仍上访,其行为具有个人的滋事性和对公权力的挑衅性;另外到北京天安门、中南海等地非访,其行为给敏感区秩序维护造成的压力,给国家形象造成的损坏是无法估量的。故认为在多次被给予行政处罚后仍不断进京到敏感地区上访的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四款之规定,符合寻衅滋事犯罪的客观行为要件。3、其次,关于在政府门前的
    2023-04-13
    422人看过
  • 信用卡逾期会走访单位吗
    一、信用卡逾期会走访单位吗信用卡逾期会不会去公司找人,要看逾期金额和逾期时间,要是逾期时间比较短,金额少,不一定会上门,只会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催收。要是超过3个月不还款的,欠款金额比较大的,去公司找人的几率会比较大。不过不管会不会上门,信用卡逾期后果都是比较严重的,像会影响信用卡后续使用,产生的逾期记录会上报征信记录,还会收取违约金,按万分之五的利率收取罚息,甚至有可能被抓去坐牢。二、信用卡逾期说上门走访怎么处理1、不要躲避催收人员:遇到银行催收人员上门催收的,如果催收人员态度良好,不要和催收人员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也不要玩“失踪”,因为只要你逾期后每个月照常还款,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2、和银行协商还款︰如果个人的经济能力有问题,不能全部还款,可以和银行协商还款,要求银行延长还款期限,或者降低利息,但一定不要躲避银行的催收,这样的话信用卡利息只会越来越大了。三、信用卡逾期会有什么影响1、产
    2023-05-17
    195人看过
  • 信用卡透支会走访单位吗
    一、信用卡透支会走访单位吗信用卡透支走访单位是真的,具体方法如下:1、不要躲避催收人员:遇到银行催收人员上门催收的,如果催收人员态度良好,不要和催收人员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也不要玩“失踪”,因为只要你逾期后每个月照常还款,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2、和银行协商还款︰如果个人的经济能力有问题,不能全部还款,可以和银行协商还款,要求银行延长还款期限,或者降低利息,但一定不要躲避银行的催收,这样的话信用卡利息只会越来越大了。二、信用卡逾期会有什么影响1、产生信用卡逾期违约金;2、逾期利息;3、不良信用记录;4、恶意透支的刑事责任;5、信用卡逾期还款记录会被记入央行征信系统,生成不良信用记录;6、若逾期数额较大,银行将直接起诉持卡人信用卡诈骗及恶意透支。三、信用卡逾期被起诉怎么办1、置之不理造成的后果如果持卡人不应诉也不协商,很可能被法院强制执行,成为失信人,即常说的“老赖”。祸及子女是谁都不愿看到
    2023-05-14
    245人看过
换一批
#国家机关组织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国务院
    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 更多>

    #国务院
    相关咨询
    • 村民信访法律规定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30
      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受理信访事项后,应当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或者部分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或者部分支持;(二)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三)请求事由缺乏法律依据无法解决的,告知信访人,并做好解释工作。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
    •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法规规定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4
      《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①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②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③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④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 非法信访法律解释
      陕西在线咨询 2021-12-11
      根据《信访条例》,非法上访是:(1)非法聚集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封锁、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堵塞、堵塞交通;(2)携带危险品、控制器具;(3)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4)留在信访接待场所,或者遗弃不能照顾自己的人;(5)煽动、串联、胁迫、财产诱导、幕后操纵他人或以信访的名义赚钱;(6)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 缠访闹访处理法律规定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9-16
      无理缠访闹访,情节严重的话会涉嫌1、。2、。3、。4、。5、。《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缠访闹访解决法律规定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9-07
      无理缠访闹访,情节严重的话会涉嫌1、。2、。3、。4、。5、。《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