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产取得所有权的方式如下:
1、依法律行为而取得。
(1)双方法律行为(如基于买卖合同、赠与合同、互易合同而为的“交付”);
(2)单方法律行为(如受遗赠)。
2、依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而取得所有权。
(1)继承,包括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2)法院判决、强制执行;
(3)公用征收、没收、罚款;
(4)收取利息。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利息所有权一般由原物所有权人取得;但所有权与用益物权分离的应由用益物权人取得;
(5)所有权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所有权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6)无人认领的遗失物、漂流物、失散的饲养动物。无人认领的遗失物、漂流物、失散的饲养动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7)无人继承的遗产。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财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集体组织所有;
(8)先占。先占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
(9)添附:附合;混合,混合而成的新物,由原物价值较大的一方取得所有权;若原物价值相当,则发生共有;加工,加工物所有权的归属,按照加工所生成的新价值是否大于原物价值而定:大于者,由加工人取得,否则,由原物所有人取得;
(10)善意取得: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以合理的价格受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四条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百二十五条
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的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动产所有权移转中的交付(四)
外,是一种具体的事实行为。笔者以为这是一种立法的趋势。
3、德国民法典上的交付
罗马法在德国的复兴较晚,德国因其特殊的经济背景和传统,素以绝对主义著称,国家对于私人交易活动之介入,实属平常。故其采取了一种与法国法截然不同的模式对罗马法上的交付制度加以继受,学者称其模式为物权形式主义。但这种立法体例的产生并不是德国立法者的独创,其与德国理论研究的成果是紧密相连的。德国法学学者独创出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又抽象出物权行为的理论,堪称对民法理论的重大贡献。德国民法典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编纂是深受这些理论研究的影响的。
德国历史学派创始人、著名的罗马法学家萨维尼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法律行为概念和理论精确化,同时在《现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创立了与法律行为概念有属种关系的物权行为概念。他指出:交付是一个真正的契约,因为它具备契约的全部特征,它包括双方当事人对占有物和所有权转移的意思仅该意思表示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交付是不足够的,因此还必须加上物实际占有取得作为其外在的行为,但这些都不能否认其本质是契约该行为的契约本质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场合被忽略了,(它)是一个与任何买卖契约完全不同的契约,只有通过它才能成交。萨维尼据此对交付行为的分析提出了物权行为理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萨氏认为一个完整的交付是由对占有物和所有权移转的意思表示与物实际占有取得作为其外在的行为所构成,仅一个意思表示还不能构成完整的交付。一个完整的交付其实就是一个物权契约(物权行为),交付成了所有权移转的关键性因素,甚至基于错误的交付也是完全有效的。交付行为包括了所有权移转的意思表示和交付的具体行为,掩盖了债权合意,地位空前绝后。如此看来萨氏所谓的交付(物权行为)与罗马万民法上的交付有几分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萨氏把对占有物和所有权转移的意思抽象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物权合意。因此说萨氏是在包含所有权移转意义上来使用交付概念的。
我们来看看德国民法典上的规定,其第929条规定:转让动产所有权,需所有权人将此动产交付于受让人,并就所有权的转移由双方成立合意,受让人已占有该物的,仅需转移所有权的合意即可。从法条可以看出,一项动产所有权的移转要符合以下要件:
(1)事先达成移转所有权的合同——债权行为。
(2)交付的具体行为。
(3)尚须当事人就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作成一个独立于买卖契约之外的合意,此合意是以物权的变动为内容,学说上称之为物权合意。因此,交付在这种模式中是必备要件,非经交付不发生所有权移转的效力。其实在这里德国学者已修改了萨氏的物权行为理论,把交付行为从物权契约中独立出来,仅仅指移转占有。当然,有学者对此德国条文的翻译提出了质疑,认为此处的交付应译为移交,这也恰恰说明交付在这里的含义就是移转占有。
4、瑞士民法典上的交付
1907年瑞士民法典第714条规定:动产所有权的转移,应将占有移转于取得人。显然,瑞士民法典上交付仅在移转占有意义上使用,应将占有移转于取得人说明其把交付作为动产所有权移转的要件之一。但交付之外是否还须有物权合意,该物权合意是否为无因性,瑞士民法创始人EngenHber虽对德国民法深有研究,但对此问题态度仍故意暧昧,瑞士法学界意见亦不相同,实践中也无定论。如此看来,瑞士民法典虽产生于德国之后,学者对物权行为也熟有所闻,但法典仍未对其加以肯定,却采取与奥国相类似的做法,个中原因令人深思。但我们仍然可以说交付在瑞士民法上直接体现为移转占有
-
动产所有权什么时候取得,动产所有权取得需要交付吗
328人看过
-
财产所有权的是如何取得的?
497人看过
-
合同货物所有权如何取得
247人看过
-
无主物的所取权如何取得
67人看过
-
不动产权,如何进行善意取得?
286人看过
-
动产和不动产所有权都是要登记才取得吗
341人看过
遗嘱继承又被称为指定继承,是与法定继承完全不同的一种遗产继承方式,主要针对被继承人在生前订有有效遗嘱的情形。 无论是遗嘱继承还是法定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分割程序都必须满足被继承人死亡这一法律事实,这就是遗嘱继承的执行效力。... 更多>
-
2022年如何取得机动车所有权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131、以登记行为确定车辆所有权。 2、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财产所有权取得:原始取得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7原始取得是指所有权首次产生或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意志而取得物的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根据法律的规定,原始取得的方式主要有:第一、生产。这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新的财产进而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的方式。第二、先占。这是指民事主体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先占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标的须为无主物;标的须为动产;行为人须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物。第三、添附。这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因一定
-
继承不动产,如果取得不动产所有权怎么办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25动产物权的设立,就是在动产上设立以动产为客体的权利:所有权、质权、留置权等。动产物权不采用不动产物权以登记为要件的取得方法,世界各国一般皆以交付作为其取得方法及成立要件。在具体方法及法律效果上又有两种不同规定,一为交付公示主义,即规定未经交付,动产物权的让与仅在当事人间产生效力,但不得对抗第三人;另一为交付要件主义,即使在当事人之间也不产生效力。依让与以外的权利原因取得动产物权时,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
无主物的所有权如何取得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151.人们捡到无主物时如果确定该遗失物是无主物的,拾得人不能获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在捡到无主物的情况下一般及时的归还给所有者,如果在没有返还渠道的应当交由公安机关。 2.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
房屋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有哪些形式?如何取得房屋所有权?江西在线咨询 2023-06-11所有权的继受取得又称为所有权的传来取得,是指基于一定法律事实,依赖于他人意思表示而取得物权。如因买卖、赠与取得物的所有权。 1.买卖合同。民事主体双方达成协议,出卖人一方将出卖财产交给买受人一方所有,买受人接受此项财产并支付价款。通过买卖,由买受人取得了原属出卖人的财产所有权。 2.赠与、互易。赠与人自愿将其财产无偿转移给受赠人,一方以金钱之外的某种财产与他方的财产相互交换,也可导致所有权的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