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型抢劫犯罪中亦存在未遂形态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1 17:16:29 254 人看过

转化型抢劫犯罪亦可以存在未遂形态。转化抢劫犯罪的一般前提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但并不以盗窃、诈骗、抢夺等前期行为作为构成犯罪必然前提。

[裁判要旨]

抢劫犯罪是否得逞是以抢劫罪的侵犯财产和人身权益双重客体的程度为标准的,既未劫得财物,亦未致人轻伤以上犯罪结果的是未遂。转化型抢劫犯罪亦可以存在未遂形态。

案号:(2006)闸刑初字第870号

[案情]

被告人穆*金,男,1959年2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回族,小学文化。

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穆*金犯抢劫罪,向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庭审中,公诉机关补充认定穆抢劫系未遂。

被告人穆*金否认起诉指控的事实,辩称自己正好路过现场,既没有盗窃,也没有殴打过民警。

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穆*金与其同伙于2006年7月13日晚9时40分许,在上海市天目路不夜城绿地东北角的绿化坡道处,撬窃杨某的一辆价值人民币56元自行车时,被路人乔某发现,乔随即报告了正在值勤的公安民警戴某、徐某。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穆*金正用螺丝刀和砖块撬砸自行车车锁,即上前抓捕。其间,穆挥拳击打戴某,拗戴的手臂,将其摔倒在地,后又拗徐的手和手臂,致戴某左手小指关节损伤,徐某左手食指关节损伤,经鉴定,均构成轻微伤。

[审判]

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穆*金秘密窃取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依法应予惩处。穆*金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是犯罪未遂,可比照既遂犯依法减轻处罚。被告人穆*金的辩解与查明的事实不符,不予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二十三条和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于2006年9月21日作出判决:被告人穆*金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犯罪工具予以没收。

判决后,被告人穆*金没有提出上诉,检察院亦未抗诉,该案已发生法律效力。

[评析]

本案的焦点:转化型抢劫犯罪中是否存在未遂形态。

一、抢劫犯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犯罪是否得逞是以抢劫罪侵犯的财产和人身权益双重客体的程度为标准的,未劫得财物,亦未致人身伤害结果的是抢劫未遂。

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05]8号《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两抢意见》)第十条规定,抢劫犯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具备劫取得财物或者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结果的,均属抢劫既遂。同时规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八种处罚情节中除“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这一结果加重情节之外,其余七种处罚情节同样存在既遂、未遂的问题。由此可以解读出:一般抢劫罪侵犯的主要客体通常是财产权利,刑法将之规定在侵犯财产罪中,故应以是否抢得财物为既遂与未遂标准。即抢得财物,没有伤人,为既遂;没有抢到财物,也没有伤人,或者没有抢到财物,致人轻伤的,均为未遂。但是,当抢劫行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时,其社会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侵犯人身权利方面,而侵犯人身权利成为主要的犯罪客体,无论抢到财物与否,都应属于抢劫既遂。所以,该《两抢意见》是符合刑法关于犯罪既、未遂的构成理论,并解决了实务中诸多争议问题,但未对转化型抢劫犯罪中是否存在未遂形态作进一步阐释。

二、转化型抢劫犯罪亦可以存在未遂形态。转化抢劫犯罪的一般前提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但并不以盗窃、诈骗、抢夺等前期行为作为构成犯罪必然前提,这已在司法实务界形成共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早在1988年3月16日《关于如何适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修改后的刑法为第二百六十九条〉的批复》就明确作出了规定。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两抢意见》第五条规定再次解释了《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构成转化型抢劫的条件。该条这样规定,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未达到“数额较大”,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但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处罚:(1)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2)入户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在户外或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3)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4)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的;(5)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见,轻微伤以上后果是可以作为转化型抢劫犯罪中的转化条件的,与普通抢劫犯罪的既遂标准之致伤后果必须是轻伤以上相比较,构成的“门槛”要低一些。既然实施了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的盗窃、诈骗、抢夺三种行为,虽未达到“数额较大”,但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是可以转化型抢劫罪定罪处罚的。只是如果没有获得财物,所实施暴力致伤结果仅为轻微伤的,根据《两抢意见》第十条规定的内容可以推断,应属犯罪未遂。所以,转化型抢劫犯罪在一定条件下,同样是可以存在未遂形态的。该标准在转化抢劫犯罪中亦能适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7日 03: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转化型抢劫犯的犯罪成立与犯罪形态应分别认定
    2007年12月7日下午,王某在网吧将正在上网的雷某的手机盗走,当即被雷某发现。雷某立即追赶并大喊“抓小偷”。王某在网吧门口被雷某拦下后,将手机扔给雷某就准备往外逃,雷某和闻讯赶来的网吧保安刘某不放王某离开,王某就掏出跳刀,对参与拦截他逃跑的网吧保安刘某进行威胁。后王某被扭送至公安机关。经鉴定,雷某手机价值1500元,达到盗窃罪定罪数额。■分歧本案中,王某在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当场以暴力威胁抓捕人员,已构成抢劫罪,这一点不存在异议。本案争议焦点是王某所犯抢劫罪是否已经既遂,对此有以下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立法本意,转化型抢劫罪一经转化就既遂,根本不存在未遂形态。立法者规定转化型抢劫罪的目的在于严厉惩罚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让其犯罪性质从处罚较轻的盗窃、抢夺、诈骗罪转化为处罚较重的抢劫罪。行为人一旦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其
    2023-05-31
    403人看过
  • 转化型抢劫犯的犯罪成立与犯罪形态应分别认定
    2007年12月7日下午,王某在网吧将正在上网的雷某的手机盗走,当即被雷某发现。雷某立即追赶并大喊“抓小偷”。王某在网吧门口被雷某拦下后,将手机扔给雷某就准备往外逃,雷某和闻讯赶来的网吧保安刘某不放王某离开,王某就掏出跳刀,对参与拦截他逃跑的网吧保安刘某进行威胁。后王某被扭送至公安机关。经鉴定,雷某手机价值1500元,达到盗窃罪定罪数额。■分歧本案中,王某在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当场以暴力威胁抓捕人员,已构成抢劫罪,这一点不存在异议。本案争议焦点是王某所犯抢劫罪是否已经既遂,对此有以下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立法本意,转化型抢劫罪一经转化就既遂,根本不存在未遂形态。立法者规定转化型抢劫罪的目的在于严厉惩罚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让其犯罪性质从处罚较轻的盗窃、抢夺、诈骗罪转化为处罚较重的抢劫罪。行为人一旦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其
    2023-05-31
    469人看过
  • 轮奸犯罪中能否存在未遂与中止形态
    即使共同犯罪人中有人已经中止了犯罪对于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共同故意的范围内,应作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根据规定,正由于强奸罪所固有的特殊性,即部分共犯的中止效力不能及于其他共犯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即中止的时间性、自动性、彻底性和有效性。在实践中,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中止的成立,缺乏有效性,由于行为人实行行为的不可替代性。而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构成犯罪中止,应以阻止其他实行犯继续实施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为主要条件;帮助犯和教唆犯的中止则从属于实行犯,若遇帮助犯和教唆犯独立于实行犯中止的场合,被告人曾某行为的既遂效力不能及于被告人黄某,故不能构成中止,因此,在同为实行犯的简单共同犯罪中,其自动放弃了只有他才能亲自完成的奸淫行为,虽然他的放弃并不能阻止其他共同犯罪人的奸淫既遂,但因强奸行为所固有
    2023-02-18
    354人看过
  • 转化型抢劫罪的情形
    转化型抢劫是由盗窃、诈骗、抢夺在特定条件下转化为抢劫罪的一种特殊情况,其转化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必须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行为,这是转化的前提。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的行为,主要是指已经构成上述三种犯罪的行为,但也不排除尚未达到构成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法定“数额较大”,但使用暴力程度非属于抢劫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仍应以本条处理。二、必须是在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过程中,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当场”主要是指犯罪的作案现场。另因犯罪分子为逃脱、逃离现场而被人发现后紧追不舍,这过程也属于“现场”的延伸,也应视为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是指犯罪分子对抓捕的人故意实施殴打、伤害等危及他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或以立即事实这些行为相威胁。如果暴力程度显著轻微或者无使用暴力加害他人的意图,只是为了挣脱抓捕而使用轻微反抗行为的,可不认为是使用暴力,仍按原罪论处。三、使用暴
    2023-03-14
    157人看过
  • 转化型抢劫既遂、未遂如何认定
    1、转化型抢劫罪既然被立法者拟制为抢劫罪,自然要用抢劫罪的既遂、未遂标准来衡量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未遂形态。2、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并未成功劫取财物,也没有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应当认定为抢劫罪未遂。3、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属既遂。一、诈骗立案标准诈骗立案标准是被骗金额达到2000元以上可以立案。其判刑如下:1、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惯窃、惯骗或者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3、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处罚。二、抢夺他人财物未遂后进行胁迫怎么处罚?抢夺他人财物未遂后进行胁迫按照抢劫罪定
    2023-03-04
    100人看过
  • 抢劫罪存在未遂吗
    抢劫罪有未遂状态,区分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应当以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否具备,即法定的犯罪结果是否已经造成为标准。以行为人的抢劫是否非法占有了公私财物为标准,已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为既遂,尚未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是未遂。一、抢劫多少钱判刑1、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因此,只要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应当立案。抢劫罪是行为犯,刑法对构成抢劫罪没有规定数额、情节方面的限制,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无论是否抢到钱财,也不论实际抢到钱财的多少,原则上都构成抢劫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2、抢劫罪的的目的行为是强行劫取公私财物。强行劫取财物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当场直接夺取、取走被害人占有的财物;二是迫使被害人当场直接交出财物。3、判断犯罪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
    2023-03-05
    21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转化型抢劫犯罪中亦存在未遂形态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16
      转化型抢劫犯罪亦可以存在未遂形态。转化抢劫犯罪的一般前提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但并不以盗窃、诈骗、抢夺等前期行为作为构成犯罪必然前提。
    • 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是什么, 转化型抢劫罪是否存在中止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04
      转化型抢劫犯罪不存在犯罪中止形态,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转化型抢劫罪就是既遂。从犯罪形态角度分析,转化型抢劫罪只有既遂、未遂、中止三种形态。我们从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条件来分析:一是行为人先实施了盗窃、抢夺、诈骗行为;二是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三是实施暴力或以暴力威胁的目的是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根据上述三个要件,首先,转化型抢劫罪已实行了盗窃等先行行为,且具备
    • 转化型抢劫罪中既遂与未遂的区别?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2-05
      1、转化型抢劫罪中既遂的认定为行为人有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未遂的认定应当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
    • 犯罪未遂形态类型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27
      犯罪未遂本身就已经构成犯罪。未遂只是犯罪中得一种形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 未遂抢劫罪与转化型抢劫罪的判定标准?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5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追求的非法利益、状态或者结果,不是指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而是指故意犯罪中,行为人通过实现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后,所进一步追求的某种非法利益、状态或者结果。转化型抢劫罪中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窝藏赃物是指行为人通过转移、隐匿的手段保护盗窃、诈骗、抢夺所得的公私财物,不被恢复到原有状态。抗拒抓捕是指犯罪分子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