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
被告人某甲,男,31岁,工人。
某甲多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被抓获。某甲家族中有精神病史,但其本人精神一直正常。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某甲精神分裂,失去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二、问题
1、犯罪时精神正常,犯罪后患精神病失去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2、对犯罪后未经审判或审判正在进行中患精神病者,应如何处置?
三、研讨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内容是犯罪能力,而不是刑罚能力。犯罪能力,是指在实施犯罪行为时,行为人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刑罚能力,即受刑能力,是指行为人在接受刑罚惩罚时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刑罚能力,是西方刑法学*派从防卫社会的目的出发提出的刑事责任能力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刑事责任的本质是社会责任,即对具有人身危险性的人应当采取适当的社会防卫措施。因此,刑事责任能力并不是行为人构成犯罪的能力,而是一种受刑能力,即通过处以刑罚可达到防卫社会的刑罚目的的能力。刑罚能力不是犯罪成立的要件,而是区别适用社会防卫措施中的刑罚还是保安处分的标准。对于有刑罚能力的,施以刑罚;对于无刑罚能力的,应施以保安处分。
某甲在实施盗窃行为时,无精神病,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所以某甲对其盗窃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是,某甲在庭审过程中精神分裂,失去了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那么对某甲能否继续审判并定罪量刑呢?对于这种在有责任能力的状态中实施犯罪、但在法院判决前已患精神病因而丧失责任能力者的刑事责任追究问题,一些国家的刑事立法作了明确的规定。例如,1960年《苏俄刑法典》第11条第2款规定:“对于虽然在有责任能力的状态中犯了罪,但在法院判决前已患精神病而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人,也不得适用刑罚,对于这类人,根据法院决定可以采用医疗性的强制方法,待他痊愈时再处以刑罚。”1996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21条第2款规定:“对处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状态中实施刑事法律所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人,法院可以判处本法典规定的医疗性强制方法。”1961年《蒙古刑法典》第7条第2款也有类似的规定。另一些国家的刑事立法对此未作明确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都暂时中止审理而待其责任能力恢复后再予以刑事追究。我国刑法对此虽然没有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仍然必须考虑某甲丧失应诉能力和刑罚能力的情况。某甲在庭审过程中精神分裂,失去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能否定其精神正常时候的犯罪,但是他已经失去了应诉能力和刑罚能力,所以不能对某甲继续进行庭审并进而定罪量刑以及行刑。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暂时中止对某甲的审判,待其精神恢复正常,具有了应诉能力和刑罚能力以后,再行起诉和审判。当然,如果待某甲精神恢复正常时,其盗窃罪已过追诉时效,就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
精神病患者犯罪后果几何?
318人看过
-
精神病人犯罪负责任吗,如何认定间歇性精神病人的责任
355人看过
-
精神病患者的法律责任应该如何界定?
234人看过
-
精神病患者被打后如何量刑
274人看过
-
精神病患者犯罪行为如何评估量刑
433人看过
-
精神病患者犯罪认定的难点与挑战
223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精神病犯罪如何认定精神病犯罪责任如何区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29一、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类精神病人经法定程序鉴定后,无需负刑事责任,但责令家属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医疗; 二、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类精神病人是间接性发病的,需负刑事责任; 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类人是尚未完全丧失控制自己行为的,应担负刑事责任,但可视情形减轻或从轻处罚。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
-
舅父患了精神病了解下精神病犯罪刑事责任有何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21精神病患者犯罪根据不同情况下考虑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
刑法案例精神病患者持刀伤害罪刑事责任认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4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为这时他具有与正常人同样的行为能力;而在其发病期间丧失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时候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间歇性精神病人,以及其在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时候是处于精神正常状态还是处于精神病发病状态,也必须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鉴定。
-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患者如何去鉴定呢?北京在线咨询 2023-04-05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法医鉴定,以鉴定结论为准。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应否负刑事责任,关键在于行为时是否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第二,行为时是否有辨认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据行为人的供述来确定,也不
-
死后精神病患者为了精神病患者提供心理费用而犯的杀人罪应该怎么承担刑事责任?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06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可以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在犯病时犯故意杀人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