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拟立法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4:05:10 408 人看过

行政诉讼面临三难,最突出的是立案难。2013年1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时表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产生纠纷,行政机关不愿当被告,法院不愿受理,导致许多应当通过诉讼解决的纠纷进入信访渠道,在有些地方形成了信访不信法的局面。

为此,明确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扩大受案范围、明确可口头起诉以方便当事人行使诉权、强化受理程序约束、明确人民法院的相关责任草案从多个方面作出了修改,旨在进一步通畅行政诉讼的入口。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引来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家一致认为,这样修改,有利于百姓用诉讼手段解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整个社会降压。但是,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的空间依然存在。

提起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仍可进一步扩大

只要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权益的,公民就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对于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侵犯的当事人而言,要想提起行政诉讼,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权益,须迈过去的第一道坎儿便是符合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道坎儿并不那么容易迈过。据统计,每年因为行政纠纷引发的信访高达400万至600万件,而通过行政诉讼途径解决的只有10万件左右,从中可以看出立案难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其江在审议时说。

为此,草案进一步扩大了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将行政机关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行政机关侵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征用财产、摊派费用,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等纳入受案范围。

即便如此,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受案范围仍然可以进一步扩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指出,所有行政机关实施的行为,只要对相对人利益产生了影响,对公共利益产生了损害,都应该接受司法监督,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此,建议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建议把行政合同纳入受案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明雯说,当今社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行政合同自然大量存在。由于它具有明显的公权力属性,判断其是否有效、合法、可撤消、是否履行等,难免涉及行政行为的效力和合法性的判断,进而必须通过公法规则予以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大量行政合同案件虽然被起诉到法院,但是法院对于是否受理的做法各不相同,审理的规则和裁判也不一致,亟须规范。

受案范围不应该仅限于草案规定的人身权、财产权,还应包括受教育权、劳动权等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恒说,比如,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现在很多地方择校热,实际上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有关,很多学校师资力量确实比较薄弱。为此,政府就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尽快改变学校的薄弱状态,如果政府不作为,就直接影响到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因此,他建议修改为:只要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权益的,公民就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此外,受案范围的规定方式也是热议的焦点。关于受案范围,现行行政诉讼法采取的是正面列举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具体、清楚,便于操作、可掌握,但缺点是难免挂一漏万,缺少灵活性,无法根据现实需要和理论发展及时调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莫文秀建议,凡是受理的,作出概括的原则规定,不受理的,以负面清单一一列举。

解决立案难,要在审判体制改革上着力

逐步探索建立专门的行政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受案门槛窄,只是立案难的一个原因。在现实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仍然存在有案不立的现象,该批准的申请不批准,该调查的证据不调查,该减免缓的诉讼费不减免缓,该开庭审理的不开庭审理等现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的审判人员自视为诉讼法的执法主体,认为行政诉讼法是当事人应该遵守的,自己可以凌驾其上,进而把自由裁量权变成了为自身谋取方便和利益的权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董中原说。

与此同时,在现行司法体制下,行政权力对司法审判的干预,导致行政诉讼案件难受理,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曾经调查一个市,2010年到2012年行政案件受理率分别为38.5%、39.12%、35.19%,不予受理的案件数量最高达17282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修福金说,数据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被百姓总结的三不,即不收案件材料、不出法律文书、不予立案。

为此,草案强化了法院的受案程序。比如,增加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起诉状时当场予以登记,并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起诉状内容欠缺或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受理。

草案还对法院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对于不接受起诉状、接受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专家纷纷表示,作出这样的规定,意味着法院从开始接到起诉状到作出立案与否的裁决,都置于法律的监控之下。我们主要是想从制度的完整性上设计,从开始到最后作出全面细致的规定,保证行政诉讼入口的畅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表示,如此一来使得各诉讼主体都有法可依。

立案难的深层次原因是审判体制问题,如果不从体制上解决问题,修改的条文再多,执行效果也未必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说,比如,此次草案提出了提级管辖。但是,现在的县法院不仅没办法判县政府败诉,也没办法判乡政府败诉,其原因在于县法院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观点也得到理论界的支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认为,行政审判体制与行政区划重合,导致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难以落实。因此,我国应该逐步探索建立专门的行政法院,负责审理行政案件和审查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为的行政案件。可以考虑行政法院与地方行政区划相分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案件数量、人口多少等因素设立高级行政法院、中级行政法院、基层行政法院。地方各级行政法院都隶属于最高法院,受最高法院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除了受案范围、受案程序外,一些专家学者还对口头起诉、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交叉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应松年还就可诉对象问题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不但要求行政机关做好治理工作,其他社会组织也应该参与治理。由此,村委会、居委会等社会组织就成了具有公共行政性质的社会组织,也应该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19: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土地承包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中,哪些案件不得立案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3、内部人事管理行为;4、法定终局裁决行为;5、刑事司法行为;6、行政调解行为与法定行政仲裁行为;7、不具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8、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9、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行政诉讼中能申请回避的情形有哪些行政诉讼中能申请回避的情形是,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人民
    2023-07-02
    69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修正:让“民告官”渠道更畅通二次审议稿着力解决“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
    25日,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让民告官更加容易立案、让行政首长出庭,改变行政复议维持会现象二次审议稿作出重要修改,着力解决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这次修法对于促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将要确定的依法治国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说。亮点一:告政府不要求具体行政行为河南一家酒店职工反映,工商局仅凭个人提供的虚假材料,就将属于职工的酒店过户给他人。职工为了维权,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结果是法院不予立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修福金调查,由于地方政府直接或者隐性干预,大量符合行政诉讼标准的案件得不到受理。根据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专家介绍,当时立法中用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主要考虑是限定可诉范围。但有的法院为具体行政行为设定标准,
    2023-06-06
    390人看过
  • 中国将确立威慑机制破解判决执行难
    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指导帮助各高院对其辖区的中基层法院全面开展培训工作,到2006年底全国法院培训人数约4万人。2007年1月1日,全国法院对该系统正式运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将所有新收的执行实施案件录入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数据库。研究人员在对执行案件的信息进行分析时,主要围绕其威慑价值而取舍,提炼出了一些独具威慑价值的信息项目,在软件的功能设计上也主要考虑威慑信息的使用。这也是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与法院的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最大区别。鲍圣庆向记者介绍了这套系统的特点:首先是设计目标清晰明确,提炼了一些独具威慑价值的信息项目;二是信息全面丰富,涵盖了全国所有的法院,案件的信息全面;再次,信息查询及时,每一执行行为发生之后,都要及时将规定的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社会公众及当事人,随时可以通过全国法院执行威慑信息网,在任何时间
    2023-06-04
    361人看过
  • 在行政诉讼中,上诉不立案做法正确吗?
    对于行政诉讼案件来说,如果上诉了法院却不给立案,这个问题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基层法院立案庭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一、行政诉讼上诉后必须给立案的原因因为按照《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实际上立案法官可以“惜字如金”,但应该以书面形式与当事人完成交流。其次,如果你坚持认为所诉合理合法,可以向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7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受理后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受诉人民法院在7日内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诉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或者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
    2023-06-03
    219人看过
  • 解决立案后抓捕难的方法
    立案后,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即抓不到人,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若犯罪嫌疑人在逃超出了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通缉的上级机关发布通缉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捕。若是属于发现了案件事实,但是不知道具体的犯罪嫌疑人是谁的情况,应当依据已有的线索继续侦查。信用卡逾期被起诉立案后怎么解决(一)全额还款。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信用卡的逾期的滞纳金以及相应的利息还上。银行的目的也是在于还款,还款后除了有征信影响之外,基本上没有多大事情的。(二)和银行协商和解。确实没有还款能力,可以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向银行负责人员说清楚,向银行出列自己的还款计划和收入来源,情况好的时候,也是可以达成和解协议的。银行也知道,如果你真正没有可执行的财产,起诉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三)配合诉讼。没有钱还,和银行也没有达成和解。等待的只有诉讼了,除了
    2023-07-02
    97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中立案审查程序的规定
    人民法院收到原告的起诉状后,应予以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起诉是否符合法定起诉程序,即审查行政复议是否必经程序是否重复起诉起诉手续是否完备,起诉状内容是否明确。经过审查,人民法院可作如下处理:(1)决定受理。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在接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立案,并及时通知当事人。(2)认为所接受的案件有欠缺或基本证据不足的,要求当事人补正。补正后符合受理条件的,从当事人补正后交人民法院之日起七日内立案,当事人无法补正或逾期不补正,因而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在七日内裁定,通知原告不予受理。(3)人民法院认为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在接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不予受理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在七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理后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
    2023-07-08
    241人看过
  • 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解决“立案难”
    最高法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贺小荣表示,由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是四中全会决定当中一个重要内容,这个改革举措对法院内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什么中央决定这样改革,因为这项改革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贺小荣说,大家知道,过去社会上普遍流传着立案难,人民群众到法院打官司立案环节存在障碍和问题。在这次改革当中,把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之后,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要保护人民群众的诉权。立案审查变为立案登记制以后,最高法将在立案环节上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比如一个当事人带着诉讼材料到法院立案,可能一些材料带得不是很全,一次还没有交齐。贺小荣举例说,由审查变为登记制以后,当事人提交的材料,法院必须先收下,需要补充的耐心告诉当事人再补充什么材料,等材料收齐以后,当即能立案的就当即立案,实在是当即不能立案的,最长也是七天内给当事人一个答复。这样的话立案
    2023-06-11
    84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行政立案监督
    刑事立案监督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的案件没有依法立案,不应当立案侦查,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侦查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侦查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能立案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行政法规是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吗刑事诉讼法的渊源1、宪法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同样,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也必须以宪法为根据。通过制定刑事诉讼法,将宪法中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抽象的法律规范变为可操作的、具体的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条文,使宪法精神得到具体化。2、刑事诉讼法典指1979年7月1日通过的,199
    2023-08-16
    263人看过
  • 破解行政诉讼“三难”
    行政诉讼调解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增加规定: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情况予以公告。辜胜阻在不久前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此次行政诉讼法修订直面我国司法工作中行政诉讼的短板,立足于解决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三大顽疾,《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呈现出诸多亮点。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审判的短板、治理行政诉讼的顽疾,化解信访不信法的困境,必须按十八届三中全会司法体制改革精神,从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对公权力的约束,保护公民和市场主体合法权利,排除对司法的行政干预,畅通民告官的渠道。行政诉讼是法院工作最大的短板,实践过程中存在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三大顽疾实践中,人民法院的各类审判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地方
    2023-06-06
    94人看过
  • 法院立行政诉讼案件如何做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2024-05-03
    183人看过
  • 立案难題:法院如何解决迟迟不立案的问题?
    起诉后法院迟迟不立案,首先弄清楚不立案的原因是什么,再去进行解决。民事案件法院如果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所以法院如果不起诉,要先弄清楚原因,才知道怎样去解决。如果法院只是拖着不立案,当事人可以向受诉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投诉。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对于当事人的起诉,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公安机关不立案怎么办?公安机关不立案的,报案人可以去纪委、监委实名举报。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其次,如果公安机关不予立案,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
    2023-07-08
    57人看过
  • 中国建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可行性
    (一)国外相关制度的借鉴对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问题的处理,从世界范围看,国外解决这类案件主要有以下模式:大陆法系国家普遍建立了与普通法院并存的独立行政审判体制,以法国为典型代表。大革命前,法国是一个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因此,当资产阶级的利益开始反映到行政部门时,法院却仍然掌握在封建贵族势力手中,维护的自然是贵族的封建特权,这样就出现了行政法院和普通法院之间的矛盾,且日益激化。1789年大革命胜利后,制宪会议为了避免法院对行政的干扰,在1791年宪法中明确规定:立法权委托给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会议,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法官行驶之。这样,资产阶级根据分权学说限制王权的同时也限制了司法权。而且早在君主立宪时期,法国国民议会就通过一项协议,决定停止巴黎最高法院的活动。1790的法院组织法中再一次规定:司法职能和行政职能现在和将来永远分离
    2023-06-06
    139人看过
  • 行政诉讼立案流程指引
    法律综合知识
    一、行政诉讼立案流程指引行政诉讼立案流程指引如下: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2.人民法院会对原告提起的诉讼材料进行初审,审核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受案法院管辖,符合条件的进行登记立案。二、行政诉讼的送达的公告期是多久行政诉讼的送达的公告期是三十日。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关于期间、送达、财产保全、开庭审理、调解、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简易程序、执行等,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三、行政诉讼从立案到判决要多长时间简易的行政诉讼案,从立案到判决需要四十五日。普通的行政诉讼案,从立案到判决需要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
    2023-06-08
    428人看过
  • 东莞行政诉讼哪里立案
    法律综合知识
    东莞行政诉讼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一般的行政诉讼案件,当事人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中级人民法院起诉,重大、复杂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去哪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2024-05-12
    175人看过
换一批
#土地管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土地承包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一种形式。国营农业企业及合作农业企业将国有土地或集体所有的土地包给农工、农民自行耕种,承包者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履行责任,缴纳农业税和上缴提留。... 更多>

    #土地承包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立案后会公开判决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19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 刑事诉讼法行政立案监督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29
      刑事立案监督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的案件没有依法立案,不应当立案侦查,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侦查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侦查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能立案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 行政执法中行政处罚立案案由哪些决定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4-04
      行政管理范围。行政管理范围是指行政主体代表国家管理行政事务的领域。以行政管理范围作为行政案件案由的第一个要素,将行政案件初步分为“公安”、“工商”、“税务”等行政纠纷,从类上区别开来,以判定行政处罚立案案由。
    • 行政诉讼立案受理点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21
      根据《行政诉讼法》,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然人应提交身份证明书;法人应当提交当年通过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工商部门、编委会等其他登记部门出具的法人资格证明;其他组织应当提交营业执照或者其核准登记部门出具的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原告应确认其受送达人及送达详细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并承担因送达无法产生的相应法律后果。(二)有明
    • 法院如何立行政诉讼立行政争议案件有哪些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09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