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0 08:20:57 259 人看过

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

如前所述,08年国家颁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调解制度作了改革,因此,我国现行调解制度主要依该法进行定位。该法从08月5月1日起实施至今,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当事人仍然偏好于选择仲裁、诉讼制度,仲裁挤爆,申请调解的却极少,调解制度的作用并未如期发挥。笔者以为,在肯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调解制度所作的改革的同时,我们仍然有必要反思调解制度本身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内部调解形同虚设

企业内部调解是由企业内设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对该调解委员会的设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是由企业代表和工会代表、职工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是由企业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企业内部调解委员会相当于企业的一个部门,经费也是由企业提供,并未独立于企业之外,由该调解委员会主持的调解,实际上是企业内部解决争议,不属于独立的第三方主持的调解,欠缺公正性和可信任性是一大缺陷,因此,劳动者往往都不会选择在调解委员会调解,使得多年来,企业内部调解形同虚设,未达到预期效果。从调解委员会的组成看,主要是由企业方代表和劳动者方代表(工会代表其实代表劳动者)组成,实际并没有第三方,这种调解本质上属于当事人和解,不具有调解的性质。这样的组织形式由于没有诸如官方之类的第三方介入,一旦双方出现分歧,就难以达成协议,使得企业内部调解流于形式。

(二)、调解组织不规范不统一

现行法律确立的有权调解劳动争议的调解组织,除了企业内部调解委员会外,还有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乡镇、街道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己经突破了以往的单一的企业内部调解的形式。这种多种调解组织的设计,不容置疑,在一定程度上对更多地解决劳动争议有一定的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不同的调解组织调解程序、调解方法及调解员政策水平的不同,严重地影响了调解效果;多种调解组织的设计,增加了调解组织的管理成本。这些都是不利于统一和规范调解组织的,客观上会阻碍调解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三)、调解对象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

目前,由于劳动争议的范围越来越宽,涉及的类型越来越多,我国立法对可受案的劳动争议进行扩大,除了传统的个人争议、权利争议外,对于因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等发生的利益争议和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团体争议也纳入了仲裁和诉讼范畴,仲裁和诉讼受案范围逐步扩大,是一种趋势。而且,随着劳动者权利意识的增强,采取罢工、集体停工的手段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团体争议、利益争议,对团体争议、利益争议进行调解,是非常有力的措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我国现行劳动争议的调解则仍然针对于权利争议和个体劳动争议,与劳动争议的仲裁范围不相吻合,与当前形势不相适应,调解范围明显过于狭窄。

(四)、调解方法单一

立法对调解方法的界定是,由调解员耐心疏导,进行劝说,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调解组织在实施调解时,只能提供建议,进行劝说,一旦双方未达成协议,那么调解程序即告终结,调解结果的成败基于取决于当事人双方。如果一旦劳动者人数众多,劳动者又极有可能采取停工、罢工等过激方式解决纠纷时,调解组织显得无能为力,暴露出调解组织的调解方法的单一。所以,除了赋予调解组织建议权外,还应赋予其依法确定调解方案并促使当事人接受的权利,赋予以一定限度的限制当事人采取进一步过激行为的权利。

(五)、调解成果没有足够的法律保障

劳动争议调解是非强制性的,如果一旦达成调解协议,协议的履行主要依靠当事人自觉。实践中,当事人达成协议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的现象很多,另一方当事人难以凭调解协议保障权利,这也是当事人不选择调解解决纠纷的重要原因。尽管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条规定人民调解协议为具有民事性质的合同,不允许随意变更或解除,赋予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但并未涉及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目前,能够给予调解协议一定法律保障的规定,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7条: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劳动报酬争议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给付义务,劳动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16条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但司法解释仅将调解协议纳入办案依据的范畴,仍无强制效力,能直接进入诉讼程序的也仅是就劳动报酬达成的调解协议,范围过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虽赋予了调解协议一定的强制力,但支付令发出后,只要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法院不审查异议是否成立,支付令的作用非常有限,反而拖延了时间。可见,调解协议的法律拘束力是有限的,大大降低了调解的法律功能,这己成为当事人不愿选择调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调解员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

调解水平决定调解成败,也影响公正性,调解员和调解机构除了必须掌握案件事实外,还应当熟悉劳动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法律理论功底,有着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调解技巧。调解工作对调解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很多国家对劳动争议调解员在业务培训、资格认定和选派任命等方面,有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然而,我国的调解员大多从普通群众产生,过于注重亲和力,而忽视了专业能力,以致于调解员在调解劳动争议案件时欠缺技巧和专业知识,甚至有些调解员自身对劳动政策不熟悉,不同的调解员对同类的劳动争议处理出现很大的偏差。这使得申请调解的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缺乏信任度,影响了调解制度的法律效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00: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争议调解相关文章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突破性制度设计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最大的亮点就是,针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琐的问题,设计了一裁终局模式。一裁终局模式非常有利于及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劳动者来说,如果他认为自己的权益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得到了保护,就不会再将劳动争议起诉到法院,也不用担心用人单位为了拖延履行义务而起诉到法院。实行一裁终局的范围涉及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制度设计,改变了原有格局。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争议处理的格局将变成双轨制,即部分案件一裁终局制,部分案件仍是一调一裁两审制。这种劳动争议处理格局,有利于劳动者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提升了调解和仲裁的地位,重构了调解、仲裁和法院的关系,形成了保护劳动者
    2023-04-25
    69人看过
  • 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我国法律赋予了工会协调相关劳动关系的权利,为了工会在参与处理劳动争议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工会在参与调节劳动争议的过程中,是否也有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包含哪些内容呢?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有哪些呢?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与劳动和工会有关的法律都规定了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职权,从而为工会参与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提供了法制保障,工会参与劳动争议的处理正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用的体现。当然许遵守相关的制度。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一、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属于本公司内部机构,组成人员由公司领导、公司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代表出任。二、出任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成员的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或者由公司行政会议推荐、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同意。三、我公司女职工较多,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成员中应有一名以上的女职工代表出任。四、劳动争议调解小组组长由公司党支部书记或工会主席担任。五、劳
    2023-04-28
    304人看过
  • 改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一、改变仲裁前置原则,建立裁审分轨,各自终局的双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既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但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之一。选择仲裁的,不得就同一案件再向法院起诉,仲裁经两极裁决后成为终局裁决;选择起诉的,则不得就同一案件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争议经两审审理后为终局判决。这样的双轨制体现了当事人的自由权利,赋予主体意志自治权,保障了诉讼权的完整。由于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处理某些争议的程序和材料的获取是一样的,那么,对这些相同的地方就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来工作。因为两个机构各有长处,双方的人员可以相互调配交流。这样不仅便于多渠道解决争议,而且提高了劳动争议解决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和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职能。二、完善对劳动争议仲裁监督机制需多方面考虑。仲裁机构自身监督作用的发挥应扩大,不仅仅是小范围、局部、不规范的监督,而应该在
    2023-07-02
    335人看过
  • 关于建立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制度的通知
    一、充分认识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是及时处理人事争议、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大多数争议均可通过调解解决。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人员聘用制的全面实,施,以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出现或将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人事纠纷,矛盾的主体、内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纠纷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化解,有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干扰乡(镇)、街道的中心工作.并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尽快建立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充分发挥调解工作的作用,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显得尤为迫切。各单位、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的高度,切实加强对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二、建立健全调解制度、调解组织为广泛有效地开展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在我市建立起自下而上、组织健全、程序规范的人事争议调解制度。要求我们应建立起符合事业单位人事争
    2023-04-13
    277人看过
  •  劳动争议的强制调解与协商
    劳动争议的协商和调解并非具有强制性。当发生劳动争议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自愿协商解决问题。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劳动者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劳动争议的协商和调解并非具有强制性。当发生劳动争议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自愿协商解决问题。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劳动者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劳 动 争 议 协 商 和 调 解 是 否 可 以 口 头 申 请 ?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口头申请仲裁。但是,口头仲裁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
    2023-09-05
    174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履行完毕依法不能反悔
    2008年5月30日,一位朋友张先生咨询说:我2007年10月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到2008年4月终止,被派遣到上海**外企公司,2008年2月1日该用工单位要我加班,我因身体不好表示不能加班,该单位说你不能加班就不要来了,于是给了我一份辞退通知,我春节后和**劳务派公司联系,劳务派遣公司给我联系新单位,我要求月薪低于1800元的不去,联系了3个单位我都没去,于3月18日到**镇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申请调解,要求该劳务派遣公司支付各项损失3800元,双方经协商达成这样的调解协议:劳务派遣公司支付1100元了结此事;劳动合同自动解除;再无其他争议。劳务派遣公司经理当即支付1100元,我打了收条称收到1100元了结与该单位的劳动争议。对这样的协议,我觉得吃了亏,请问我可否反悔去申请仲裁?回答:第一,你和用工单位上海**外企业公司没有劳动关系,他们无权辞退你,但如果有正当理由可以把
    2023-06-07
    287人看过
  • 调解员是否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主体
    一、调解员是否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调解组织主要是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所以说,调解主体按照法律规定是组织,而不是个人,调解员只是按照职责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二)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三)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
    2023-06-11
    251人看过
  •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思考
    目前,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但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不规范、不完善,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压力越来越大。作者对此类案件的类型、适用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关键词:劳动争议解决建议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各方因劳动权利义务的不同而产生的纠纷,也称为劳资纠纷。随着企业的转型重组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争议已成为一个更加突出的社会矛盾。与此同时,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也层出不穷目前,劳动部门和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从湖南省洪江市人民法院近年来收集的案件来看,2006年只有2起,2007年只有6起,但今年已经立案受理了20起,还有几十起劳动争议案件没有受理。就人民法院而言,此类案件虽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处理起来很困难,消耗了大量的司法资源。现结合审判实践,就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期与大同广安人共同思考和探讨,
    2023-05-07
    375人看过
  •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是什么性质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我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小组的职能,在建设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及时有效地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一、如果企业方面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被无故辞退该怎么办?员工可以通过工作证、工作服等相关物件证明,也可以通过银行账户的工资打款记录等作为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醒:劳动者应提高对劳动合同的重视,注意相关证据的保存,学会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无故辞退维权途径(一)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达成新的协议或者有过错的一方改正错误,消除争议。(二)调解。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调解。调解申请,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提出。(三)仲裁。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
    2023-03-04
    281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是怎样规定的?
    一、概况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属于本公司内部机构,组成人员由公司领导、公司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代表出任。二、制度内容1、出任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成员的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或者由公司行政会议推荐、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同意。2、我公司女职工较多,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成员中应有一名以上的女职工代表出任。3、劳动争议调解小组组长由公司党支部书记或工会主席担任。4、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接受上级工会组织的调解工作指导,接受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业务指导。5、劳动争议调解应严格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应严格遵守这一规定,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得延误当事人向上一级组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间。6、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是:接受某一方当事人的劳动争议调解申请。向当事人发出书面受理通
    2023-04-02
    238人看过
  • 检察官称解决劳动争议关键在完善争议调处机制
    广东省地处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工人。由于不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不规范用工现象的存在,近年来广东省的劳动争议案件呈不断增长态势。从规模上看,劳动争议数量大、增长快,且群体性纠纷占较大比例;从分布看,劳动争议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及行业领域差别,劳动争议分布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电子加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争议的内容看,以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为主,且日趋复杂化;从解决纠纷的形式看,非正常途径呈上升趋势。分析劳动争议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导致劳动关系利益化;劳动立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劳动部门监管不力;用人单位守法意识不强,劳动者维权意识差;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由于程序繁琐复杂、期限长、成本高而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对此,笔者认为,防范解决劳动争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尽快出台与《劳动法》
    2023-04-21
    54人看过
  • 对劳动争议处理时效的反思
    法律规定的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必须主张权利,如果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怠于行使或不行使权利,便丧失胜诉权。我国〈〈劳动法〉〉笫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解释,如果当事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60日内不及时主张权利,即不及时向劳动仲裁机关递交书面申请的,便将丧失胜诉权。结合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其他时效的适用,笔者提出一些粗浅的观点与同行们商榷。“60日”的仲裁申诉时效不适合我国国情应当看到,近几年来经过多次普法教育,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的已绝非少数。但是我们还应当注意到,我们这个国家是有着数千年封建历史的社会,“屈死不告状”的观念在很多人的头脑里仍然根深蒂固;职工文化程度、个人素质等参差不齐;不少企业在处罚(处理
    2023-06-14
    463人看过
  • 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后可反悔吗
    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后可以反悔。劳动争议虽经仲裁庭调解达成了调解协议,但在调解书未送达之前,仍可以反悔,提出不同意按原调解协议处理的意见,这样原调解协议就不会生效,仲裁庭会及时依法裁决。一、沈阳市劳动仲裁沈阳市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过程:1、案件受理这一阶段包括两项工作:一是当事人在规定的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请求仲裁的书面申请;二是案件受理。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一段时间内要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2、调查取证调查取证的目的是收集有关证据和材料,查明争议实施,为下一步的调解或裁决做好准备工作。调查取证工作包括撰写调查提纲,根据调查提纲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取证,核实调查结果和有关证据等。3、调解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首先要做调解工作,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对达成协议的仲裁庭还需制作仲裁调解书。4、裁决经仲裁庭调解无效或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调解失败的,劳动争议的处理便
    2023-06-23
    326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地位
    劳动争议的调解是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制度,是指劳动争议有关各方将劳动争议提交给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劳动争议仲裁庭或人民法院后,由这些机构依照法律用调解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制度,是发生劳动争议后,在这些机构的支持下,通过宣传政策、法律、规章制度和说服教育,在分清是非和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活动。具体分析劳动争议调解,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类:其一,由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委员会进行的调解;其二,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持的调解;其三,由人民法院主持调解的调解。三者之间的区别首先是主持调解的单位不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由在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调解小组负责进行,调解组织由本单位的职工代表、企业(单位)代表以及本单位的工会代表三方人员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则由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持,实行仲裁管辖,受理本辖区内的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由政府劳动
    2023-06-29
    208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劳动争议调解
    相关咨询
    • 劳动争议处理实行的是一调一裁制度,对于劳动争议案件如何处理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2
      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实行的是“一调一裁两审”制度。仲裁是诉讼前置程序,不经仲裁,当事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通过调解和仲裁,有利于劳动争议能够尽可能在比较平和的气氛中得到解决,尽量减少打官司。所以,如果仲裁机构因为有正当事由而不能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尽可能从时间上给予一定宽限,使劳动争议能够在最初阶段予以化解,而不必继续漫长的诉讼程序。这种做法有利于维护“一调一裁两审”制度
    • 劳动争议调解的步骤是哪些,怎么进行劳动争议调解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18
      劳动合同纠纷是最常见的纠纷之一。如何快速高效地处理劳动合同纠纷,不仅有助于单位专注于生产经营,也有助于劳动者尽快投入到工作当中,减少社会经济成本的支出,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那么劳动争议调解的步骤是哪些,怎么进行劳动争议调解?
    • 行政调解结果属于劳动争议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15
      劳动争议的调解不属于行政调解。劳动争议调解是仅仅针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设立的制度,但是行政调解是涉及相对人和有关政府之间的制度,所以二者是有所区别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
    • 公积金关系调解属于劳动争议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2-26
      公积金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1条,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这三种情形才属于《劳动法》第2条规定
    • (一)关于劳动人事争议及劳务纠纷的调解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6
      1、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之间是否形成劳动关系参考意见:《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规定: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其他单位且以挂靠单位的名义对外经营的,其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在车辆运营中伤亡的,应当适用《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认定是否构成工伤。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