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殴中的故意伤害行为不具有防卫性质。防卫性质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而制止不法侵害,但互殴中的故意伤害行为具有的是伤害他人的意图。
一、犯罪预备可以正当防卫吗
正当防卫要求时间上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有急迫性,在犯罪预备阶段一般不构成正当防卫,除非这个犯罪的预备行为也具有侵害性和紧迫性,比如为了杀人而侵入他人住宅进行准备,此时的预备阶段就可以成立正当防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zhi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二、正当防卫认定有哪些标准
正当防卫认定标准有五个方面:
1、防卫原因,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非法侵害而实施的;
2、防卫条件,必须有违法侵权行为;
3、防卫时间,必须是正在进行的违法侵权行为;
4、防卫对象,必须为非法侵害者本人实施;
5、防卫限度,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三、两个人打架算正当防卫吗
1、互殴向“不法侵害”行为转化
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他违法行为,但又不泛指一切违法犯罪行为。相互斗殴因是双方以侵害对方身体的意图进行相互攻击的行为,在正常的互殴中是一种相互侵害。
但是,根据我国刑法学理论,在相互斗殴中,如果一方已经停止斗殴,向另一方求饶或者逃跑,而另一方仍紧追不舍,继续实行侵害,此时斗殴的性质已经转化为单方不法侵害,被侵害人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2、斗殴一方突然使用杀伤力很强的凶器
在一般性的轻微斗殴中,一方突然使用杀伤力很强的凶器,另一方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此时相互斗殴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后者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互殴性质的转化行为,是互殴中构成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
-
互殴过程中是否存在正当防卫?
210人看过
-
自卫行为中的故意伤害行为描述
184人看过
-
互殴中自伤故意伤害会构成故意伤害罪吗
275人看过
-
互殴能否被视为正当防卫?
196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与假想防卫的性质一样吗?
329人看过
-
互殴算是故意伤害吗?
174人看过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但这一规定内容并不是犯罪预备形态的完整定义。应当认为,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更多>
-
互殴的行为是否属于防卫行为山东在线咨询 2022-12-12互相斗殴,指双方或多方在主观上均具有不法侵害的故意,客观上均实施了不法侵害对方的行为。是互殴各方均有对对方加害的行为。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在互相斗殴的过程中一般不存在正当防卫的行为。但是如果一方停止或者被动停止了加害行为,而另一方转化成加害方时,则有可能存在正当防卫行为。
-
法律规定中规定的互殴行为中的正当防卫是怎样的,什么是故意伤害罪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03互殴不存在正当防卫,造成轻伤以上的,应追究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它应该符合五个条件: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三.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五,对不法侵害行为人,在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时,所造成损害的行为。《
-
互殴行为中的正当防卫指哪些行为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0-19互殴中正当防卫的行为的认定是:主观目的是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客观上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对象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关于互殴中正当防卫的行为的认定都是什么样的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怎样理解互殴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福建在线咨询 2023-01-22互相斗殴,指双方或多方在主观上均具有不法侵害的故意,客观上均实施了不法侵害对方的行为。是互殴各方均有对对方加害的行为。 《民事诉讼》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打架斗殴中的故意伤害有防卫情节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1-22涉嫌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是,李某是否有防卫情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具体量刑要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情节,是否具有从轻或者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