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是否适用于一人故意和一人过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6 17:11:27 54 人看过

一人故意一人过失不是共同犯罪。

一人出于直接或间接的故意而实施的某一行为,与另一人因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而施行的某一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此种情况也是根据各人的罪过形式和行为形态,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一人全部退赃,其余人还需要退吗

共同犯罪的其中一人将犯罪所得全部退赔后,其余人没有犯罪所得的不需要退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犯罪物品的处理】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5日 02: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共同犯罪相关文章
  • 判缓刑是否适用于过失致人重伤二级罪犯?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因过失行为导致他人受重伤二级的,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三年有期徒刑。而缓刑适用于被判拘役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故本案中行为人犯过失致人重伤罪,如果同时符合适用缓刑的实质要件,是可以适用缓刑的。督办的案件能判缓刑吗由公安部直接督办的案件是属于全国性的大案要案,案件性质非常恶劣,对全国影响比较严重的案件或者涉外案件才能公安部直接督办。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
    2023-07-01
    267人看过
  • 过失犯罪有无共同故意
    过失犯罪,是当事人存在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引起的,是没有共同故意的。过失犯罪的分类:根据犯罪过失心理态度的不同内容,犯罪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1、疏忽大意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比如,行为人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在启动汽车时,没有注意汽车周围的状况,以致将一个在汽车后面玩耍的小孩轧死。此案例中,行为人身为一名驾驶员应当在启动汽车时,注意汽车周围的状况,否则极易造成危害结果,但因为他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严重后果。此处行为人的心理态度就是一种典型的疏忽大意的过失。在认识特征上,疏忽大意的过失表现为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负有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义务,并具有预见的可能性。应当预见是一种预见义务
    2023-06-03
    61人看过
  •  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过失犯罪
    该段内容讲述了不适用于正当防卫的过失犯罪的概念。这种行为是指疏忽或大意导致的行为,不预见其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最终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因为过失犯罪属于结果犯,只有当危害结果已经出现时,过失犯罪才成立。而在危害结果已经出现的情况下,不存在实施正当防卫来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因此对过失犯罪实际上是不适用正当防卫的。不适用于正当防卫的过失犯罪是指当一个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但由于疏忽或大意而未能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最终导致这种结果的行为。因为过失犯罪属于结果犯,只有当危害结果已经出现时,过失犯罪才成立。而在危害结果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自然不存在实施正当防卫来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因而对过失犯罪实际上是不适用正当防卫的。抱歉,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生成法律分析。请提供有关法律标题、正文内容或者相关背景的信息。这段话阐述了不适用于正
    2023-08-27
    289人看过
  •  过失致死罪是否适用于一拳打死案件?
    这段内容讲述了过失犯罪的概念和判断标准。即使一个人没有故意想要打击对方,但如果他的行为导致了对方死亡,那么这种行为可以被归类为过失犯罪。但如果行为人打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死对方,或者行为人想打对方,但最终将对方打死,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属于过失犯罪。在判断是否属于过失犯罪时,需要综合考虑犯罪动机、因果关系以及后果。一个人即使没有故意想要打击对方,但若是因为疏忽或不小心导致对方死亡的,这种行为可以被归类为过失犯罪。如果行为人打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死对方,或者行为人想打对方,不料将对方打死,则不是过失犯罪。一拳把人打死是否属于过失犯罪主要是看在打死别人之前是否有预谋的犯罪,需要综合考虑犯罪动机、因果关系以及后果。 一 拳 打 死 人 的 法 律 定 性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而“一拳打死人”显然属于故意伤害罪的范畴。在司法审判中,对于“一拳打死人”的案
    2023-09-04
    287人看过
  •  多次犯罪是否一定属于过失犯罪?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有本质区别,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疏忽大意导致犯罪行为发生,而故意犯罪则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并有意为之。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将被认定为累犯,并从重处罚。故意犯罪不可能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要求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累犯是否可能涉及过失犯罪?累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犯罪人再次犯罪的情况。在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中,累犯被视为一种加重刑罚的因素,因为犯罪人已经犯了多次犯罪,再次犯罪的可能性更大,对社会的危害也更大。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累犯可能涉及过失犯罪。在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中,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形态。如果犯罪人由于疏忽或
    2023-11-09
    262人看过
  • 在犯罪过程中,若一人明知故犯,一人则是无意犯罪,能否定罪判刑?
    即一人出于直接或间接的故意而实施的某一行为,与另一人因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而施行的某一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此种情况也是根据各人的罪过形式和行为形态,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如医生甲为杀乙故意加大处方的药量,护士丙因工作不上心未发现而直接用药,造成乙死亡。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而丙因过失构成医疗事故罪,二人不是共犯。两人打一人可以拘留吗两个人打架,其行为都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都涉嫌殴打他人,依法都应承担治安行政和民事赔偿的责任。如果一方报警,公安机关会先进行立案,然后传唤对方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依法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处罚,然后告知就有关民事赔偿到法院诉讼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3-07-03
    322人看过
  • 共同犯罪规定是否适用于单位犯罪
    一、共同犯罪规定是否适用于单位犯罪共同犯罪规定不适用于单位犯罪。单位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单位犯罪的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单位,但是共同犯罪需要有两个主体。所以因为和共同犯罪的主体数量要求不符,单位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根据《刑法》,不以共同犯罪论处的,但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二、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条件是什么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条件是要求单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都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但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认为,认为没有法人资格的私营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都没有刑事责任能力。实践中通常采纳最高院的司法解释,限制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刑事责任能力是单位成立犯罪的资格,也是单位承受刑事惩罚的能力。只有同时具备独立财产、行为能力并能破产的单位,
    2023-09-02
    468人看过
  • 一人犯罪和共同犯罪量刑标准
    1、一人犯罪的量刑依据罪名而定。2、共同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应按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团伙重伤害判几年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除此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共同贪污如何量刑共同贪污的量刑是:对主犯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或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从犯在前述量刑规定的基础上,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三、团伙作案有可能个人单判吗团伙作案构成犯罪的,属于共同犯罪,不可能个人单判,所有团伙人员均应承担刑事责任。至
    2023-04-11
    56人看过
  • 无罪辩护是否可适用于故意杀人罪
    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被告人是有可能作无罪辩护的。无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和其辩护律师在庭审中为被告人作无罪的辩解,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公诉人得到法院支持,被告人被判决有罪;一个是辩护观点被法院采纳,被告人被判决无罪。无罪辩护的原则,是指律师在为被告人进行辩护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准则。什么是无罪辩护作为家属,当然希望自己的亲人无罪释放,当听到律师要为自己的亲人做无罪辩护时,当然比较开心。但是,作为不太懂法律知识的家属,可能并不明白一旦律师选定无罪辩护思路后,犯罪嫌疑人可能会面临巨大法律风险。什么是无罪辩护?就是指律师想要通过辩护,帮犯罪嫌疑人洗脱罪名,最终让法院作出无罪判决。如果把辩护当作一项投资,无罪辩护属于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当然,风险高则收益高。无罪辩护的风险在于,一旦选择无罪辩护,则自动放弃了量刑辩护。换言之,律师一旦进行无罪辩护,法官就会将审判的重点放在罪与非罪上面,这样一来,如果被告人最终被
    2023-07-06
    409人看过
  •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结合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以及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一、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结合是否成立共同犯罪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结合不成立共同犯罪。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结合即一人出于直接或间接的故意而实施的某一行为,与另一人因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而施行的某一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此种情况也是根据各人的罪过形式和行为形态,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二、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如下:1.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2.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
    2023-06-19
    121人看过
  •  多人犯罪是否等同于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和共同过失犯罪有区别,前者是故意犯罪,后者是过失犯罪。主犯是犯罪集团中的重要角色,对集团犯罪活动或共同犯罪起主要作用的人,应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应按照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二人犯罪不一定属于共同犯罪,如果是共同过失犯罪,则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按照犯罪分别处罚。《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主犯是组织和领导犯罪集团开展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犯下的全部罪行处罚。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参与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共同犯罪与
    2023-11-11
    149人看过
  • 减刑不适用于哪一类犯罪人
    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哪一类人不能减刑,但规定了对暴力型犯罪限制减刑。《刑法》第五十条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减刑只能适用于特定的对象。依照我国《刑法》第七十八条之规定,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里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都属于自由刑的范围。其中,管制是限制自由刑;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是剥夺自由刑。由此可见,我国刑法中减刑,主要是指缩短自由刑的执行期限,因而与其他刑罚执行中的减轻制度得以区分。一、对累犯不适用减刑吗根据刑法的规定,累犯不得适用缓刑和假释,但并未规定累犯不能减刑。因此即使是累犯,只要满足《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的条件,仍然可以减刑。二、累犯包括哪些类型在我国的刑法规定中,累犯包
    2023-03-01
    367人看过
  • 过失罪是否适用于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事故责任可能被判过失罪。安全事故责任将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处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这里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主观心理状态,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导致这种结果的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生产经营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造成重大伤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安全事故责任认定需要根据具体安全事故发生过程当中,没有履行自己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责任主体来进行主要承担。应该受到责任追究的事故,责任主体主要有4种:(一)事故发生单位;(二)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三)有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四)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2023-07-02
    393人看过
  • 累犯制度是否适用于过失犯罪的惩罚?
    1、过失犯罪不适用累犯。2、根据刑法的规定,如果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五年之内再犯罪,并且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构成累犯。但是,过失犯罪的除外。3、因此,过失犯罪是不会成立累犯的,仅故意犯罪的犯罪分子可以构成累犯。律师过失犯罪缓刑可以适用吗?律师过失犯罪是否可以缓刑,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符合条件就可以适用缓刑。根据《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
    2023-07-06
    41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共同犯罪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与共同犯罪是否一样
      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07
      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只有故意犯罪的才会构成共同犯罪。两个以上的人过失犯罪的,按照各自构成的罪名处罚,不会构成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 如果一人故意,另一人过失,二者成立共同犯罪吗?XX问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06
      的定义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种情况不属于共同犯罪
    • 结伙作案是否适用于过失犯罪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1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哪一个是法定分类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05
      对犯罪故意、过失的划分界限还需要实务中的不断审查,并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加以判断。主观心态决定嫌疑人最终是否担责,也是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 一方故意一方过失是共同犯罪,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10
      一方故意一方过失不是共同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求二人以上必须都怀有犯罪的故意,否则不构成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