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程序:
(1)立案程序
(2)审判程序
(3)执行程序
这三个程序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只有当你的案子通过了第一步立案程序,才能进入第二步审判程序,而后再有可能进入第三步执行程序。
立案程序是什么?立案程序指的是你把案件材料提交到法院立案庭,立案庭法官审查决定受不受理你案子的过程。
在立案程序中,立案庭法官主要审查两个问题:
(1)你提交的起诉材料是否符合法律立案的规定?
(2)案件是否在该法院管辖范围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9、120以及121条的规定,你应当提交如下诉讼材料:1. 民事起诉状
民事起诉状中,应当写明:
(1)原告与被告的相关身份信息;
(2)具体的诉讼请求;
(3)具体的事实与理由。
2. 原告身份信息
(1)个人的话,提交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即可;
(2)法人的话,需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具体人员办理该项诉讼事宜的授权委托书以及该具体人员的劳动合同书、社保证明。
3. 被告身份信息
(1)被诉讼方为个人,起诉方自行提供对方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供法院审查;若无法提供,起诉方需提供对方的身份证号码或者具体的联系电话、地址,否则将需要专业律师来协助。
(2)被诉讼方为法人,诉讼方可登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www.gsxt.gov.cn/index.html]查询并打印该法人身份信息。
4. 相关证据材料
(1)如果相关证据材料较多,建议制作证据清单,写明相关证据名称、页数以及证明事项。
(2)证据应当具有三性,即:关联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
上述材料2、3,仅需向法院提交1份;
上述材料1、4,均需要准备2+X份:
(1)自己一份;
(2)法院一份;
(3)被告X份。(X为被告人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21条的规定,一般都应当向被告经常居住地的区级人民法院提交上述诉讼材料。简言之:
(1)若对方为个人,则向其暂住证(没有暂住证的,就身份证)所在地的区级法院提交诉讼;
(2)若对方为法人,则向法人注册地所在区级人民法院提交诉讼。
争议纠纷类型 管辖法院
不动产纠纷 不动产所在地
继承遗产纠纷 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主要遗产所在地
侵权行为纠纷 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
民间借贷 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
合同纠纷 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
以上列举常见案件的管辖规定,供大家参考。
提请注意:如果我们签署的合同约定了争议管辖条款,那么我们基本也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向约定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交诉讼材料,所以在签署合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非常注意此条款,以免增加不必要的诉讼成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3条的规定,法院应当在七日内审查决定受不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不予受理裁定书,对此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如果法院既不受理,也不出具不予受理裁定书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举报。
附:相关法律条文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一百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依照 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有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七)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如何赔偿
356人看过
-
网购纠纷如何提起民事诉讼
213人看过
-
房产继承如何提起民事诉讼
435人看过
-
提起民事诉讼律师如何收费
259人看过
-
治安处罚后如何提起民事诉讼
315人看过
-
如何向服刑人员提起民事诉讼
264人看过
民事诉讼法是规定民事诉讼程序和相关法律问题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当事人制度、管辖、诉讼证据、诉讼费用与财产保全、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诉讼程序、执行程序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等。 民事诉讼法的主要原则包括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当... 更多>
-
如何提起民事诉讼房产纠纷江西在线咨询 2021-03-09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是当事人获得司法保护的手段。当事人起诉要得到法院的审理,就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第一,原告要具有合法资格,即原告必须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原告必须是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自己与他人发生争议而起诉。 第二,要有明确的具体被告,必须能够明确指出何人为对方当事人。 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法院作出某种
-
如何提起盗窃案的民事诉讼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091、一般情况,赃物是通过警方追缴的方式返还被害人,如果追缴的数额不能弥补全部损失,被害人也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中提到,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
-
-
如何处罚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251、采取妨碍民事诉讼强制措施。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 2、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