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自诉状有哪些含义和作用
刑事自诉状的含义和作用是:
刑事自诉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控告被告人时所提交的文书。
刑事自诉状可以用来保障自诉人的合法权益,是法院审理刑事自诉案件的依据之一。
《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
(二)自诉人、被告人、代为告诉的近亲属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
(三)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
(四)具体的诉讼请求。
(五)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称及具状时间。
(六)物证和书证名称、件数等。
二、提起刑事自诉的流程有哪些
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提起自诉应当提交刑事自诉状;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
自诉状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自诉人(代为告诉人)、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联系方式;
(二)被告人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
(三)具体的诉讼请求;
(四)致送的人民法院和具状时间;
(五)证据的名称、来源等;
(六)证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一十六条
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本解释第一条的规定;
(二)属于本院管辖;
(三)被害人告诉;
(四)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三、刑事自诉案件不予受理有哪些
刑事自诉案件不予受理的情况如下:
一、过了追诉时效的自诉案件。
二、被告人已经死亡的。
三、被告人下落不明的。
四、不属于自诉案件的,只有下列案件才属于自诉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五、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起诉的,但因证据不足撤诉的情况除外。
六、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又反悔提起诉讼的。
七、民事案件结案后,自诉人就同一事实再行提出刑事自诉的。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
刑事自诉状的法律意义和实际应用
468人看过
-
自侦案件的含义和作用
208人看过
-
刑事自诉状和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的区别
69人看过
-
刑事自诉需要自诉状和自诉状怎么写
120人看过
-
公诉的含义和作用说明
461人看过
-
民事上诉状的含义、特征和写法
50人看过
-
刑事自诉状的作用和表现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26刑事自诉是指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根据事实和法律,直接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文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170条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以下案件:(一)告知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刑事自诉状可以用来保护自诉人的合法权益,是法院审理刑事自诉案件的依据之一
-
离婚调解法的作用和含义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06一、通过离婚调解,使双方当事人思想沟通,达到缓解、消除矛盾、相互谅解的目的,促使婚姻关系向和美方向发展; 二、通过离婚调解,进行法治、道德宣传,促使双方当事人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自觉承担家庭责任,降低离婚率,确保社会稳定; 三、通过离婚调解,双方当事人能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要求下重新认识自我,在自律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婚姻基础,巩固婚姻感情,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 四、经调离婚解双方当事人
-
刑事上诉状的概念和功用是哪些?有哪些用?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03刑事上诉状的概念和功用是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和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不服一审法院的裁决,向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的要求重审改判的法律文书。对于推动二审法院坚持正确裁决或纠正错判有重要的意义。
-
刑事自诉状作用是什么意思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10刑事自诉状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刑事自诉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根据事实和法律,直接向人民法院控告被告人时所提交的文书; 2、作用,刑事自诉状是当事人起诉的依据和法律文件,能够代表当事人的诉求。
-
诉前财产担保申请书含义和作用是哪些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27诉前财产担保申请书的作用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当事人经常会在民事、经济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后尚未诉诸人民法院前,为逃避履行义务的责任,而预先转移或处分其财产。这必然给对方当事人权利的实现带来极大困难,导致权利人在诉诸法院并胜诉后,也难以实现其权益。《民事诉讼法》设定了诉前财产保全制度,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