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抢劫罪的占有财物是否需要归还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第二百六十三条明确规定,抢劫罪的犯罪行为系对于公私财产的非法侵占,因此,一经判定构成犯罪,犯罪者便有义务依照法律规定归还其在实施抢劫犯罪过程中所获取的财物。倘若通过各种手段仍未能追回抢劫所获得的财物,那么,犯罪嫌疑人将会为此类行为所导致的损失承担起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另外,根据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所获取的金钱或物品将依法予以追回或者要求被告方进行退赔。因此,任何因实施抢劫罪而获得财物的犯罪者都必须无条件地归还其所占有的财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二、抢劫罪的两个当场是什么意思
关于抢劫罪中“当场”性的认定,实际上它所指的是被告人为实现其犯罪目的,即侵犯受害者权益,在现场立即施行暴力行为以及立刻获取财物的情况。抢劫罪作为一种具体的刑事犯罪类型,不受到任何数额或情节上的限制,这意味着只要行为人在现场通过暴力、威胁或其他非法手段,实施了针对公共财产或私人财产的抢劫行为,无论最终是否成功地获得了财物,亦或是实际获得的财物数量如何,都将被视为构成抢劫罪。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此类案件,公安机关有责任进行立案调查。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明确规定,所有涉及到抢劫罪行的被告人都必须依法在指定期限内归还给受害人被非法侵占的财产。如果被告人无法通过合法途径追讨回那些受损失的财产,他们则有责任进行民事赔偿以填补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对于犯罪过程中获取的财务,执法机构将会全力以赴地进行追查并要求相关人员全额退还,以确保被告人能够无条件地归还其所非法占有和使用的全部财产。
-
抢劫罪是否属于非法占有财物罪?
256人看过
-
抢劫他人财物后归还属于抢劫罪?
169人看过
-
非法占有财物是否是构成抢劫罪的必要条件?
221人看过
-
抢劫未遂归还财物是否能判断
51人看过
-
抢劫财物后归还不起是犯罪还是既遂?
60人看过
-
抢劫罪既遂需要抢到财物吗
344人看过
-
因非法占有罪抢劫他人财物需要判刑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3-01-05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7月13日《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规定,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论。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构成抢劫罪。
-
抢劫的可以归还已抢夺的财物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27抢劫财物后归还构成抢劫既遂,行为人具有抢劫罪的直接故意,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抢劫后如果归还财物,是不是犯罪既遂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24抢劫后如果归还财物是犯罪既遂。抢劫罪的既遂是财物脱离被害人的控制,行为人在非法占有财物。事后归还行为并不能改变犯罪已经抢劫罪已经既遂的状态。
-
构成抢夺罪是否需要返还抢夺财物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21构成抢夺罪被判刑后也需要返还抢夺财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
哄抢高速财物是否构成抢劫罪?四川在线咨询 2024-12-04高速哄抢是否属于抢劫罪? 通常情况下,聚众哄抢不会涉及对财物所有者、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因此不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因此,高速哄抢不构成抢劫罪。 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1. 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 客观要件: a. 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