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侵犯商标专用权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1 10:21:27 70 人看过

商标作为一种非财产性权益,在市场中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受到商标专用权人的重视。为了提高商标的价值,它们在经营过程中,科学生产、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商品或服务的内在品质;扩大宣传,以期得到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知悉和满意。同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商标不被非法侵害,从而引起商标贬值,商标专用权人加大了对商标的保护力度,这就使得侵权者不得不采取更加“高明”的手段。因此,新时期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的新特点

1.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九十年代初期,侵犯商标专用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侵权者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用在相同的商品上对外销售,即通常所说的销售假冒商品;侵权群体主要是一些以家庭作坊为主的个人或个体工商户。他们在当时对市场秩序造成的冲击,至今令我们记忆犹新。现阶段,侵权群体已经由原来的个人或个体工商户,扩展到正规的公司、企业,甚至是一些有影响的大企业;侵权者的侵权形式花样百出:有在广告宣传、展览会、合同文本中使用与他人相同或近似的注册商标;有将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登记为企业名称或网络域名;有“偷梁换柱”式的将自己的商品贴上他人的商标投入市场;有将注册商标作为招牌、幌子使用的等等。

而侵权形式多样化的原因,一是商标权保护力度的增强,迫使侵权者不得不绞尽脑汁,另辟新招;二是投机取巧,借他人的市场影响,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

2.侵权手段更加隐蔽稍微“高明”的侵权者已经不再“垂青”于假冒这种拙劣的侵权手段,他们更多地采用了似是而非的“搭便车”伎俩。与他人的注册商标构成近似,造成相关消费者误认,或引起消费者对两者产生某种联系,是侵权者希望收到的效果。由于对商标近似的判定本来就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使得商标专用权人遇到这种情形时,不敢轻易通过工商部门或人民法院向其主张权利,而通过双方协商以期得到解决。

侵权手段的另一个隐蔽性特点是:侵权者放弃了对有显著影响的商标的模仿,转而将侵权重点放在有一定影响、市场利益看好的商标上。由于商标的知名度不显著,目标小,不易被工商部门或相关消费者发觉,侵权者既达到了牟利的目的,又降低了被打击的风险。

3.对近似商标的判定将越来越困难文字、图形、文字和图形的组合是商标构成的主要元素。对于文字商标来说,简单、好听、易记,能够表现商品或服务特征、品质的文字是有限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商标注册量增长迅猛。有限的文字资源与无限的市场需求,决定了文字商标的可用文字范围渐渐缩小,对文字商标近似性方面的判定,必将随着商标数量的急剧增长而越来越困难。图形商标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曾有人预言,不久的将来,只是一般的“近似”可能不再构成对普通商标的侵权。但对一些知名度高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而言,则是例外。

4.“合法形式”下的商标侵权这里的“合法形式”是指被控侵权者的权利经过了相关部门的登记、确认。最常见的例子如“商号”(也称字号)、“域名”。商号和域名是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网络域名登记机构审查、确认后予以登记公示的,无形之中成为侵权者的“护身符”。当商号或域名与商标权相冲突时,侵权者的主要抗辩理由是经过了相关部门的登记确认,其存在和使用是合法的。由于商标、商号、域名分属不同的登记部门,部门之间缺少统一的名称检索系统或交叉检索系统,使得他们之间无法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冲突便不可避免。

商标的注册登记需经过申请、审查、公告、核准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企业名称和域名的注册登记与商标的注册登记相比,则比较简单。特别是商标注册登记中的公告程序,实现了商标注册制度的民主化,增强了商标审查的透明度,便于实行社会监督。因此,商标注册的公信力较之工商注册登记和域名登记的公信力更强。在处理商标权与商号、域名的冲突问题时,不应单纯的考虑在先权利,还应综合考虑三者的地域性、使用情况、知名度等因素。

司法实践中的对策

1.建立权威部门的定期公告制度将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定期向社会公告,让公众了解相关常识,并注意识别,使侵权伎俩大白于天下,侵权者无处藏身。

2.构建司法、行政、企业、消费者四位一体的保护格局宣传司法保护的快速、便捷,使商标专用权人不因怕麻烦、不懂诉讼而放弃了对侵权的人控告。加强行政保护力度,要严格执法,不以罚代赔,以罚代刑,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化肥、农药、食品、药品等领域的侵权者,要使他们承担的违法成本远远大于所获利润,使未涉足的不敢涉足,已经处罚的不会死灰复燃。提高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要珍惜自己的商标信誉,建立市场调查机构,及时发现侵权商品,以便尽早采取相关措施。注重消费者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能分清商品的真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从名牌,不知假买假,自觉抵制侵权商品,使侵权者无生存的土壤,从而自生自灭。

3.促进司法部门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协作和联系行政部门的查处材料,是司法部门的重要证据。司法部门的结论,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行政部门执法。二者相互配合和协作,无疑会提高打击效率。

4.加强对新类型案件的通报、研讨,重视审判实践经验的总结商标权案件目前的数量较少,仅凭自己处理的案件积累审判经验显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强法院之间,法院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对具有指导意义的专题进行研究。这些成果能够直接指导审判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借鉴作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4日 21: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商标专用权相关文章
  • 侵犯商标专用权如何赔偿?
    一、侵犯商标专用权如何赔偿《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根据这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商标侵权赔偿有三种计算方式:1、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2、被侵权人因为侵权而受到的损失;3、法定赔偿。法律规定了三种赔偿计算方式,在实务中如何适用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时,可以根据权利人选择的计算方法计算赔偿数额。”这就是说被侵权人可以自行选择是适用第一种计算方式还是第二种计算方式,如果这两种方式都无
    2023-04-27
    217人看过
  • 商标专用权侵权案如何赔偿
    商标专用权侵权案按照商标法56条为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所进行赔偿,《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根据这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商标侵权赔偿有三种计算方式:1、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2、被侵权人因为侵权而受到的损失;3、法定赔偿。法律规定了三种赔偿计算方式,在实务中如何适用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时,可以根据权利人选择的计算方法计算赔偿数额。”这就是说被侵权人可以自行选择是适用第一种计算方式还
    2023-03-26
    373人看过
  • 侵犯商标专用权如何赔偿?
    《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根据这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商标侵权赔偿有三种计算方式:1、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2、被侵权人因为侵权而受到的损失;3、法定赔偿。法律规定了三种赔偿计算方式,在实务中如何适用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时,可以根据权利人选择的计算方法计算赔偿数额。”这就是说被侵权人可以自行选择是适用第一种计算方式还是第二种计算方式,如果这两种方式都无法计算,那么由法院直接适用
    2023-03-16
    493人看过
  • 商号侵犯商标权如何处理
    一、商号侵犯商标权如何处理遵循下列原则处理:(一)诚实信用原则。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是认定行使商标权与商号权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的需要,是指导案件处理的依据和灵魂。(二)保护在先权利原则。贯彻在先权利原则要求在后形成的权利的设立和行使不得侵害他人在此之前已经形成的合法民事权利。(三)禁止混淆原则。二、侵犯商标权的情形侵犯商标权的情形在《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
    2023-04-14
    298人看过
  • 商号侵犯商标权如何处理
    1、通过行政撤销程序保护先在权利2、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一、软件版权纠纷怎么处理?1、调解。是指发生纠纷时,在调解组织的主持下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纠纷解决方式。2、仲裁。是指仲裁机构依照一定的仲裁程序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裁决的纠纷解决方式。3、诉讼。是指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利用诉讼程序解决著作权纠纷的一种方式。二、涉及著作权侵权的怎么处理解决著作权的侵权处理方式一般是调解、仲裁、诉讼三种。调解,是指发生纠纷时,在调解组织的主持下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纠纷解决方式。仲裁,是指仲裁机构依照一定的仲裁程序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裁决的纠纷解决方式。著作权的诉讼,是指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利用诉讼程序解决著作权纠纷的一种方式。三、我国商标抢注怎么维权1、行政投诉。向商标局投诉,因为他们的商标还在申请阶段您可以到商标局投诉,他们的商标申请会因为侵犯他人在先权利而无效。2、司法诉讼。如果商标已经登记完毕,则可以通过诉
    2023-03-27
    492人看过
  • 商标侵权案如何去处理
    商标侵权案的,能够选择协商、行政投诉、刑事报案、民事起诉等处理方式。以协商赔偿为例:如果对方侵权不是很严重,又有愿意协商的明确态度,能够与侵权人协商,解决停止侵害和赔偿的事项。一、我国民法我们的肖像权怎么保护肖像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格权利中的一种。肖像权受到侵害,可以先协商解决,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能够协商解决最好,但如果侵权人置之不理,公民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无效宣告后相关联的商标是否会无效无效宣告后相关商标无效。不能使用,否则会有承担法律责任。商标被宣告无效后继续使用,可能会构成商标侵权。侵犯商标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理,故意为侵犯别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别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给别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2023-03-20
    396人看过
换一批
#商标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标专用权,这是指由法律授予商标权人在指定商品或服务上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排他性权利。商标制度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虽然据历史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商标的国家,但只是一种商标使用的萌芽,是自然经济社会中出现的带有... 更多>

    #商标专用权
    相关咨询
    • 侵犯商标专用权案的处理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08-02
      1、行政途径:   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被侵权人可以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诉,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侵权案件进行查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尚未构成犯罪的侵权案件作出行政处理,对涉嫌构成犯罪的侵权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当事人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有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司法
    •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纠纷如何处理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21
      商标侵权纠纷的解决方案:一般由当事人协商处理。当事人不愿意协商或者不能协商的,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如何处罚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14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商标侵权后侵犯商标专用权怎么处理?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3
      如果您的商标使用权被侵害,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以及第5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如何处罚?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16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