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下协商赔偿会变成敲诈吗
关于私自协商补偿事宜是否构成敲诈,需明确的是,敲诈的含义是指以侵吞他人财产权益为目的,违背对方意愿地采取恐吓、威胁或者依仗强势而施加压力的手段,从而非法占据他人公有或私有财产的违法行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若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或者存在多次敲诈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可能须承担罚金的刑事责任。
然而,赔偿并不等同于敲诈勒索,它是对受害者一方进行的经济补偿或赔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私下协商抚养费怎么样才有效
在离婚之后,关于抚养费用的支付方式这一问题,可以由离婚的夫妇自行协商解决并签订相应协议。假如在经过协商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话,则需要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决和判定。对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问题,其具体的给付方式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根据父母的职业状况来决定抚养费的支付方式。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拥有稳定的工作或者虽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但是每个月都能获得一定数额的收入,那么他们应该按照月度的方式来支付孩子的抚养费。
其次,如果父母是从事农业生产或者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人群,他们也可以选择按照季度或者年度的方式来支付抚养费。
最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抚养费也可以选择一次性支付完毕。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
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
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私下协商赔偿会变成敲诈吗”,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违反法规私下协商赔偿可否视为敲诈?
169人看过
-
私了为何会演变成敲诈?
427人看过
-
私下谈妥的赔偿是否构成敲诈诈骗
110人看过
-
讨赔偿金咋变成了敲诈?
260人看过
-
工伤赔偿是否可私下协商
375人看过
-
如何不让赔偿变成敲诈勒索
155人看过
-
私下谈赔偿算不算敲诈?江西在线咨询 2021-10-22个人协商是合法有效的,不属于敲诈勒索。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2000至5000元以上,3000至10000元以上,3000至50000元以上的,应分别认定为刑法第274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刑法第274条敲诈罪敲诈公私财产,金额大或多次敲诈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处罚
-
怎么才能不让赔偿变成敲诈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14《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劳动纠纷私下协商有赔偿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121、如果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协议书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具有法律效力。 2、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
私下达成工伤赔偿协议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20甲方: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因乙方工伤事故赔偿问题,经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并严格按照本协议书条款执行: 1、乙方于今年进入甲方维修队任职杂工员工。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在深圳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施工时,由于乙方擅自操作抽水机并导致其右手被严重挤伤(第2-5指毁损伤)。工伤赔偿协议书范本。
-
私了多久都会构成敲诈台湾在线咨询 2021-10-28私了如果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妥协的行为。敲诈行为只有金额大才构成敲诈罪。直接故意,必须有非法索取他人财产的目的。如果行为人没有这样的目的,或者索要财产的目的不是违法的,例如债权人为了偿还长期未偿还的债务而使用具有一定威胁成分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等,不构成恐吓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