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约定的民法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6 16:44:00 138 人看过

约定婚前财产,夫妻双方达成一致,并且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婚前财产约定如何签

为了减少财产的纠纷,明确财产的权属,夫妻之间可以对婚前财产进行公证,但是夫妻的婚前财产必须进行公证;

夫妻婚前财产公证是夫妻自愿选择的,不是必须进行的,只是婚前财产约定进行公证更为可靠,能更好的保护各自的财产,减少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9日 10: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婚前财产相关文章
  • 法定继承的内涵及其适用范围
    法定继承的意义是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处分歧遗产或遗嘱无效时有其全体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继承其遗产的继承方式。适用条件是:1.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处分其遗产;2.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受遗赠人放弃遗赠;3.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4.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5.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放管服的目的和意义从价值上讲,“放管服”改革就是要从企业公众角度来推进政府变革。“放管服”改革事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是政府本位、部门本位,还是企业本位、公众本位,效果是不一样的。“放管服”改革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企业公众角度出发来推进改革,而不是从政府部门角度出发进行改革。按照这一理念,在改革中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改革方案和措施的设计,改什么,不改什么,怎么改,都要充分听取企业公众的呼声和诉求,积极回应关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
    2023-07-22
    92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的婚前财产归属问题在二婚中的适用范围
    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二婚的婚前财产算个人财产。男女双方没有对婚前财产作出特别约定的,那么一方的婚前财产是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但男女双方把婚前财产约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婚前财产就不属于个人财产,而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了。总的来说,如果男女双方达成约定,把婚前财产约定为夫妻共同财产,那么婚前财产就不属于个人了,直接属于夫妻共有了。民法典规定外孙女属于法定继承人吗外孙女不属于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人包括以下这些人,但不包括外孙女:(一)配偶、子女、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二)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
    2023-07-01
    346人看过
  • 劳动法中对试用期的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3个月,无试用期。注意劳动法试用期的约定陷阱所谓试用期,又叫适应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目的是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以决定是否建立劳动关系。《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可以”二字表明,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不是必备条款,而是协商条款,是否约定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确定。但是,只要协商
    2023-07-03
    414人看过
  • 仲裁员回避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申请仲裁员回避的条件有如下几点:1、当事人有权可以申请仲裁员回避;2、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3、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自然人;4、与本案当事人和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平仲裁;5、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当事人有权申请仲裁员回避吗?回避,分为主动回避和申请回避两种。主动回避是指仲裁委员会成员或仲裁员、书记员、鉴定员、勘验人,以及翻译人员,如有法定情形自动退出对案件的处理井不再执行与该案有关的任务。申请回避是指案件当事人、代理人,如果认为仲裁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向仲裁委员会提出该仲裁人员退出本案并更换人员的请求。申请既可以采取口头形式,也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但申请需要在组成仲裁庭以后,裁决作出之前提出。仲裁委员会主任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委员会其他成员、仲裁员或其他人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或仲
    2023-07-08
    233人看过
  • “三包”规定的责任范围及其适用情况
    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出现以下情况,有权要求经销者承担三包责任。1.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没有说明的;2.不符合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要求;3.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4.产品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等法定部门检验不合格;5.产品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三包责任范围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出现以下情况,有权要求经销者承担三包责任1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没有说明的;2不符合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要求;3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4产品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等法定部门检验不合格;5产品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
    2023-07-02
    400人看过
  • 代位继承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
    代位继承是和本位继承相对应的一种继承制度,是法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先死亡的长辈直系血亲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项法定继承制度,又称间接继承、承租继承。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称被代位继承人,简称被代位人。代替被代位人继承遗产的人称代位继承人,简称代位人。代位人代替被代位人继承遗产的权利,叫代位继承权。1、被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只有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才能引起代位继承。被继承人任何别的继承人都不能成为被代位继承人,他们的晚辈直系血亲也不能取得代位继承权。被继承人的子女既包括婚生子女,也包括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已经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2、被代位继承人必须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即使被继承人的子女是继承开始以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的,也不能适用代位继承,而应适用转继承。3、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代位继承人的晚辈直系
    2023-07-04
    133人看过
  •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我国刑法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规定是: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危险方法的危险性、危害性应该与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行为相当。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四要素?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四要素: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对其使用其他危险方法可能发生的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结果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
    2023-07-08
    109人看过
  • 财产权的作用及其范围
    财产所有权的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一、占有。指所有人实际控制事物的事实状态。占有权是指实际领导或控制所有物的权利;二、使用。使用权是指根据物体的属性和用途使用物体以实现权利人利益的权利;三、收入。收入是指民事主体通过合法渠道收取物所产生的物质利益。在民法中,物的利益主要是指物的孳息。孳息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四、处分。处分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处分物的权利。处罚包括实际处罚和法律处罚。实际上,处罚是指通过一定的事实行为对物体进行处置,如消费、加工、改造、损坏等。法律处分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改变物的权利状态。如转让、租赁等。所有权的权能包括什么所有权的权能包括所有权的积极权和消极权。所有权的积极权可分别为占有、使用、收入和处分。所有权的负面能量是指所有权的阻碍和排除,即排除他人干涉的权能。消极权包括所有物返还请求权、阻碍排除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和消除危险请求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3-07-09
    169人看过
  • 民法典中关于子女还父亲债务的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我国相关法律没有强制规定子女必须给父亲还债。但是父亲如果有几百万的债务,子女要继承其遗产的,就必须在实际继承的遗产价值范围内,向债权人清偿父亲的债务。父母和子女是法律上独立的个体,子女作为法定继承人需要继承其遗产的,才要还被继承人生前所欠的债务。但是遗产的实际价值应该是有限的,继承人没有义务偿还多余的部分。民法典欠债不还,怎么办当事人遇到欠钱不还的情况时,应该果断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写好起诉书,携带证据和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法院审查确定受理后就会开庭审理,审理清楚之后会下判决,当事人可以根据判决进行执行的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2023-07-01
    108人看过
  • 民事证据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第一,当事人的与案件有关的陈述。第二,书证,例如合同、票据等。第三,物证。第四,视听资料,包括录相带、电话录音和传真资料等。第五,电子数据,例如电子签名。第六,证人证言。第七,专业人员的鉴定意见。第八,审判人员的勘验笔录。证据要经过查证,属实的才能够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民事证据举证情形1、公司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公司法》第六十三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2、消费者权益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倒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需要提醒广大消费者的是,该规则仅适用于机动车等耐用品和装饰装修等服务,且仅限于购买或者接受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超过六个月后,
    2023-06-30
    76人看过
  • 误工费的适用范围及规定
    误工费的主体是受害人。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不能举证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劳动争议的主体是指劳动争议主体是指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劳动者。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2023-08-18
    498人看过
  • 刑罚数罪并罚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以下情形应当适用数罪并罚:(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异种数罪的;(2)判决宣告以后刑罚还没有执行完毕以前或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漏判之罪的;(3)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或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的。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数罪并罚执行刑期有哪些具体的法律规定数罪并罚执行刑期的规定:1.判决宣告后发现漏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
    2023-07-12
    83人看过
  • 遗赠赡养协议的法律效力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当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出现冲突的时候,以遗赠扶养协议的内容执行遗产分配。被继承人生前与他人订有遗赠扶养协议,同时又立有遗嘱的,继承开始后,如果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没有抵触,遗产分别按协议和遗嘱处理;如果有抵触,按协议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全部或部分无效。遗赠赡养协议不公证可以吗遗赠赡养协议可以不公证。只要公民在立遗赠扶养协议时具有民事行为能力、遗赠扶养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立遗赠扶养协议的行为是遗赠人真实的意思表示,遗赠扶养协议就是有效的,公民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受遗赠人,所以遗赠扶养协议即使不公证也不会影响其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2023-07-08
    172人看过
  • 法律诉讼时效制度:了解其规定及适用范围
    一、我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三、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四、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五、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六、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七、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诉讼时效要件是指适用诉讼时效的要件。(一)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二)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
    2023-08-15
    360人看过
换一批
#财产分割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的有:一方的婚前财产、因为身体遭受伤害而获得的医药费和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中一人所有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和其他。... 更多>

    #婚前财产
    相关咨询
    • 什么是违约金违约金的适用条件及适用范围及适用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30
      ,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另一方承担的金钱义务。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金的性质主要是补偿性的,有限度地体现惩罚性。合同法中的违约金适用范围较广,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双方当事人就可以约定违约金,但在劳动合同法中,违约金的适用范围被大大限缩了。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金只能适用以下三种情形: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用人
    • 民法典规定离婚财产分割仲裁适用范围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16
      已达成离婚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对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已达成协议,但是财产数额较大,短期内不能及时清结具有执行内容、或者需要进行权属变更登记等情形。
    • 4、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适用范围及用途
      安徽在线咨询 2021-01-15
      笔者认为,对于一般的夫妻《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比较合理,有没有财产约定无所谓。如果夫妻的财产仅仅用于共同生活或者维持夫妻的相互扶助义务,那么财产约定也没有必要。特别的情况比较适用:财产比较多,再婚夫妻,受赠财产,夫妻一方可能承担较大债务等情况。这些情况办理协议公证之后,对于夫妻内部而言容易理清夫妻财产关系,处理财产比较方便。对于第三人而言,首先办理公证之后容易被第三人确信,处理财产容易
    • 破产财产及其范围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01
      破产财产,是指破产宣告后,依法可供债权人清偿分配的破产企业的财产。破产财产由下列财产构成: 1、宣告破产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 2、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所取得的财产; 3、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包括在破产程序结束时尚未到期的、应由破产企业将来行使的财产请求权等; 4、已作为担保物的价款超过其所担保的债务数额的,超过部分也属于破产财产。
    •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对其适用范围有哪些规定?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14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劳动合同法》的效力范围,或曰调整范围、调整对象,即《劳动合同法》对哪些人适用,对于哪些地域适用。任何一部法律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并因此而与其他法律的调整对象区别开来。《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均为劳动关系领域。《劳动合同法》第二条对其适用范围所做的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