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男和乙女于2003年5月登记结婚,双方均是再婚,二人结婚时在我处办理了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因为当年我处此类公证采用统一印制格式条款对应选择的形式办理此类约定公证,所以协议内容都是在文字表述后打∨或×进行选择,同时后附《婚前财产登记表》,登记表包括男、女方婚前财产名称、数量、价值和“双方共同出资购置的财产”两部分内容。在该二人的约定协议中,双方做了如下选择:
1、双方婚前各自财产的所有权在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或解除时,仍归原财产所有人。(∨)
2、双方婚前各自财产的所有权在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属双方共同所有。(×)
在《婚前财产登记表》“双方共同出资购置的财产”栏目里,填写有“房屋四间”。但无论是在笔录还是在登记表中都未注明“房屋四间”的坐落和登记权属情况。
现甲男死亡,甲男的三个亲生女儿和乙女向我处申请房屋继承公证,乙女提供了上述经过公证的财产约定。经查,申请继承的房屋为位于某村915号的四间房屋,该房屋为甲男与其已去世的前妻丙共同建造,土地使用证登记权利人为甲男,丙在世时与甲男无夫妻财产约定,至甲男死亡时,丙的遗产一直未办理继承。经询问乙女,其表示自己与甲男在结婚前至甲男死亡时双方未购置任何房产,登记表中的房屋四间就是现在申请继承的甲男与前妻共同建造的那四间平房,对于该婚前财产约定协议,本处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协议应以“∨”选择的文字内容为准,即二人约定的就是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且因“房屋四间”填写在双方共同购置的财产里,而继承公证涉及的房屋是甲男与前妻共同共有的房屋,既然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甲男与乙女共同购置的“四间房屋”,则理所当然的可以认定某村915号的四间房屋为甲男与前妻丙的共同遗产。
第二种意见认为:因为婚前财产协议约定公证也是我处出具的,而且对照乙女的陈述,约定中文字表述与财产登记出现矛盾,从防范风险考虑,不宜做出上述认定,而应认为915号四间房屋2间为丙的遗产,另2间为甲男与乙女的共同财产,其中仅一间为甲男的遗产。
我处倾向于第一种意见,不知妥否,请委员予以指导。
-
关于婚内财产协议问题婚内财产协议约定的效力
308人看过
-
婚前协议有效力吗,婚前协议的效力如何认定?
338人看过
-
离婚协议约定婚前协议无效的效力分析
253人看过
-
婚前财产协议有效吗,婚前约定财产要注意什么
167人看过
-
怎样订婚前财产协议,婚前财产协议的效力如何
411人看过
-
约定婚后共有的婚前财产协议
498人看过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的有:一方的婚前财产、因为身体遭受伤害而获得的医药费和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中一人所有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和其他。... 更多>
-
婚前财产约定的效力婚前财产协议怎么签才具有法律效力?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27形成书面的文字,既可以是夫妻双方自行达成,也可以是在公证部门的参与下达成,但公证并不是法定必需的程序,只要是夫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婚前财产约定的效力都是存在的。
-
婚前财产的约定效力如何认定婚前财产如何分割河北在线咨询 2021-07-22婚前财产约定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双方的财产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
关于婚前财产约定和婚后财产约定台湾在线咨询 2021-01-16在法律上,对婚姻中夫妻财产的归属和使用权进行合理的规定是必需的。这样不仅能够保障家庭生活和谐美满,而且在财产归属权明确的前提下,可以确保夫妻双方充分自主地行使财产权利,防止任一方滥用缔约权去损害另一方的权利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债权人的权益)。新《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其实,这样的条
-
关于婚内财产协议效力问题?河北在线咨询 2023-05-14(1)婚内财产协议的对内效力 夫妻对财产的约定一旦生效,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撤销,如果确实需要变更撤销的,须经由双方协商一致。 (2)婚内财产协议的对外效力 夫妻之间所做的财产约定对外生效与否,只有当第三人知道该约定时才生效,如果第三人不知道该约定的,对第三人是不发生法律效力的。
-
婚前财产约定公证一定要婚前协议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4-16婚前财产约定公证已开始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当事人在公证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在约定的时间上,有的人就顾名思义,以为婚前财产约定公证必须在婚前办理,婚后就不能办了。其实,婚前财产约定公证是指男女双方对各自婚前所有的财产做出的不作为婚后共有财产的约定,在婚前、婚后均可办理,不受登记与否的限制。下面为您介绍办理公证所需的材料。办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所需材料: (一)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 (二)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