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寻衅滋事被批准逮捕会怎么样
寻衅滋事被批准逮捕会进行侦查,然后提起公诉。
《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寻衅滋事罪的界限如下:
1.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毁坏财物罪侵犯的客体只限于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寻衅滋事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秩序。
2.侵害的客观方面不同。故意毁坏财物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寻衅滋事罪主要表现为随意殴打他、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
3.主观方面的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寻衅滋事罪都是故意犯罪,但两者的故意内容不同。前者以毁坏公私财物为目的,而后者则只是把毁坏公私财物作为手段之一,以达到寻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空虚、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破坏社会秩序的目的。
三、寻衅滋事罪如何定案
寻衅滋事罪定案标准是:
1.结伙斗殴中,起主要作用的;
2.多次寻衅滋事,或者因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过;
3.追逐、拦截他人过程中,有暴力、侮辱行为的;
4.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行为过程中,有暴力、侮辱行为的;
5.其他寻衅滋事行为过程中有暴力、侮辱行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n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n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
寻衅滋事不知情会被批捕吗
200人看过
-
涉嫌寻衅滋事罪逮捕后被取保会怎么判
179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怎样争取不批捕
384人看过
-
在网络寻衅滋事和诽谤会被逮捕吗
198人看过
-
寻衅滋事20天未批捕,法院会怎样判
185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刑拘会被正式批捕吗
373人看过
-
涉嫌寻衅滋事罪被逮捕了,寻衅滋事逮捕什么意思?湖北在线咨询 2023-07-15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
-
寻衅滋事罪多长时间逮捕的啊,寻衅滋事罪被逮捕会被判刑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22一、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二、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
怎么逮捕寻衅滋事案件天津在线咨询 2021-08-11涉嫌寻衅滋事罪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而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
怎么办理寻衅滋事批捕?安徽在线咨询 2023-03-121、退回公安局是检察院要求的,公安局应补充犯罪证据,如果公安局拿不出新的有力证据,那就要放人,不审判。 2、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1)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2)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
-
寻衅滋事案子怎么样才能逮捕河北在线咨询 2023-07-27寻衅滋事是行为,但也分轻重,只有严重的寻衅滋事行为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寻衅滋事犯罪。所以一般是要看伤情的,显著轻微的也不会逮捕,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故意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