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私存是指个人或单位以个人的名义将公款转为私人储蓄存款的行为。通常表现为账内私存和账内私存两种形式:
1、账内私存指虽然纳入单位法定会计帐簿、法定科目,但却未按规定存放资金;
2、账内私存指在单位法定会计帐簿、法定帐目外以个人名义存放资金。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种情况,如财务人员为了获取利息而将公款秘密私设单位账户存放,公款最终归还单位,利息据为已有。
一、挪用公款罪的认定标准包括:
1、行为人是否属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范围;
2、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挪用公款行为,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否属于依法从事公务过程中实施的;
3、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否具有三性。即从事非法活动性、进行营利活动性和超过三个月未还性;
4、所挪用的款项是否属于公款范围。
二、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对象则是本单位的资金;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3、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4、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已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并且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仍故意为之。
公款私存是否是挪用公款罪?
公款私存的,一般不会构成挪用公款罪。公款私存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的行为。挪用公款罪需要满足以下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商业银行法》
第四十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自主选择一家商业银行的营业场所开立一个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的基本账户,不得开立两个以上基本账户。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单位存款是指企业、事业、机关、部队和社会团体等单位在金融机构办理的人民币存款,包括定期存款、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存款。
-
公款私存能认定挪用吗,公款私存如何认定?
193人看过
-
公款私存的几种典型形式
465人看过
-
处理公款私存的方法
67人看过
-
如何界定公款私存?
371人看过
-
公款私存和挪用公款的判定标准和方法
385人看过
-
纪律审查中如何认定公款私存问题?
364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纪检公款私存怎么认定程序湖南在线咨询 2023-02-25公款私存的决定主体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情况:单位是公款私存的决定主体。 如单位的领导为了单位的利益,授意经办人将公款存入私人账户,单位收入在单位法定会计账簿、会计科目上不显示。这种情况下,为了单位利益,单位决定公款私存的,仅构成公款私存的违纪。但是,若单位的领导为了个人的利益,在公款私存过程中实施贪污、挪用、私分国有资产等行为的,可直接按其所涉嫌罪名处理。 第二种情况:个人是公款私存的决定主体。
-
有关纪检公款私存应如何认定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7将会构成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方式有哪些,如何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08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方式有:一是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二是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三是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四是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五是不具
-
公款私存的行为,采取何种方式将公款以个人名义变为储蓄存款的行为浙江在线咨询 2022-01-24根据《商业银行法》第48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帐户存储”,《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银发[1997]485号)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个人名义将公款转为储蓄存款”。公款私存的法律解释为“单位或个人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
-
法律对公款私存问题的规定,公款私存的损失谁承担?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8一、法律对公款私存问题的规定经营储蓄业务的金融机构依照储蓄章程的规定吸收储蓄存款,一般不需要审查存款来源。对于公款私存问题,只要金融机构没有与公款私存的单位或责任人员串通,金融机构也不承担责任,而只应追究公款私存单位或责任人员的责任。二、公款私存的损失谁承担在借款合同中,借款方以属于上述情况的储蓄存单作为贷款抵押,当贷款到期后借款方不能归还时,贷款方有权将抵押的储蓄存单抵还借款。因为,在订立借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