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取得婚后共同按揭购得的房子,男方不同意离婚,请问,协议不成,起诉胜诉的可能性多大?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0 14:57:13
60 人看过
对于孩子尚在哺乳期内,原则上由女方抚养,但是对于财产的分割应平均分割,抚养费的支付依据男方的能力,无法一次性支付的只能按期支付!如有疑问或需要律师协助,可以致电武汉王建峰律师:1897134950013971214013QQ:1597912064
女方提出离婚有损失费的可能性有多大
女方提出离婚有损失费的可能性要根据双方是否存在过错确定,一般情况下,无过错方提出离婚的,可以要求过错方进行损害赔偿。目前,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限于: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此外,根据司法解释,夫妻双方均有上述过错情形,一方或者双方向对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离婚协议:女方起诉男方不同意离婚的处理方式
177人看过
-
双方离婚有一方不同意起诉能离得了不
274人看过
-
不能协议离婚是不是只得起诉离婚
415人看过
-
离婚后觉得离婚协议不合理还能起诉吗
357人看过
-
离婚协议达成后,如何解决男方不同意的问题?
437人看过
-
婚后购买按揭房屋,离婚后女方能否分得房产?
296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子女抚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抚养费
词条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抚养费
最新文章
#抚养费
相关咨询
-
男方出轨,女方起诉离婚,男方不同意,起诉离婚需要多久能得到孩子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1-201、一方不同意离婚或签了离婚协议后反悔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诉讼离婚。一般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或者在被告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所在地法院起诉。一审一般3—6个月,二审一般3个月。如果法院第一次判决不离的话,六个月之后可以重新起诉,第二次起诉法院一般情况下认定为确实感情破裂无法挽回才起诉第二次的,实践中第二次起诉离婚一般都会判决解除婚姻关系,两人从此形同陌路! 至于孩子由谁抚养这得看哪一方的抚养对孩子的
-
请问离婚协议的孩子不生活费起诉能胜诉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23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3、交到孩子父亲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20元左右; 4、开庭审理; 5、开庭前准备好证据,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 6、如果您准备请律师,最好在一开始就去找律师咨询。 7、《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
-
起诉离婚一方不同意离婚按揭的房子怎么办呢?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22情况 一、婚前一方办理按揭手续,婚后夫妻共同偿还贷款,但婚前并未办理产权登记情况 二、婚前办理按揭手续,并已经进行产权登记,婚后夫妻共同清偿贷款情况 三、婚后办理按揭手续,但房屋产权登记在夫妻一方名下实际上,不能以未经债权人同意而变更债务人为由拒绝办理转按揭手续,因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实际还贷人是夫妻双方,并不是产权证上名义产权人或还贷人。此外,房屋产权在离婚时判决给任何一方都不影响银行的信贷利
-
男方想起诉解除协议离婚后还能离得成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061、法律限定无论结婚还是离婚,男女两方都必须持相关证据或手续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解决登记。如果虽然两方签订了离婚协议,但是一方却拒却到婚姻登记机关解决离婚登记,则不能实现离婚目的,在交涉未果的情形下,坚决离婚一方只能诉讼离婚。 2、男女两方自愿离婚的,允予离婚。两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解决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审理查明,两方已就财产分配、娃儿抚养等问题作出必要处置的,发给离婚证。 3、一方要求离婚
-
男方提出离婚,双方都为了要孩子不能协议离婚,只能一方提起诉讼,然而谁得到孩子的可能性大?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06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