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婚姻抚养费标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0 19:25:55
426 人看过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一、离婚给抚养费还要给学费吗
离婚了,抚养费没有包含学费的话要给学费。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
1.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2.尚在校就读的;
3.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
二、离婚了孩子抚养费女方不给怎么办
离婚了孩子抚养费女方不给的处理方法根据采取的离婚方式不同有所不同,若双方是协议离婚,当初约定了抚养费数额,可以凭此去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支付孩子的生活费;若双方是通过诉讼离婚,当初判决或者调解了抚养费数额,可以直接凭此生效文书去法院提起强制执行,督促对方履行义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民法典涉外婚姻离婚后需要支付抚养费吗
448人看过
-
涉外婚姻外国人离婚孩子抚养权会怎样判
415人看过
-
涉外离婚抚养费给到几岁
345人看过
-
涉外离婚案件中抚养权的判定标准
112人看过
-
涉外抚养收费多少钱
68人看过
-
离婚涉外如何申请子女抚养费?
465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涉外婚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涉外婚姻
词条
#涉外婚姻
最新文章
#涉外婚姻
相关咨询
-
离婚后涉外抚养费什么标准,怎么给?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02涉外离婚,如果是在国外办理离婚手续,抚养费的标准按所在国的法律规定确定。 如果是在中国境内办理涉外离婚,抚养费标准适用中国的法律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子女抚养费的标准一般是月收入的20%-30%,抚养两个孩子的抚养费标准不高于50%。 相关规定如下: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7、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
-
涉外婚姻,如何争回孩子抚养权 ?湖南在线咨询 2021-01-18我来自马国,我目前已跟新加坡籍丈夫分居。我们已在律师楼拟了一份分居协议书,因我孤身一人在新,怕没人能帮忙照顾孩子,所以不敢跟他争孩子的抚养权(虽然我知道可以自己照顾孩子,但如果他不给赡养费的话,我的孩子将会很惨)。 每个周末我可带孩子出外,他却不让我带她们出去,只让我上家婆家探望,我打电话跟他理论他却不理会,还叫我尽管去找律师来对付他。可是我现在却没多余的钱,去法律援助局,他们说没办法帮我,
-
涉外婚姻离婚怎么才能要得孩子的抚养费?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17我是张涛律师,针对一方不同意离婚双方无法协商一致无法联系对方等情况的,您可以通过法院诉讼离婚,可以一并解决孩子抚养(一个小孩的,未满两周岁,一般归女方,具体需结合抚养条件和能力;两个小孩的,一般一人一个),抚养费,财产分割,债权债务等。诉讼离婚涉及专业知识,具体事宜可以带上双方身份证或户口本,一方结婚证(没有结婚证需要去登记部门打印结婚登记表或开具结婚证明等文件),孩子出生证,需要分割财产的要带上
-
民法典涉外婚姻离婚后需要支付抚养费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06-24涉外婚姻离婚后需要支付抚养费。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
-
涉外离婚婚姻期间怎么分配抚养权澳门在线咨询 2023-11-05涉外离婚中怎样确定抚养权 涉外诉讼离婚纠纷案件以及咨询离婚案件中,涉及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尤其是十周岁以下的子女。除了如何分割财产的之外,最大争议的就是如何争取子女抚养权,双方常常互不让步。如果是个男孩,在中国传宗接代的思想影响下以及老年人要求下,更要去争取孩子抚养权。实践中,人民法院在审理孩子抚养权方面,倾向保护妇女的权益和无过错方的原则来处理。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归属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