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二套房首付比例
目前,上海、北京等地已全面实施“二套房贷首付调至七成”的政策。在此情况下,天津二套房首付比例依旧为购房价款的60%。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等银行均实行这一首付比例。
不过,为了更好地减轻居民的购房负担,天津市多家银行也在实行40%的首付比例,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均是如此。另有消息称,天津市对个人申请组合贷款的,将实行20%的首付比例。
当然,不管贷款首付比例是否变化,各家银行执行的贷款利率均为基准利率的1.1倍。
二、天津的二套房认定标准是什么
1、父母名下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再购房,根据新的政策,家庭成员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即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划为家庭范畴的。
2、未成年时名下有房产,成年后再贷款购房,将按照二套房的政策执行。
3、个人名下有全款购买的住房,再贷款购房,在不卖掉且申请贷款的情况下,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4、个人名下有贷款购买住房,结清出售后再贷款购房,但因为其之前有贷款记录,再申请房贷也会被算做二套房
5、首次购房使用商业贷款,再次购房使用公积金贷款,不论房贷是否结清、房产是否出售,即便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也会被算做二套房。
6、婚前一方曾贷款购房,婚后以另一方名义申请贷款购房,但两人户口没有在一起,银行在批贷时除要求借款人提供户口本外,还会要求借款人提供婚姻状况证明,而结了婚的夫妻是不能提供单身证明的,所以另一方再购房时也会被算作第二套房。
7、婚后双方共同贷款购房,离异后一方再申请贷款购房
二套房不同于首套房。由于购买二套房的人群中不乏一些炒房的人存在,因此对于二套的贷款首付比例的提高对炒房行为起到了一些抑制的作用。进一步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
首付比例和二套房利率
67人看过
-
天津首套房首付比例是多少,契税又该怎么交
202人看过
-
北京首套房首付比例是多少北京首套房首付比例怎么算?
454人看过
-
2022年镇江二套房首付比例数据
289人看过
-
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情况2020年
261人看过
-
2021烟台二套房首付比例新鲜事
344人看过
首套房是家庭唯一住房,二套房是第二套普通自住房的简称。在法律层面上,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房贷房即属于二套房,我国对于二套房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更多>
-
2023东莞二套房首付和首套房的首付比例?云南在线咨询 2023-10-19根据现行东莞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规定,若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人为东莞缴存职工,首套房或二套房首付均为三成,而异地缴存职工在本市申请公积金贷款无论首套还是二套,首付均为四成。简单来说就是东莞公积金缴存职工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三成,而异地公积金缴存职工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最低首付比例为四成。
-
合肥二套房首付高达60% 二套房首付比例是多少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4合肥二套房首付高达60%二套房是指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的,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房贷房。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是多少呢这个也是合肥众多购房者想了解的问题。随着各地新“国五条”细则的落地,银行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上浮倍受关注。目前合肥二套房贷款政策依旧是“按兵不动”,一般都是首付6成,利率上浮10%。不过,如果是二手
-
二套房房贷首付比例最新表明二套房首付要多少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20第二套房贷首付是第二套普通自住住房抵押贷款的首付简称,是指以借款人家庭为单位认定的,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首付。另外,在以下四种情况下购房的人也按照第二套房贷款:1、父母名义有住房,以未成年子女名义购房;2、个人名下有全额购房,然后贷款购房;3、首次购房使用商业贷款,再次购房使用公积金贷款;4、婚前一方贷款买房,婚后以另一方名义申请贷款买房,但户口不
-
二套房贷款首付和首付比例有区别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19第二套房贷款的首付比例相较于首套房比例高很多,一般来说,首套房最低能够做到20%,利率上浮在10%-20%;而对于购买第二套房子的家庭二套房首付款比例至少要求缴纳房款的70%,二套房贷款的利率要求高于基准利率的1.1倍。第二套房子与首套房区别 1、利率。第二套房子的贷款利率比起首套房的贷款利率要多很多。就公积金贷来说,第二套房子贷款利率,是在首套房的公积金贷款利率的基准础上再增加10%。 2、额度
-
首套房首付比例20%,可以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4有稳定的职业和经济收入:1公积金贷款的条件,信用良好,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申请前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半年以上,累计缴存公积金的时间不少于2年;2、未有尚未还清的公积金贷款;3、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证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