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突出重点,注重效率。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可见庭审的核心应当是控、辩双方的举证、质证,要引导控辩双方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举证和对证据发表意见上,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应将提高诉讼效率作为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来实现。要使庭审清晰流畅,还要从庭审改革入手,减少庭审中的环节,如开展庭前证据交换或实行证据开示制度,缩短庭审中的举证时间,并使质证更具有针对性。
第二,调动对抗,驾驭庭审。
法官居中裁判,并不等于消极无为,要善于运用庭审指挥权。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控辩双方激烈对抗的精彩场面,故事情节也随之跌宕起伏,有的甚至让人拍案叫绝。这就是双方对抗产生的效果和魅力。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们的庭审中缺乏应有的对抗与争辩。作为法官要引导双方进行举证,包括辩护人提出与公诉机关相反的证据,并对对方证据发表充分的质证意见。案件事实、法律适用在激烈的对抗中越来越明晰,同时又能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职能的实现,并保证双方当事人合法权利的行使,从而使法院认定的事实更客观、更真实。在庭审过程中,法官要适时地对双方的争议焦点进行归纳、小结,以使辩论焦点集中、主题明确。在调动双方对事实和证据进行对抗、争辩的同时,也要保证庭审活动平稳、高效地推进,并在出现问题、争议与冲突时及时采取措施,因势利导,掌握法庭的主动权、指挥权,在对抗中查清案件事实,分清是非曲直,引导控辩双方从简单的对抗走向理性的对抗。
第三,灵活应对,沉着果断。
随着控辩双方对抗的增强,法庭上情势的发展也瞬息万变,主持法庭,不可能有固定的程式,法官在规范主持庭审的同时还要避免过分刻板与机械。一方在提问或举证时,另一方提出反对或抗议意见后,法官应当立即作出反应,这个反对或抗议是有效还是无效。这就要求法官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敏锐的反应,要具备当庭倾听和吸收信息并快速作出判断的能力,要提高耐心倾听的技巧,对控辩双方发表的意见及相关信息在短时间内进行吸收、梳理、归纳,并加以分析判断,迅速准确地作出决定,表明态度。对明显带有诱导性的提问,对无视本案事实和法律规定,漫无边际地发表意见的也要及时予以制止。一旦内心确信,就要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和镇静。
第四,规范语言,文明审判。
法庭是揭露犯罪、惩罚犯罪的神圣殿堂,在这样庄重的场合,必须使用规范的语言指挥庭审活动。所谓规范语言,就是在应该使用专用语言的时候必须使用专用术语即法言法语,运用法言法语不仅显得严肃、庄重,而且更简洁明了。如,传“被告人”就比“把被告人押上来”更为简洁和规范。当然,有时法庭上也可用一些自然的白话,让当事人明白易懂,要根据不同被告人的文化程度、地方特点等因素,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有人说,法官需要一定的资历,确实,生活阅历的丰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都有助于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被告人在被宣判有罪前,不能被提前当做罪犯来对待,即使是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我们也应当保障其各项权利的行使,尊重其人格权利和起码的尊严。“以严厉的眼光对事,以悲悯的眼光对人”,要在刑事审判中体现一定的人文精神,这也是实践文明司法和司法为民的具体表现。
第五,端正威严,修炼“内功”。
“公生明、廉生威”,法官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有着特殊的职业要求,不但要在职业品质上恪守法官职业的良知与职业道德,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不断更新司法理念,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切实把握好庭审,强化庭审功能,确保司法公正与效率。
-
审判刑事案件法官的回避由谁决定
317人看过
-
什么是庭审中法官角色定位
476人看过
-
法官法拟修改:法官非因法定情形不被调离审判岗位
78人看过
-
如何定位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角色
483人看过
-
探讨审判长与主审法官在司法审判中的分工差异
98人看过
-
执行法官和审判法官的区别
77人看过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
《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审判案件的审判原则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03新刑事诉讼法案件审判的原则是: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诉讼;审判公开原则。
-
庭审中审判长和主审法官职责?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09审判长的职责是: (1)担任案件承办人,或指定合议庭其他成员担任案件承办人; (2)组织合议庭成员和有关人员做好庭审准备及相关工作; (3)主持庭审活动; (4)主持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主审法官制度实质是审判权的下放,把审判合一的权利交给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的法官,实现主审法官权责利的统一。主审法官制度将实行当庭结案,极大地提高了审判效率。由于主审法官的职责是坐堂问案,居中裁判,
-
刑事审判中审判人员回避怎么决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3-10-11刑事案件审判中,审判人员的回避应当由法院院长决定;如果院长担任审判人员的,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
-
一审法官在民事诉讼中对一审法官的违法行为,应当如何审查一审法官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11二审法官,只会审理一审案件的相关材料,对于审理中发现一审法官的违法行为,应向法院纪检部门或者检察院反映,而不能直接审查。法律链接:《法官法》第三十二条法官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二)贪污受贿;(三)徇私枉法;(五)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六)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审判工作秘密;(七)滥用职权,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
-
关于法官判缓刑庭审前定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06《刑事诉讼法》第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一百九十三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 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